正文

小老板读书六法(2)

为什么你的公司没长大 作者:田友龙


2、读书六法之三读名书

名气最大的书柜

某次参加一个创业论坛,有一个小老板自豪地宣称:“在所有小老板中,我读书最多;在所有读书人中,我是最成功的小老板。”后来与这位小老板亲密接触,才发现此言不虚,他有着堪称中国名气最大的书柜,仅经管类图书就收藏有两千多册,从美国的科特勒到中国的叶茂中无所不包。读名书,不仅是这位老板的个人选择,也是其余众多小老板的爱好,不少小老板更是非名书不读。

渴望高人指路

小老板事业小理想大,他们不满足于发家致富,更渴望在市场领路。市场只相信强者的拳头,不同情弱者的眼泪。强者诞生的路径只有两条,或与高手下棋,或请高人指路。

与高手下棋,小老板自知实力不够,明显信心不足。于是小老板只能盼望有高人指路,小老板多擅长拉车但一般不会认路,他们十分渴望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这样才站得高看得远。

然而,小老板偏偏目中无人,他们对判断高人的标准也极其严格,第一必须有成功的职业经历,第二必须有有影响力的案例,第三必须具备良好的口碑。

反观高人,眼光一点也不低,小老板显然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况且高人身价不菲,小老板要想从他们那里取经根本承担不起所需费用。中国的高人多有“立牌坊”的习惯,喜欢著书立说。小老板相信书如其人,读书可以把高人的智慧、思想、技术与方法一览无余。当然了,高人一定也是名人,读名书,心交高人便成为小老板的一大爱好。

降低风险的需要

小老板是实用主义者,没有闲情逸致读闲书,即便读书也讲究实用,就是要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难题,最好是看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

话虽如此,但有没有这样的书是一个问题。小老板在选择书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很多时候小老板一读书就迷糊,因为同样一件事,总有那么多观点相去甚远,甚至是对立的,要命的是这些观点都能自圆其说,都在摆事实讲道理,小老板不知道到底该听谁。读书也是一种选择,有选择就有风险。

另一方面,小老板喜欢在自己无法做决定时,先看别人在做什么。小老板做企业相信群体的力量,喜欢跟着群众的感觉走,相信人多总是错不了。但其实群众从来不做选择的,群众更迷信专家更依赖权威,对于专家与权威他们有一个简单的标准,那就是名气。于是小老板读书,先看名气,不仅会把名书当成好书,而且会把名书当成基业长青的良方,毫不犹豫地运用于实践。

装点门面的需要

小老板身兼数职,很忙也很累,可是再苦再累他们也发扬钉子精神,挤也要挤出时间来读一些书。

中国有一大怪象——无用图书人人爱!

其实营销管理近二十年并没出什么多少东西。可是中国市场从来就是概念漫天飞舞,总有些营销思想比流感还流行,这些概念由于包装精美对人有很大的迷惑性,不少人对它们顶礼膜拜,简单直接粗暴地将之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如果小老板没读过那些书,基本上就意味着小老板落后了,代表着小老板的现实很危险,前景很有限。

如果小老板不了解,有些时候甚至没法与同行交流,所以小老板必须读点书——名书,表明自己一直在努力,不断在进步。此时读的已不是书,而是一种面子哲学。

老板法则

名书读不得

读名书其实并不能收获什么。许多名书“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某位研究企业长青的外国专家,他研究的企业榜被戏称为“杀猪榜”,伟大的长青理论研究出来不到五年,他推崇的长青企业全部消失,专家却全球闻名了。

名家其实都有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他们挣的是身价。像叶茂中这样的名家,动辄身价七位数以上,人家玩的平台是央视,小老板不是他研究与服务的对象。

名家都有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理论是定型的,很难有突破。有的名家一本书就可以吃一辈子,但他的东西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根本用不着读。

一本书大家都在读其实不是好事,那样的结果是思维同质化,竞争也一定会因此而同质化。如此一来,读书就成了增加成本的事儿,而不再能提升竞争优势。读书还有什么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