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748”的诞生(6)

方正之道 作者:王伟群


第一代是手动照排机,在1946年由美国Inter-type公司研制成功。它是一种西文的照排机,字模制作在一块有透明度的模板上,通过键盘的控制,把选中的字符对准一个窗口,用很强的灯光照射,使这个字符在底片上感光,然后再照下一个字符。

第二代是光学机械式照排机,是1951年美国研制的,叫做Photon200。这是把西文字模制作在有机玻璃圆盘或圆筒上,在照排过程中圆盘作高速的匀速转动,当选到需要照相的字符时,自动启动闪光灯,使字符在底片上成像。20世纪50年代末,第二代照排机与计算机相连,构成了计算机排字系统,从而使排字排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代机曾是欧美20世纪60年代电脑排版的主力,日本20世纪70年代初期仍很流行。

第三代是阴极射线管照排机,1965年由德国的RudolfHell公司研制,20世纪60年代末逐步成熟。它把所有的字模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内,输出装置是一个超高分辨率的阴极射线管,依靠它发光在底片上成像。进入20世纪70年代,三代机开始在欧美广泛使用。在日本,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大仓公司引进德国Hell公司的技术,日本森泽公司与英国的LINOTYPE公司合作,研制日文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

1973年,中国赴日考察团在日本看到了这不断进步的三代照排机。当时的日本,照相排字已经占了40%的份额,铅印从十年前的70%下降了一半。就照排产业来说,第一代照排机约2.5万台左右,这样的照排机是手动输入,只能在胶片上改错字,第二代照排机已经有了100多台。后来中国代表团听说了富士通,第三代照排机在这里已经获得成功,每秒可以输出20~100个字,这样算下来,一台机器一天就可以排50万字,而且编辑竟然可以在荧光屏上改正错字了,这让王仿子大感惊叹。

对于照排技术的进步,当时在日本有两家著名的公司——写研和森泽。

1924年,石井茂吉和森泽信夫联合开发了“邦文写真植字机(即照相排版机)”,开始尝试以新的光学方法解决汉字铅字字数繁多的问题。两年后,由石井主持创立了写真植字机研究所(简称“写研”)。森泽信夫在1952年独立设建了森泽公司,和写研一起成为了日本印刷界的双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