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交流的渠道(1)

理解美国:美国文化指南 作者:(美)加里·阿尔滕


口头交流

美国人口头交流比非口头交流更多一些。他们认为能“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是很重要的事情。他们羡慕那些掌握丰富词汇,能清楚巧妙地表达自己的人。但是他们不信任那些夸夸其谈的人和咬文嚼字的人,他们有可能认为咬文嚼字的人上学上多了,也许会很势利。他们通常会对好话连篇的人产生各种怀疑:“他是不是要推销什么东西?”“她要干什么?”“这个人伶牙俐齿,你最好防着点。”“她要引起谁的注意呢?”

美国人讨厌能言善辩的人也许与人们普遍怀疑有学问的人有关。“上了太多学”或者“想得太多”的人(就像人们批评巴拉克·奥巴马总统的那样)会在很多美国人心中激起怀疑,甚至厌恶。

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特别是阿拉伯人、伊朗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和一些欧洲人(特别是南欧人)比美国人重视言语表达。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来美国后会对美国人和他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产生两种反应:第一种反应就是感到奇怪,为什么美国人对他们产生怀疑;第二种反应就是觉得美国人不能很好地进行讨论或辩论,很可能不是很聪明,或孤陋寡闻。“美国人不如我们聪明,”一位来自伊朗的人说,“我在这里的这段时间里,从未听到过他们谈论运动与天气以外的事情。他们对政治一无所知,对政治一窍不通”。

一位待在美国的希腊大使说:“很难与美国人共事。他们吃饭时除了谈工作以外,别的什么也谈不了。”

毫无疑问,美国人对社会和政治的了解比起很多其他国家的人都要少,理解得也不那么深刻。另外,尽管美国的高等教育主张受教育者要以人文社科知识为基础,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往往对自己的专业很精通也很善谈,所以他们不一定不如其他地方的人聪明。仅仅从他们不善言谈和他们的知识范围判断他们不够聪明实际上是低估了他们。

还有一些外国来访者因文化的原因比美国人说话少,而且更多是根据环境而不是依靠语言相互理解。这样的外国来访者会觉得美国人太吵,太能说话,太不敏感,不管什么东西都要说出来才能理解。“你们这些美国人!”一位日本妇女被强迫描述涉及她朋友的一个情景时,非常生气地说:“非要把所有事情都说出来吗?”

比起非语言交流方式,美国人更重视语言交流;比起口头语言交流,更重视书面语言交流。词汇对美国人来说很重要。书面语比起口语更受重视。正式合约、合同和决定一般都采用书面形式,然后由律师进行确认,看条款是否严密,以避免发生诉讼事件。正式通知和报告都要写成书面形式。“写出来。”如果事情很重要或者你想引起重视,美国人就会说:“把它写出来。”商人和外国留学生有时会因为没有重视(按美国标准)书面合同、通知、程序或期限,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