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战时期老舍在武汉(9)

那些城 那些事 作者:方方


此后,这些相声艺人又重新回到了舞台,老舍先生也确实去听过他们唱的这些新词、说的新相声,所以这一批艺人把老舍先生当做恩人。大家都知道,艺术大家保持了非常周到的礼节,所以每一年过春节,早上大家都还没起床,侯宝林就来按门铃了,是最早的一个。他是来干吗的呢?他给老师行礼,给老师贺节日来了,他把老舍先生当做了救命恩人。当时,还有的相声艺人一进门就磕头。把老舍吓坏了,赶忙对他们说,起来起来,干吗要这样?就是那个时候积攒下来的交情。

还要特别提到的是,当时由北方来了三个大男人,是唱河南坠子的,他们都住在冯先生那儿,老舍就求他们教他唱河南坠子,他还用河南坠子的曲调给他们写了新词,居然写了三千多句。

大家注意,三千多句就是一本书啊!后来这三个唱河南坠子的艺人带着这三千多句回到了河南去唱。很遗憾,当时老舍先生没留底稿。但后来他多次提到,说自己写过三千多句河南坠子。那时,老百姓文盲的比例高达99%,所以你写小说是没用的,一定要搞这些东西。

就这样,“文协”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坚持了七年时间,直到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老舍以满腔热情和耐心细致的工作,团结各个方面的文艺家,共同致力于推动抗战的文艺活动,并以笔为武器,进行多种文艺形式的创作。长诗《剑北篇》用大鼓体写成,《王家镇》、《忠烈图》用京剧形式写成,《残雾》、《归去来兮》、《面子问题》用话剧形式写成。先后出版了短篇集《火车集》、《贫血集》,长篇小说《火葬》,完成了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前两部《惶惑》和《偷生》。同时,还撰写了大量杂文、散文、诗歌。当时,大家是给了老舍极高评价的,大家说老舍任劳任怨,扛着文协的大旗勇敢前行。

说他是一面大旗、一座丰碑这事还得从1944年说起。那年周恩来想出来一个活跃重庆左翼文人的办法,他要给这几位“大将”过生日。比如说给洪生过生日,给郭老过生日,给茅盾过生日,给老舍过生日。1944年,老舍四十五岁的时候,大家就为他想出一个“创作二十年”的庆生会。老舍是1924年开始写作的,到了1944正好二十年。大家在庆祝活动中高度地评价了老舍,说老舍先生是一面旗帜、一座丰碑。

过去我们说文艺界文人是一面旗帜,只给三个人说过,一个是鲁迅,一个是郭沫若,一个是茅盾,没有给其他人说过,而这一次说老舍先生是一面旗帜、一座丰碑,这个评价非常高。一座丰碑,说他的出现划了一个时代,他是团结的象征。

刚才我说的这些东西应该说是很丰富的,如果简单地总结一下的话,我觉得老舍抗战初期在武汉的活动,可以得出这么几个结论:

第一,什么是人的价值。

人生价值何在?人生意义何在?就是爱国。国家处于危难,这个“危难”就是命令,就可以冲锋在前,就可以牺牲小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要尽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不讲价钱、不讲回报、不讲条件,需要什么给什么。

第二,什么是一个好的作家,什么是一个大的作家?

一个好的作家,一个好的文人,一个大的作家,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以社会、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着眼于社会的发展,着眼于国家的发展,着眼于人民的需要,要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只看鼻子底下这一点点的事情。

第三,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在哪里?

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两杆子”(笔杆子和枪杆子)之一,它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和推动作用,留下了一批巨作、留下了一批巨匠。我想,走到这个时候,中国文学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它变得成熟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