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748”的诞生(5)

方正之道 作者:王伟群


在那个物质极其短缺的年代,去日本当然是一次意外的“福利”。但一切都是规规矩矩的,除了严文井、王仿子外,全团百分之百的团员都是印刷厂的技术员,最大的官是技术科长。

一行人在红都服装店做了一套中山装,又破例做了一套藏青色的西服。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中国政府的不同机构先后派出了三个代表团考察日本的印刷技术。与此同时,对其他电子技术的考察也在进行之中。几个月后,四机部访问美国的一个12人代表团从美国康宁公司收获了一份礼物,那是12只玻璃制作的精美的小蜗牛,后来这件事情被人告发,江青大发雷霆,认为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大肆污蔑,污蔑我们是“爬行主义”,这就是中国当代史上著名的“蜗牛事件”,以至于此后所有出国的代表团都战战兢兢,唯恐被当作“爬行主义”的典型。

善意也罢,污蔑也罢,所有出国的人却都发现了中外之间巨大的差距。

当中国人在战争与不间断的政治运动中徘徊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却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而其中有的变化就成为了改变历史的重要元素。

在此,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从毕昇开始的世界印刷历史。

公元1048年,北宋布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候,欧洲还处在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那时候,出版一套三卷本需要五年时间。

“然而这一切都被谷登堡的发明改变了。”

1448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用金属(铅)熔化铸字的铅字印刷,世界印刷术从此开始了“火与铅”的时代。荷裔美国作家房龙在他的《宽容》一书中写道:“从15世纪中叶以后,有魄力的出版商在不足两星期内便可以出版400~500本之多的图书,在1453年至1500年的短暂时间内,西欧和南欧的读者竟获得不下四万册不同版本的图书,这相当于当时较大的图书馆历代积累的全部藏书。”

印刷术的变革迎接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房龙接着写道:“的确,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消耗了这么多纸浆,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个时代就是通常说的‘文艺复兴’。……”

谷登堡所带来的革命在19世纪从澳门登陆,继而影响整个中国。毫不夸张地说,在过去的100多年中,铅字始终伴随着现代文明在中国的普及。

20世纪中叶,人类摆脱铅与火的努力终于现出了曙光,照排机出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