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1)

一的力量:从松散到合一的八大突破性领导法则 作者:(加)巴格海


Chapter 5

将军与士兵

“我是一名士兵,长官命令我去哪里战斗,我就去哪里战斗。我去哪里战斗,就会在哪里取得胜利。”

—乔治·S. 巴顿将军(General George S. Patton)  

无论对任何职务、任何人下达命令时,他都会先说个“请”字。

灵感来源

奥马尔·布拉德利:最后一位五星上将

1950年,奥马尔·纳尔逊·布拉德利(Omar Nelson Bradley)被授予美国军队有史以来的最高荣誉:五星上将。他因杰出的领导力和贡献而被任命为“陆军将军”。五星上将是个十分稀有的殊荣,只为在战争中取得异常突出功绩的将士颁发。从布拉德利之后,就再没有一个人拿到过这一荣誉。布拉德利在上一年度刚刚坐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位置。对于一名美国军人来说,这样的地位和荣誉已经意味着事业的巅峰了。但五星上将的头衔却有着另外一层意义,因为这一头衔只有美国的英雄才能拿到。

历史的记录中,布拉德利是成功指挥诺曼底登陆的指挥官,并在随后的几个月中,领导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支接受统一指挥的美国军队。在霸王行动(Operation Overlord)中,他和英国将军伯纳德·蒙哥马利(Bernard Montgomery)共同解放了法国,并在接下来的战役中,以胜利宣告了战争的结束。

了解布拉德利的个性之后,你就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取得的这些成就非同寻常。布拉德利被誉为“美国大兵的将军”。他性格安静,与生龙活虎的艾森豪威尔和巴顿形成了鲜明对比。记者小威尔·朗(Will Lang, Jr.)在《生活》杂志中这样写道:“我最欣赏奥马尔·布拉德利的地方,就是他的温和。无论对任何职务、任何人下达命令时,他都会先说个‘请’字。”

早年经历

1893年2月12日,奥马尔在密苏里州克拉克(Clark)郊区的一座小木屋中降生了,是做中学老师的父亲约翰·史密斯·布拉德利(John Smith Bradley)和母亲莎拉的独子。奥马尔非常聪明,学习成绩很好,尤其擅长各项体育运动,是学校棒球队和橄榄球队的队长。

奥马尔家中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十分优越。为了攒下大学的学费,他在沃巴什铁路公司(Wabash Railroad)找了份文员的工作。他本想去密苏里大学学习法律,但在主日学校校长的劝说下改变了主意,决定报考西点军校(West Point Military Academy)。于是,他参加了西点军校的入学考试,并拿到了1911年秋季的入学资格。

布拉德利很快便适应了西点军校中纪律严明的军事化管理,但却未能取得什么突出的成绩,到了军校生涯的最后一年,仅拿到了实习中尉的军衔。1915年6月12日,他从西点军校毕业,开始在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服役。美国对德国宣战时,他晋升为上尉,被派往蒙大拿州的布特(Butte),保卫那里的铜矿。战争的间歇时段,他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教书和学习上。于20世纪20年代初重返西点军校,在那里教数学课,并在20年代的10年跨越期,到莱文沃斯堡(Fort Leavenworth)的指挥与总参谋部学校(Command and General Staff School)进修。1924年,他晋升为陆军少校。

到了20世纪30年代,布拉德利已是陆军中校,在美国陆军部就职,并在陆军参谋长乔治· C.马歇尔(George C. Marshall)手下工作。这是布拉德利人生的转折点。马歇尔十分器重他,并对他做出了这样的评语:“安静、平易、有能力、有很好的常识……十分可靠。”1941年2月,他升任陆军准将,被派往本宁堡(Fort Benning)做指挥官。

布拉德利的战斗

直到1941年12月8日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布拉德利在规划和指挥方面的天赋以及多年积累的阅历,才真正得以显现和发挥。此时,他已经是少将军衔,负责指挥第28和第29步兵师。

布拉德利深知,在将普通平民训练成战场勇士的过程中,需要恩威并重。他向新入伍的士兵致以欢迎,为他们提供热汤热菜,并在兵舍中备好制服和所需装备。布拉德利担心这些新兵孱弱的体格无法经受战场的考验,于是制定了严格的体能训练项目。他把握着训导士兵和人性管理之间的平衡,始终将部队的士气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1943年2月,布拉德利被派往北非。一开始在艾森豪威尔手下工作,后来晋升为第二军团司令。第二军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赴欧洲和非洲参加战斗的第一支美国军队。战役的准备阶段,第二军团需要跋山涉水辗转150英里,从各路将10万人马和各类装备调集到一处。这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北非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年5月,第二军团向北面的比塞大(Mizerte)发起进攻,击败德军,占领了609号山头。没过几天,4万德军全体投降。

随后,布拉德利于1943年夏末前往支援西西里岛的进攻计划。此时,他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成为战争时期国家希望的象征。普利策奖得主、记者欧尼·派尔(Ernie Pyle)曾这样描述布拉德利,因为他“对自己部队中的士兵充满了关怀和怜惜”,而称他为“美国大兵的将军”,并以他为题,撰写了一部六部曲作品。作家艾伦·艾克赛罗德(Alan Axelrod)曾发表过这样的评论,说派尔将布拉德利视为了一个碰巧成为将军的‘普通人’。他说,“美国大兵的将军”这个绰号,“让布拉德利在美国民众心中留下了单纯而富有魅力的印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