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庸小说中的侠义(7)

那些城 那些事 作者:方方


知道这种事做不成,但我还是要做。我就要试一试,因为它是正义的,是值得一试的。比如,国家已经沦亡了,这几个人救不了国,但是他们就不当汉奸,死也不当汉奸,就是要试着救一救,救不了算了,死了愿意,这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在奥运赛场上,我们也无数次地目睹这种精神的展现。很多比赛项目的冠军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并且真正的大英雄一定是以失败收场的。比如,举重冠军,他一定是最后那一把举不起来才下场,然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他在向人类新的极限挑战。再看看跳高冠军,他也是最后那次跳不过去,把杆碰掉了,他才下场,然后大家给他鼓掌。“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人我们佩服他,但是这种精神,我们就不提倡了,现在很难看到这种向困难挑战的人,大家都算计得准准的,不肯多做出一丝牺牲。

2. 金庸中期的作品

金庸到了中期的时候(六十年代),作品风格有所变化。这时,金庸本人也进入中年了,事业有成,在社会上拥有了一定的地位,成了小名人。

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比较复杂的变化。尽管大陆有这样、那样的困难问题,但是,基本上红色政权已牢不可破。蒋介石反攻大陆已经成为一个梦想、一个口号,成为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台湾那边每年派的特务都被一网打尽,美国在朝鲜败得老老实实,越南也被打得一塌糊涂,也就是说冷战的格局基本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国破家亡的威胁没了,不再需要救国救民,这时候人们思考的就是一些其他问题了。

金庸中期的作品中,人物的选择也开始多样化。郭靖和黄蓉明明是救不了大宋,但是他们要跟襄阳城共存亡,最后襄阳城被攻破了,两位大侠也以身殉国。可是到了《神雕侠侣》,新一代大侠杨过,就跟他郭靖伯伯不一样,杨过最后没有死,他也帮助郭靖和黄蓉守襄阳城,但是他做好人好事并不把生命都搭上,做一件好人好事后,过了一段时间就走了。

杨过最后干嘛去了?携着自己的爱人——小龙女,继续去云游江湖了。杨过是以过自己的自由生活为主,顺便帮国家干点好事。

跟杨过类似的还有两个著名的人物,一个叫张无忌,一个叫令狐冲,他们的选择差不多。

张无忌轰轰烈烈地做了一番伟大的事业——明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明教教主。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成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那明朝皇帝就不姓朱而姓张了,但是他的性格及命运决定他干不了政治,虽然他武功很高。

如果你以有用做标准的话,道德修养很高,没有用;专业水平很高,也没有用。张无忌就是这样,两项都很高,但最后朱元璋略施小计就把他给排挤下来了,政治家需要另外一套功夫。这情节设计得非常巧妙,这里面包含着另一个道理,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功夫,既不是降龙十八掌,也不是乾坤大挪移,而是阴谋诡计。一个阴谋诡计就可以把所有的英雄摆平。所以,小说在结尾让张无忌给赵敏画眉,窗外又传来周芷若的声音,让他继续在他的爱情道路上艰难跋涉。张无忌从政治漩涡中抽身出来,继续过着个人的日子。

令狐冲的结尾也是这样,只要他愿意,令狐冲可以按照他老丈人给他安排的道路走下去,或者成为魔教领袖,或者成为峨嵋派领袖,但他就不愿意,最后他也是和他心爱的人——任盈盈继续他的江湖生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