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进入“消隐”之旅(1)

野性的力量:你就是你所期待的英雄 作者:(英)艾丽·哈里逊


进入“消隐”之旅

我们称为起点的地方通常是终点。有终点才会有新的起点。终点是我们开始的地方。

——托马斯·艾略特(T S Eliot)

在现代西方世界,“死亡”这个词被尽量避免提及。与自然世界隔绝、远离,住在混凝土制造的、不尊重生命韵律的社会中,我们与“消隐”无缘相遇。但并不总是如此。相比我们,我们的祖先们与“死亡”有更亲密的接触。古时,人们亲自捕食;女人经常死于难产;瘟疫在乡村横行,没有药物可以控制它的传播。人们可能会亲身见证死亡。因为,死亡是我们先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也是他们心灵的一部分。无论是身体上和心理上,他们知道如何接近和进入“消隐”状态。

所以,当我们朝着转变前进时,我们可能会发现,研究先人的传说、传统和仪式是有帮助的。而且,对于如何进入“消隐”和“重生”状态,可以借鉴他们的观点。其中一项习俗是古代玛雅人的大竞技场典礼。在横跨墨西哥和南美洲的寺庙废墟中,大竞技场的遗迹被发掘出来,它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 1500年到公元前 800年。到底是什么类型的竞赛,现在还是未知数。我们只知道,竞赛中有石头制造的圆形场地和橡皮球,专家们觉得其中有一项竞赛运动与当代的篮球相似。根据大竞技场的嵌板,我们还知道,有时,竞赛还包括祭品供奉,但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献祭竞赛失利者,根据约瑟夫 ·坎贝尔所说,献祭的是胜利队伍的队长。

在玛雅人的世界中,在大竞技场上竞技就是拿命去搏。准备参加比赛的选手们会遵行一系列准备步骤。首先是“决心之路”。在这里,受到邀请参赛的选手们必须作出决定,是否愿意冒一切风险来投入竞赛。一旦选手决定踏上“决心之路”,在心理上,他就开始为不久将至的比赛作准备。玛雅人明白,为了能够心无旁骛地在大竞技场上竞赛,选手需要处理好此前未完成的事情。他不能在关键时刻受到打扰——遗憾、未表达出的感情或是未能说出口的事情。所以,他们建造了一间“告别小屋”,邀请人们来看望这些选手,弥补社会关系方面的遗憾。在“告别小屋”中,选手请求得到原谅和宽恕,表达他对到目前为止的美好生命的感激之情,与赋予他爱的意义的人分享他的爱。选手在“告别小屋”中花几天时间告别,并且为他可能的死亡作准备。

最终,在竞赛的前一天晚上,他进入准备工作的第三个步骤:“荣耀之环”。用整晚时间守夜,独自一人守在一个深坑的边上,坑里填满了此前大竞技场胜利者的头盖骨——简直就是直面死亡。在“告别小屋”,选手把与其他人的关系理清,而在“荣耀之环”中,他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理清。“我成就了什么?直到此刻,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我有什么遗憾?我准备好去接受死亡了么?”通过这些问题,选手静下心来,接受生命的安排,承认它的美妙和不完美。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在第二天全力投入到竞技之中。迈步进入大竞技场,他进入到“开端”,一个生与死之间的过渡阶段,然后,为了他的生命去竞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