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版前言(2)

理解美国:美国文化指南 作者:(美)加里·阿尔滕


悲观的观察家认为美国就像历史上的帝国一样,正在走向崩溃。面对巨额外债、全球气候变化、可预见的化石燃料产量下降、巨额军事开支、不断恶化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加大的社会、经济方面的裂痕、近乎瘫痪的政治体制,美国似乎要经历某种形式的剧烈转变。

持有相反观点的乐观观察家说:“我们从前渡过困难时期,我们还会再次渡过。”美国的智慧、雄心、创造力、实用主义观念、组织能力、实验热情和发达的技术将会解决前进路上的任何问题。所需要的只是面对问题的决心。在他们看来,当问题真正严重起来的时候,就会得到解决。

诸如此类的问题和争议,至少渗透着美国文化的精髓。社会学家克劳德·费舍尔(Claude Fischer)通过对美国文化的透彻研究,把其发现的美国文化特点归纳如下:……美国文化的突出特点就是连续性。当然历史进程中有很多重要变化、跌宕起伏、迂回曲折,但是18世纪美国的突出社会特点在21世纪表现依然如故,只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变化还表现在非主流文化的融入,这些非主流文化源于性别、种族、年龄、受奴役、贫穷和隔离。费舍尔认为这些突出特点主要包括个体主义、志愿主义、物质进步和宗教信仰。

对科学技术的推崇依然是美国文化的突出特点。美国各个政治派别都鼓吹他们对“自由”的关心。人们坚信努力工作会改善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有些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有些人则认为美国的力量已经受到削弱。读者会在本书中找到以上这些观点的详细论述。

首先,这里先对一些措辞加以说明。

美国人喜欢使用委婉语,即对明显令人不快或有负面意味的事情的间接委婉表述。例如不说某人死了,而可能说某人“过世”“仙逝”或其他委婉说法。很多商店把曾叫做“店员”的人称为“合伙人”。这样的商店也可能把进来买东西的人称为“顾客”。受雇清洁工(干擦地,倒垃圾之类的活儿)曾叫做“看门的”,现在通常叫做“卫生管理员”,以避免让人觉得他们的工作低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