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马/列/毛/邓经典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

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

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

定 价:¥28.00

作 者: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高哲,温元著,贾建梅主编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马恩著作

ISBN: 9787801093813 出版时间: 2000-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0cm 页数: 45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分自然·人·社会,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等七部分,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要论。

作者简介

暂缺《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序      导言        第一章 自然·人·社会    一、自然    (一)自然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统一于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二)人同自然的关系     1.人是自然的产物     2.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3.人和自然的统一    二、人    (一)人的来源和发展     1.人来源于类人猿     2.劳动创造了人    (二)人和动物的区别     1.人能从事生产劳动     2.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     3.人能改造客观世界    (三)人性和人的本质     1.人的属性     2.人性     3.人的本质    (四)人的活动    (五)人的需要     1.需要是人们活动的原动力     2.人的需要的广泛性     3.满足人的需要的途径和手段是生产劳动     4.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    (六)人的主体性    (七)人的自由     1.自由的含义     2.人取得自由是有条件的     3.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产者的自由     4.资本主义自由的虚伪性     5.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下人才有充分的自由    (八)人的权利(人权)     1.人权是历史的产物     2.资本主义的人权就是私有财产权,就是特权     3.剥削制度下不可能有人人平等的人权     4.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阶级    (九)人道主义     1. 唯物主义注重人     2. 剥削制度违反人道    (十)劳动的异化和人的异化     1. 异化的概念     2. 异化的表现     3. 消除异化的前提    三、社会    (一)社会及其形成    (二)社会的演进     1. 社会演进的几个主要时代     2.人类社会的几种形态    (三)人、自然、社会的统一    (四)自然界对人和社会的影响    四、自然、社会的联系和发展    (一)自然、社会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自然、社会的普遍联系     2.自然、社会的永恒发展    (二)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三)自然、社会的联系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1.规律是客观的     2.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3.自然规律也是相对的     4.不能把动物社会的规律运用于人类社会    (四)自然、社会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     2.对立统一规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自然界、社会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1.原因和结果     2.必然性和偶然性     3.内容和形式    五、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改造    (一)存在与思维、物质与意识    (二)人的认识与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3.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4.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6.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三)人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四)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也改造自身      第二章 社会生产    一、社会物质生产    (一)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二)农业生产是社会生产的基础    (三)生产力及其构成要要素     1.生产力概述     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3.人是主要生产力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协作创造新的生产力    (四)生产关系体系     1.生产关系的概念     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3.生产过程中人和人的关系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4.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表现    (五)社会生产方式    (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七)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     1.生产     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八)生产管理     1.生产管理的必要性     2.生产管理必须有权威     3.生产管理的目标归结为时间的节约    (九)社会生产要注意长远后果    二、社会人口生产    (一)两种社会生产    (二)人口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人口生产的规律    (四)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    (五)共产主义社会将自觉调节人口生产    三、社会的精神生产    (一)社会生产包括精神生产    (二)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交织一起    (三)物质生产的性质决定精神生产的性质      第三章 社会经济    一、生产关系是经济关系    (一)生产关系是经济利益关系    (二)经济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三)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同利益有关    (四)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的关系    二、社会经济形式    (一)自然经济    (二)商品经济     1.商品     2.货币    (三)产品经济    三、社会经济规律    (一)一般社会经济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    (二)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     1.商品生产的一般经济规律     2.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3.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四章 社会结构    一、社会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结构    (二)生产关系结构    二、社会群体结构    (一)家庭     1.家庭形成及其演变     2.现代家庭     3.未来社会的家庭    (二)氏族     1.氏族的形成和发展     2.氏族制度     3.氏族的瓦解    (三)民族     1.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     3.压迫蓁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获得解放的     4.消灭民族压迫、实现民族解放的条件    三、社会政治结构    (一)阶级     1.阶级的起源和发展     2.各个阶级社会的主要阶级     3.阶级斗争    (二)国家     1.国家的起源     2.国家的实质     3.国家的职能     4.国家的类型     5.国家的消亡    (三)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决定于又反作用于经济制度     2.君主制度是轻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的政治制度     3.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仍然是阶级压迫制度     4.无产阶级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制度    四、社会意识结构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    (三)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四)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五)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1.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2.道德     3.艺术     4.科学     5.哲学     6.宗教    (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世界观     2.人生观     3.价值观      第五章 社会发展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是最活动最革命的力量,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迟早要发生变革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概念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     3.历史过程是在一切因素交互作用中进行的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一)社会革命的根源    (二)社会革命的目的    (三)社会革命的作用    四、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范畴     2.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劳动群众创造了精神文化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对中华民族史观的批判    五、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二)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三)社会发展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六章 社会形态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    (一)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     2.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3.原始公社的解体的奴隶制的产生    (二)奴隶社会     1.奴隶社会生产力状况     2.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3.奴隶制的灭亡和封建制的产生    (三)封建社会     1.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二、资本主义社会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资本和剩余价值     1.货币转化为资本     2.剩余价值的生产    (三)资本积累     1.资本的原始积累     2.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3.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五)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     2.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3.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二)社会主义革命     1.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2.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3.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     4.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和方     5.社会主义革命需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6.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三)社会主义社会     1.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有一个过渡时期     2.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四)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     1.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2.“三大差别”的消灭,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人们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同传统的思想观念彻底决裂     4.商品、货币不复存在     5.阶级消灭、国家消亡      第七章 其他论述    一、论中国    (一)论中英鸦片战争     1.英国借口挑起战争     2.野蛮的罪行,强盗式的掠夺     3.中国军民英勇反抗     4.西方列强趁火打劫     5.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二)论中国革命    (三)其它    二、论俄国    (一)俄国的农村公社向何处去    (二)俄国农村公社制度的发展前途的两重性    (三)俄国农村公社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必要条件    (四)俄国农村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机会在逐年减少    三、论工人运动    (一)工人运动的发展历程    (二)工人运动要实行大联合    (三)工人运动的根本宗旨    (四)工人运动不能放弃政治    四、论农民问题    (一)农民阶级分析    (二)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者    (三)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对农民的政策    五、论战争和军事    (一)战争与革命    (二)军事仰赖于经济与技术    (三)军事指挥与战术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四)战争与和平    (五)正义战争必然胜利,非正义战争虽胜犹败    六、论妇女和青年    (一)论妇女     1.私有制社会没有男女平等     2.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男女平等,妇女才能获得解放     3.妇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尺度     4.维护妇女的权利与尊严    (二)论青年    七、论教育和科学    (一)论教育     1.教育的作用     2.教育的内容     3.教育的方法    (二)论科学     1.科学及其分类     2.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3.科学的作用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八、论知识和知识分子     1.知识就是力量     2.知识分子的作用     3.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九、论爱情和婚姻    (一)互爱是爱情的基础    (二)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三)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四)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美满的婚姻    十、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一)论鸦片战争    (二)论巴黎公社    (三)论历史人物    1. 论拿破仑 2. 论林肯 3. 论培根 4. 论康德 5. 论黑格尔 6. 论费尔巴哈 7.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8. 论圣西门、傅利叶、欧文 9. 论哥白尼 10. 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 11. 论摩尔根 12.论门捷列耶夫 13. 论达尔文 14. 论巴枯宁 15. 论杜林 16. 论拉萨尔 17.论马尔萨斯      附录    卡尔·马克思自白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自白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