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承诺:不会重蹈覆辙的美联储(1)

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 作者:(美)史蒂芬·罗奇


2002年11月8日是芝加哥经济学派领袖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九十大寿。在芝加哥大学的麦克斯·派里维斯基剧院里,弗里德曼的同事、学生和崇拜者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他的寿辰、作品、影响力以及他所倡导的团体精神。

按照学术上的传统,其主要活动为围绕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奖的三套理论举行的研讨会:货币政策、公共政策以及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恒常所得假说。其最后环节所关注的议题“大萧条与复苏”让人尤为振奋:主讲人为当时身兼学术专家和美联储理事的伯南克。

伯南克透过弗里德曼和当时也在场的安娜·施瓦茨两人合著的经典作品的视角,就大萧条中的货币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个程式化的总结。伯南克强调,他的观点和弗里德曼及施瓦茨的非常一致。他着重肯定了他们对20世纪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的“自然实验”的有说服力的分析,特别是当时还不能和实际经济波动联系到一起的莫名其妙的货币供应。这也证实了这个“金融加速器”在大萧条的下降循环中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上这些也许并不是在这个关键时期的最平衡的解决方案。在伯南克不得不承认例如银行危机和商业破产这些“非货币”因素也是导致大萧条的原因的同时,他也争辩道这些因素其实所起的作用不大,而是被金融加速器所放大了。伯南克并没有提到“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贸易战争,以及20世纪20年代末期股市投机泡沫,而把责任都归因于错误的货币政策。他以饱含感情的忏悔结束了这次演讲。当着弗里德曼的面,伯南克代表美联储讲道:“是我们造成了它(大萧条),我们非常抱歉。但是很感谢您,我们不会重蹈覆辙。”

这个承诺是发自伯南克这位学者型美联储主席内心的。两周后,在著名的一次关于通货紧缩风险的演讲中,他将对弗里德曼动情的承诺再次向前推进了一步。其时,争论正是关于在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后还遭受余震的美国经济是否会陷入日本式通货紧缩。尽管伯南克希望可以避免这样的结果,他还是觉得需要提出一个预备方案以防万一——一个非常接近他对弗里德曼的承诺的方案。

此项方案最终达成了另外一个目标。伯南克当时的演讲也精准地展现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会带来的后果。当他在2002年年底发表此次演讲时,美联储主要的政策调节利器,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向其他银行收取的隔夜拆借利率——正处于1%,这个50年的低点。这项方案的难解之处在于,正如伯南克所承认的,美联储碍于情形不得不将传统的政策弹药用尽而把利率拉低到接近零的临界点。对此,伯南克并不感到担忧,他认为那才是有创造性的美联储主席长袖善舞的起点,将使用一系列非传统的政策工具以刺激经济和规避通货紧缩,并坚称答案可以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找到。伯南克争论道,当央行可用的政策空间有限,例如隔夜拆借利率被压低到接近于零时,他应该同样在数量这个层面上做文章,比如大范围地提升流通的信贷资金规模。

伯南克越行越远,列出了一系列央行在利率低到接近于零时可考虑使用的非传统量化宽松手段:通过资产购买以影响长期利率、使用打折窗口以刺激私营部门信贷,或者购买国内外的政府债券。他甚至还认真考虑过美元的急剧贬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