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与学习的关系这个话题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因为我们的工作总是建立在演示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教师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专业人士都可以把演示作为一个特定组成部分,运用到教学当中。很多培训课程会在开始时播放演示视频,使大家对课程内容有一致的理解。对此伦布罗左博士是这样表述的:
由于演示与理解关系紧密,因此演示对学习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点都不奇怪。演示至少可以在3个方面影响学习。首先,在了解周围环境时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选用哪一种演示?决定人们了解某方面内容的限制条件是什么?例如,在第一次看到大象时,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大象有一个长鼻子,而不大可能会问为什么大象腿的数目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其次,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从所给出的演示中可以学到的内容,可能是对演示的评估程序决定的。再次,不管演示的对象是自己还是他人,演示形成的过程本身都可能影响演示者自己的理解,影响他们将演示推广应用到新背景下的能力。
上述这三点非常中肯,原因有两个。第一,每次Common Craft公司在制作视频时,我都能发现相关的证据。一开始似乎并无关联的一些想法,在撰写视频脚本时经常会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在从事演示活动的过程中,对于这一点有越来越强烈的切身体会。第二,把Common Craft风格视频作为课堂练习使用的教师人数增多了。他们经常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为世界历史、生物、政治等学科创建自己的演示,然后利用剪纸拍摄成视频。这样,他们就会有类似摄制Common Craft视频的体验。我们从教师的反馈发现,学生们利用这个方法进行生成演示的练习之后,对各个学科的理解更加生动,而伦布罗左博士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与接受演示相比,生成演示可能是一个更为有效的学习途径,这一点也许令人吃惊。在同伴辅导的情境中,辅导者得到的好处比被辅导者大,这个事实证实了上述猜想。参与演示(无论演示的对象是自己还是其他人)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叫“自我演示效应”。在学龄前儿童到成年学习者身上,无论他们使用什么教材,不管他们学习的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都能产生这种效应。在一个典型实验中,组织者鼓动实验组成员在学习说明文或者数学题等设计好的样例时对自己进行演示。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对照组成员学习相同材料,但通常不鼓动他们演示,而是在学习时间安排他们完成另一项任务(如自言自语)或者相互竞赛,然后将他们与实验组参与者进行对比。实验结果通常是:在实验的最后测试中,进行了演示的实验组的成绩比没有做演示的对照组好,而在需要深入研究所给材料才能解决的转移问题方面,实验组的优势最明显。
最后,我需要提醒大家:演示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一个观点,在阅读本书后面内容时要牢记这一点。我们关注的焦点一直是受众,是如何帮助他们在接受新观点时树立信心。这是我们首先要完成的任务,但是同时,我们进行演示这件事还会对我们自身产生积极的影响,会让我们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记住这一点,同样对我们有好处。
在我看来,这种影响似乎还给了我们另外一种机会。读了本书后,你帮助别人作演示时,可能会发现,让他们创建演示不仅会制作出一个演示产品,还能帮助他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理解他们所演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