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地理世界地理无形的手:与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点评中美关系(左右中美关系的美国国内因素)

无形的手:与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点评中美关系(左右中美关系的美国国内因素)

无形的手:与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点评中美关系(左右中美关系的美国国内因素)

定 价:¥25.00

作 者: 郝雨凡,张燕冬著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丛编项: 聚焦中美关系丛书
标 签: 中美关系

ISBN: 9787501147168 出版时间: 2000-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423 字数:  

内容简介

  在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中,无疑要以对美国的关系最为错综复杂。中美关系是否和谐不但涉及到双方的利益,更在很大程度上是亚太地区和平与否的关键。然而,中美关系又并非一帆风顺,既有和煦的春阳,更有萧瑟的秋气。然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并非完全由政府决定。美国的政体、国会、党派、各利益集团、大众媒体、公众舆论、政客态度,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可以说,这种种的因素成为左右中美关系的“无形的手”。本书的二位作者均是留学美国的国家与国际问题的研究专家,他们不但深入剖析了上述种种因素,更与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方面的众多权威学者直接对话,以期对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作者简介

  张燕冬浙江杭州人。1980年赴京求学,于1984年毕业于国际政治学院新闻系,1984-1986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并任教于母校新闻系。1987至1994年,任人民日报社记者、编辑,在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城市和部分乡村就中国的改革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与写作,并兼任《中国留学生之页》责任编辑,撰写过大量有关中国留学史、海外和归国学人现状以及留学生政策等方面的作品,曾用笔名:夜膺、暮曦、炎子、雁冬、默然等。1995年迄今,在美国著名的“行政学之府”锡拉丘斯大学马克斯维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攻读行政管理和政治学博士学位,目前正从事于国家行政能力和政治体制制度化等相关问题的研究。郝雨凡哈尔滨人。1982年赴美留学.此前为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于1984年和1989年先后获得美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硕士和博士,师从于著名中国问题主家鲍大可教授达7年之久。曾任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麦克阿瑟研究员、日本国际大学客座研究员等。1990年起任教于美国著名文理学院——科盖特大学政治学系,1995年晋升为该校终身教授,1998年任该校国际关系部代主任。1999年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多年从事国际经济、国际关系、中美关系和中国问题的研究,其英文学术著作先后被美国兰登书屋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中文著作《美国对华政策内幕》由北京台海出版社出版(1998),并有众多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中发表。

图书目录

     目录
   一、导言
   二、世纪回顾
    腥风血雨 敌视对抗(1949-1969)
    风云变幻 战略联手(1969 -1978)
    乍暖还寒 实现邦交(1979-1982)
    春光明媚 中美蜜月(1983-1989)
    黑云任城 危机四起(1989-1994)
    时阴时睛 暗礁丛生(1995-1999)
   三、美国国内因素与中具关系
    公众舆论 形成政治力量
    利益集团 暗中影响政府
    大众媒体 制造中国形象
    美国国会 左右政策幅度
   四、当前困扰双边关系的主要问题
    人权问题 冲突的主要根源
    台湾问题 潜在的定时炸弹
    经贸交往 脆弱关系的支柱
   五、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谈中美关系
    在“差异”中求共存
    ——访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傅高义(Ezra Vogel)
    共同的利益 过高的期待
    ——访前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大维·兰普顿
    (David lampton)
    中国国内问题是关键
    ——访现任美国国务院亚洲和太平洋事务副助理
    国务卿谢淑丽(Susan Shirk)
    人权,重新限定概念
    ——请乔治华盛顿大学伊利亚特国际关系学院院
    长哈里·哈丁( Harry Harding)
    台湾不会“独立”台湾问题要闯“禁区”
    ——访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麦克·奥克森伯格
    (Michel Oksenberg)
    安全关系:难以相处的伙伴
    ——访前布什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
    包道格(Douglas Paal)
    国内政治:一只无形的手
    ——访现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
    李侃如(Kernneth lieberthal)
    中国经济:潜力巨大 步履艰难
    ——访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德怀特·帕金斯
    (Dwight Perkins)
    WTO与中国:市场开放的“度”与“利”
    ——访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
    国会:双边关系的新变数
    ——访美国国会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
    凯丽·丹博(Kerry Dumbaugh)
   六、结论
   七、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