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戏剧艺术戏海弄潮

戏海弄潮

戏海弄潮

定 价:¥20.00

作 者: 魏明伦著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丛编项: 大艺术书房
标 签: 戏剧

ISBN: 9787805319063 出版时间: 2001-0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0cm 页数: 328 字数:  

内容简介

  一览此书日录,小结了我在新时期艺坛具有影响的八部大戏概况。但有繁有简,粗细不等。其中,自述《巴山秀才》的学术论文较少,又欠缺《夕照祁山》与《变脸》创作体会的长篇专论。笔墨挥洒较多的是《潘金莲》与《杜兰朵》。这两个剧本不是我最成熟之作,却是名声最大,辐射最宽,引起全国乃至海外关注的两次文化热浪。一次在八十年代中期,一次在九十年代末期。形形色色的评论积累成堆,这里选录的两辑只是零头。迄今为止,还没有完整记述这两次“戏海弄潮”的专著问世。若干年后,资料流失,岂不可惜?我想适时把独家收藏这两次文化热浪的丰富资料分别编成专集。一名《争论不休的(潘金莲)》,一名《两个中国公主》。估计不乏可读性,更有学术意义与文史价值。当然,这不是畅销书,不会赚大钱。这就需要多出几位“大艺术书房”的编者,别具学术眼光,将两次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纳入出书选题。

作者简介

  魏明伦(1941年-)1941年生于内江,9岁时迁居自贡,现居成都。 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川剧著名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以《易胆大》、《四姑娘》、《巴山鬼才》、《岁岁重阳》、《夕照祁山》、《潘金莲》、《变脸》、《中国公主杜兰朵》等剧作而闻名,大开川剧之新风。近年又以古文辞赋见长,是当代文学界里颇有声望的人物。 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戏曲文学戏本。 《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连中三元”,剧坛罕见。《巴》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 1985年底《潘金莲》问世,引起社会各界大讨论。争议扩大到港台欧美,余波回荡十年不止。全国几十个剧种,二百余个剧团纷纷争演《潘》剧;并由香港影视剧艺社﹑台湾国立复兴剧校移植上演。近年《潘》剧连续参加台湾第十四届国际艺术节,新加坡第四届国际华族文化节等等境外演出盛会。剧本由海内外几十家报刊转载;单行本出版多种,英译本在美国发行,又被选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大系》﹑《八十年代文学新思想丛书》﹑《中国现代派作品大系》。

图书目录

    关于大艺术书房
   前言
   川剧恋
   苦吟成戏
   我“错”在独立思考
   振兴川剧意识流
   多存芝麻好打油——《易胆大》创作散记
   啼笑江湖素描图
   转益多师是我师——我怎样写《三叩门》
   “这一年’秀才——在庐山戏剧创作座谈会上的汇报
   再创造是改编的关键——《岁岁重阳》写作概述
   是非且听百家鸣——《潘金莲》初稿附记
   我做着非常“荒诞”的梦——《潘金莲》遐想录
   关于“荒诞川剧”的称谓
   一戏一招
   《潘金莲》走向世界
   美哉,丑贼
   醉写孙月霞
   上海存知己
   大写人情——《四姑娘》1980年演出搞跋语
   引待入戏一《静夜思》简记
   《夕照祁山》初演自白
   挂在墙上的宝剑
   ……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