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肿瘤学乳腺肿瘤学

乳腺肿瘤学

乳腺肿瘤学

定 价:¥138.00

作 者: 李树玲主编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肿瘤学

ISBN: 9787502334864 出版时间: 2000-06-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6cm 页数: 462 字数: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本书著由国内著名乳腺肿瘤专家,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各家亲身经验,着重临床实用编写而成。全书分总论和各论共31章,总论重点阐述现代实验方法及诊断技术,并将与预后密切相关迄今甚难检出的隐匿转移癌检测方法单列一章进行探讨;各论除重点阐述有关乳腺癌的发病、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及预后等具体内容外,并将不同类型乳腺癌另立21个专题分别进行深入描述,有关我国乳腺癌诊治规范中的一些内容包括病理诊断以及诊治方法等均作了详尽阐述,特别突出了早期诊断及现代综合治疗。本书配有照片255帧,绘图40幅,是一部既反映乳腺肿瘤学现代研究水平及发展方向,又适合实际应用的专著。可供相关专业临床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李树玲,1943年毕来于满洲医科大学,自1952年起专攻肿瘤,1970年重点研究乳腺癌。治学严谨,提倡创新,在他的科研成就中无不体现此种风格。1970年创用由中药山慈姑提取的秋水仙碱制剂,以围手术化疗方式用于乳腺癌新概念。多次发表有关T0癌检诊方法的论文,提出“预防(二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寓治于防”的乳腺癌防治策略,随担并完成天津市八五乳腺癌研究课题,目前正在指导国家九五乳腺癌研究课题。1957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1篇,出版专著8部,曾获国家、部、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多次应邀出国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作学术报告。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医师、天津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天津肿瘤学会主任委员、《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副主编等职。

图书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乳腺肿瘤防治研究进展概况
  一、流行病学
  二、分子生物学研究
  三、治疗
  四、早期发现
第二章 乳腺应用解剖学与生理学
第一节 乳腺的发生与发育
  一、胚胎及胎儿期乳腺
  二、新生儿期乳腺
  三、幼儿期乳腺
  四、青春期乳腺
  五、性成熟期乳腺
  六、妊娠期乳腺
  七、哺乳期乳腺
  八、哺乳期后乳腺
  九、绝经及老年期乳腺
  十、乳腺的发育异常
 第二节 乳腺应用解剖学
  一、乳腺的外部形态
  二、乳腺的组织结构
  三、乳腺的血管分布
  四、乳腺的淋巴引流
  五、乳腺及有关的神经分布
 第三节 乳腺生理学
  一、与乳腺生理变化有关的内分泌激素
  二、乳腺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激素调节
  三、月经周期乳腺变化的激素调节
  四、泌乳的生理调节
第三章 乳腺肿瘤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概述
  一、萌芽阶段(1834~1915)
  二、发展阶段(1915~1966)
  三、深入发展阶段(1966~现在)
 第二节 乳腺实验肿瘤模型的研究
  一、近交系小鼠
  二、实验动物的肿瘤模型
  三、人体肿瘤的异种移植性肿瘤模型
  四、肿瘤细胞长期冷冻保存
  五、小鼠乳腺肿瘤病理形态分型
  六、常用乳腺癌肿瘤模型
 第三节 乳腺肿瘤病因发病的研究
  一、乳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关于细胞恶性变机理的学说
  三、肿瘤的形成过程
 第四 节实验肿瘤学方法在乳腺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
  一、乳腺肿瘤可疑病因的实验
  二、乳腺肿瘤实验治疗的研究
  三、单克隆抗体、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 
  四、小鼠乳腺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第五 节乳腺癌侵袭、转移和治疗的实验研究
  一、血管形成与乳腺癌生长和侵袭
  二、抗乳腺癌药物筛选与治疗
第四章 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
 第一节 乳腺胚胎发生及组织学
  一、乳腺的胚胎发生
  二、乳腺的组织学
  三、不同发育时期乳腺的变化
 第二节 乳腺肿瘤病理活检与冰冻切片检查
  一、目前常用病理活检方法及适应证
  二、冰冻切片检查
 第三节 乳腺良性肿瘤
一、导管内乳头状瘤
  二、乳头管腺瘤
  三、腺瘤
  四、腺纤维瘤
  五、颗粒细胞瘤
  六、血管瘤
  七、脂肪瘤
  八、平滑肌瘤
  九、腺肌上皮瘤
  十、多形性腺瘤
 第四节 乳腺增生性病变
  一、囊性增生病
  二、小叶增生
  三、腺病
  四、纤维性病
 第五节 乳腺癌前病变
  一、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
  二、不典型小叶增生
  三、乳头状瘤病
 第六节 乳腺癌
  一、组织发生
  二、扩展
  三、大体分型
  四、组织学诊断的主要依据
  五、组织学分类
  六、组织学分级
  七、早期乳腺癌的病理学指征
  八、与乳腺癌预后有关的主要病理形态学因素
  九、乳腺癌化疗后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疗效评价
 第七节 乳腺癌的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一、ER、PR的检测方法
  二、临床应用
 第八节 乳腺癌标本全乳腺大切片检查及其应用
  一、全乳腺大切片的制作与检查
  二、临床应用
 第九节 乳腺癌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临床应用
  一、辅助乳腺癌早期诊断
  二、鉴别隐性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
  三、估测乳腺癌预后
 第十节 乳腺癌腋淋巴结隐性转移的检测及其意义
  一、连续切片检查
  二、免疫组化检测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十一节 乳腺标本的大体检查、取材及病理报告内容
  一、乳腺标本的检查
  二、淋巴结的检查和取材
  三、标本切面观察
  四、标本取材
  五、病理报告内容
  六、书写方式举例
 第十二节 乳腺肉瘤
  一、叶状囊肉瘤
  二、癌肉瘤
  三、间质肉瘤
  四、血管肉瘤
  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六、恶性淋巴瘤
 第十三节 乳腺转移性肿瘤
  一、乳腺转移性肿瘤的来源和类型
  二、鉴别诊断
 第十四节 乳腺瘤样病变
  一、导管扩张症
  二、积乳囊肿
  三、错构瘤
  四、肉芽肿性乳腺炎
  五、脂肪坏死
  六、异物性肉芽肿
  七、乳腺结核
  八、泌乳期乳腺复旧不全
  九、男性乳腺发育
第五章 乳腺肿瘤的细胞学诊断
 第一节 乳腺肿块细针吸细胞学检查
  一、细针吸技术
  二、涂片染色
  三、乳腺常见良性病变针吸细胞学
  四、乳腺癌针吸细胞学
  五、乳腺导管上皮增生针吸细胞学
 第二节 乳腺肿块细针吸细胞学诊断
  一、细胞学诊断人员的素质
  二、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方法
  三、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
  四、影响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性的因素
  五、乳腺癌针吸细胞学分级
  六、乳腺癌针吸对预后无不利影响
 第三节 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
  一、概述
  二、乳头溢液采集方法
  三、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形态
  四、乳头溢液细胞学诊断
 第四节 乳腺印片、压拉片细胞学检查
 第五节 细胞学辅助诊断技术
  一、AgNOR 技术
  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三、流式细胞分析
  四、图像分析
第六章 乳腺肿瘤影像学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
  一、钼靶软X射线检查
  二、钼靶乳腺片的计算机伪彩色图像处理
  三、乳腺干板摄影
  四、乳腺CT检查
  五、乳腺MRI检查 
  六、乳腺导管造影术
  七、乳腺淋巴管造影术
  八、乳腺血管造影术
  九、囊肿气造影术
 第二节 正常乳腺的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乳腺的一般影像学表现
  二、各种生理因素对乳腺X线表现的影响
  三、正常乳腺的X线分型
 第三节 乳腺增生病的影像学表现
  一、纤维性病
  二、囊性增生病
 第四节 乳腺炎症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一、急性乳腺炎
  二、慢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
  三、乳腺结核病
 第五节 乳腺其他良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一、乳管扩张症
  二、积乳囊肿
  三、乳腺脂肪坏死
  四、乳腺创伤
 第六节 乳腺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一、腺纤维瘤
  二、大导管乳头状瘤
  三、脂肪瘤
  四、乳腺腺脂肪瘤
  五、乳腺淋巴结增生症
  六、淋巴管瘤
  七、乳腺错构瘤
  八、乳腺其他良性肿瘤
 第七节 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
  一、钼靶X线所见
  二、乳腺癌的伪彩色图像特征
  三、CT表现
  四、磁共振成像表现
  五、特殊造影表现
  六、派杰病或癌性湿疹
  七、囊内乳头状癌
 八、粘液癌或胶样癌
  九、髓样癌
  十、硬癌
  十一、炎性乳腺癌
  十二、小叶癌
  十三、管内癌
  十四、高分化腺癌
 第八节 乳腺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一、叶状囊肉瘤
  二、恶性淋巴瘤
  三、血管肉瘤
  四、横纹肌肉瘤
 第九节 男性乳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一、男性乳腺肥大
  二、男性乳腺癌
第七章 乳腺肿瘤近红外光扫描诊断
 第一节 原理
 第二节 检查方法
 第三节 诊断标准
  一、正常乳腺影像
  二、病灶灰影
  三、相关血管影
  四、灰度值差
 第四节 病变影像
  一、良性病变影像
  二、恶性病变影像
  三、不典型影像病例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第五节 近红外光扫描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之特点
第八章 乳腺肿瘤超声诊断
 第一节 概述
  一、发展简史
  二、原理
  三、分类
  四、诊断基础
  五、乳腺超声诊断的优缺点
 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征
 第二节 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注意事项
  二、扫查方式
 第三节 正常乳腺声像图表现
一、青年未生育妇女
二、哺乳后中年妇女
三、老年妇女
四、妊娠期
五、哺乳期
第四节 乳腺良性疾病声像图表现
一、乳痛症
二、脂肪坏死
三、乳腺炎症
四、积乳囊肿
五、乳房囊肿
第五节 乳腺良性肿瘤及增生性病变
一、乳腺腺纤维瘤
二、乳房巨纤维腺瘤
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四、乳腺错构瘤
五、乳腺囊性增生
第六节 乳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
一、一般乳腺癌声像图表现
二、特征性乳腺癌声像图表现
三、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四、乳腺肉瘤超声诊断
第七节 乳腺癌转移超声诊断
一、锁骨上窝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表现
二、乳腺癌肝脏转移声像图表现
第八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一、血流信号的检出
二、病灶内血管数目和形态分布
三、血流流速测定
第九节 超声引导下定位乳腺微小肿块和隐匿病灶切检
一、超声引导下乳腺病灶自动活检枪穿刺组织切检
二、超声引导穿刺钢丝植入微小肿块及隐匿病灶外科切检 
三、超声定位微小病灶穿刺美蓝染色后局部手术切检
第九章 乳腺癌隐匿转移癌的检诊
第一节 生物学检测
一、微转移的概念
二、微转移的检测对象
三、微转移的检测方法
四、微转移检测的特异性标志
五、乳腺癌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展望
第二节 核素骨显像
一、乳腺癌骨转移的生物学基础
二、骨转移非核医学影像诊断
三、核素骨显像诊断
第十章 乳腺癌与雌激素受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雌激素受体的生物学特性
一、雌激素受体的作用机理
二、雌激素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结合特性
三、雌激素受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四、甾体激素受体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
第三节 雌激素受体检测
一、检测方法分类
二、检测步骤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受体显像
第五节 雌激素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乳腺癌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
二、乳腺癌组织中孕酮受体
三、男性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水平
四、雌激素受体与乳腺癌预后
各论
第十一章 乳腺肥大与类瘤疾病
第一节 女性乳腺肥大症
一、分类
二、辅助检查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和预后
 第二节 男性乳腺肥大症
  一、发病情况
  二、分类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治疗和预后
 第三节 乳腺导管扩张症
  一、命名
  二、发病情况
  三、发病因素
  四、病理
  五、临床表现
  六、辅助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八、治疗及预后
 第四节 乳腺脂肪坏死
  一、发病情况
  二、发病因素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及预后
 第五节 乳腺结核病
  一、发病情况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第十二章 乳腺增生性改变及癌前病变
 第一节 乳腺增生性改变
  一、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的失常
  二、乳痛症
  三、乳腺囊性增生改变
 第二节 癌前病变
  一、概述
  二、研究进展
  三、小结
第十三章 乳腺良性肿瘤
 第一节 乳腺腺纤维瘤
  一、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第二节 乳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
  一、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
 第三节 乳腺其他良性肿瘤
  一、乳头管腺瘤
  二、乳腺腺瘤
  三、乳腺错构瘤
  四、乳腺脂肪瘤
  五、乳腺平滑肌瘤
 六、乳腺血管瘤
 七、乳腺颗粒细胞瘤
 八、乳腺神经纤维瘤
 九、乳腺良性间叶细胞瘤
 十、乳腺纤维组织细胞瘤
 十一、乳腺良性血管外皮细胞瘤
 十二、乳腺淋巴管瘤
第十四 章乳腺癌流行病学
 第一节 乳腺癌流行现状与趋势变化
  一、乳腺癌发病率的地区差异
  二、乳腺癌发病率的种族与民族差异
  三、乳腺癌发病率的出生地与移居地的差异
  四、全球乳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预测
  五、乳腺癌病理类型构成
  六、世界部分地区乳腺癌发病的趋势变化
  七、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
  八、乳腺癌死亡特点
 第二节 乳腺癌的非饮食危险因素
  一、性别、年龄与种族
  二、身高和体重
  三、教育程度
  四、乳腺癌职业别危险度
  五、吸烟
  六、体力活动
  七、月经周期
  八、生育与哺乳
  九、既往乳腺疾患史
  十、既往乳腺辐射暴露
  十一、家族史
  十二、遗传基因
  十三、病毒
  十四、内源性雌激素
  十五、催乳素
  十六、孕酮
  十七、雄激素
  十八、口服避孕药
  十九、雌激素替代治疗
  二十、环境污染物
  二十一、乳腺癌非饮食危险因素小结
 第三节 乳腺癌的饮食相关危险因素
  一、热量和碳水化合物
  二、脂肪
  三、纤维素
  四、蛋白质
  五、维生素
  六、乙醇
  七、其他
  八、乳腺癌饮食危险因素小结
第四节 乳腺癌的预防
  一、化学预防
  二、乳腺预防性切除
  三、中国乳腺癌控制对策
第十五 章乳腺癌生长与扩展
 第一节 乳腺癌的发生
 第二节 乳腺癌的局部浸润和扩展
  一、原位癌
  二、局部浸润
 第三节 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
  一、转移机理及途径
  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
 第四节 乳腺癌的血行转移
  一、血行转移的机理
  二、血行转移的好发部位
第十六章 乳腺癌临床诊断
 第一节 病史
  一、现病史
  二、既往史
  三、月经及婚育史
  四、恶性肿瘤家族史
  五、易患因素
 第二节 乳腺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三、肿物检查
  四、乳头检查
  五、腋窝淋巴结检查
 六、锁骨上淋巴结检查
 第三节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一、肿块
  二、患侧乳房皮肤
  三、乳头改变
  四、乳头溢液
  五、乳房疼痛
 第四节 乳头溢液及导管冲洗液检测
  一、乳头溢液检测
  二、乳腺导管冲洗液检测
第十七章 乳腺癌TNM分类及分期
 第一节 TNM分期系统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1978年TNM分类及分期
  一、TNM分类
  二、临床分期
 第三节 1997年UICC TNM分类及分期
  一、TNM分类
  二、病理学分类
  三、组织病理学分级
  四、手术治疗后有无残存瘤情况分类
  五、临床分期
 第四节 1997年版分类分期法的改进特点
第十八章 乳腺癌二级预防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肿瘤普查概述
  一、肿瘤普查的利弊
  二、肿瘤普查效益的假说
  三、评价肿瘤普查的原则和指标
  四、评价肿瘤普查需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乳腺癌普查
  一、普查对象
  二、乳腺癌高危人群的识别
  三、普查方法
  四、两次普查的间隔
第十九章 乳腺癌综合治疗
 第一节 乳腺癌治疗的进展概况
  一、以外科解剖学概念为主导的阶段
  二、以生物学概念为主导的阶段
 第二节 外科治疗
  一、麻醉
  二、术式
 第三节 全身治疗
  一、术后用药
  二、术前用药
 第四节 各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一、O期(Tis N0 M0)乳腺癌
  二、Ⅰ期乳腺癌
  三、Ⅱ期乳腺癌
  四、Ⅲ期乳腺癌
第二十章 乳腺癌放射治疗
 第一节 放射治疗进展概况
 第二节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一、放射治疗的射线来源
  二、辐射计量单位及测量方法
  三、放射治疗剂量学基本概念
 第三节 放射治疗生物学基础
  一、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对射线的反应
  二、影响放射敏感性的生物学因素
  三、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剂量
  四、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远距离放射治疗
  一、常用外照射技术
  二、常用各种能量射线的等剂量分布曲线
 第五节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一、近距离放射治疗的进展
  二、后装技术
  三、近距离放射治疗种类
 第六节 放射治疗临床应用
  一、放射治疗的种类
  二、乳腺癌术后放疗
  三、晚期和复发乳腺癌的放疗
  四、放疗反应及放疗并发症
 第七节 放射治疗的实施步骤
  一、疗前准备
  二、制定放疗计划
  三、放疗计划的实施
第二十一章 乳腺癌化学治疗
 第一节 化学药物治疗
  一、化疗的生物学基础
  二、抗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三、治疗乳腺癌常用抗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
  四、晚期乳腺癌的化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五、晚期乳腺癌的联合化疗
  六、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症处理
  七、肿瘤耐药及逆转剂
 第二节 内分泌治疗
  一、内分泌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二、内分泌治疗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三、适应证
  四、不良反应及处理
  五、三苯氧胺抗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六、新的芳香化酶抑制剂
  七、临床用药选择
 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治疗
  一、山慈姑
  二、马蔺子
  三、其他
 第四节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一、概述
  二、生物学基础
  三、移植方式
  四、移植程序
  五、适应证
  六、疗效
  七、展望
第二十二章 乳腺癌生物治疗
 第一节 乳腺癌患者的基因异常及免疫耐受现象
 第二节 乳腺癌相关基因
  一、p53
  二、BRCA1和BRCA2
  三、nm23
  四、p16
  五、cerbB2
  六、Muc1
 第三节 乳腺癌相关抗原
  一、Mage(112)的表达
  二、Muc1的表达
  三、HER2/neu(cerbB2/neu)
  四、CEA
 第四节 乳腺癌特异性免疫治疗
  一、抗体治疗
  二、细胞因子治疗
  三、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四、肿瘤疫苗治疗
 第五节 乳腺癌基因治疗
  一、细胞因子转基因治疗
  二、抗体基因治疗
  三、自杀基因治疗
  四、p53抑癌基因及诱导凋亡基因Bclxs治疗
  五、抑制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
  六、多基因联合治疗研究
  七、化疗药磷酸化酶转基因治疗
 第六节 免疫化疗
 第七节 免疫放疗
第二十三章 乳腺癌中医药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乳腺癌中医治疗
  一、证候分类与临床表现
  二、治疗
 第三节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合理性及其优势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指导原则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途径与方法
 第四节 抗癌中药的应用研究
  一、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二、影响特异性免疫功能
  三、抗肿瘤作用
  四、对放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
  五、调节内分泌作用
  六、预防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第二十四章 乳腺癌骨转移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的选择
 第三节 常用放射性核素的性能
  一、物理性能
  二、生物效应
 第四节 Sm153EDTMP应用研究
  一、物理特性及生物效应
  二、临床应用
第二十五章 不同类型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 早期乳腺癌
 [导管内癌]
 [小叶原位癌] 
 [乳头派杰病]
 [早期浸润性癌]
 [微小癌]
 [触不到肿块的乳腺癌]
 第二节 浸润性特殊型乳腺癌
 [乳头状癌]
 [高分化腺癌]
 [腺样囊性癌]
 [粘液腺癌]
 [鳞状细胞癌]
 第三节 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
 [单纯癌]
 [髓样癌]
 [浸润性小叶癌]
 [硬癌]
 [大汗腺样癌]
 第四节 其他类型乳腺癌
 [炎性乳腺癌]
 [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
 [隐性乳腺癌]
 [副乳腺癌]
 [分泌型乳腺癌]
第二十六章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病理因子
  一、淋巴结转移
  二、原发癌大小
  三、肿瘤的组织学及核分级
 第三节 生物学因子
  一、激素受体
  二、组织蛋白酶D
  三、DNA倍体及细胞增殖指数
  四、Her 2/neu基因
  五、EGFR基因
  六、PS2
  七、血管生成因子
  八、热休克蛋白
  九、nm23基因
  十、p53、MDM2及WAF1/CIP1基因
  十 一、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
第二十七章 乳腺其他恶性肿瘤
 第一节 叶状囊肉瘤
  一、概述
  二、病理组织学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六、预后
 第二节 淋巴造血组织恶性肿瘤
 [乳腺恶性淋巴瘤]
 [乳腺白血病]
 [乳腺髓外浆细胞瘤]
 第三节 癌肉瘤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镜下特点
  四、临床处理及预后
 第四节 乳腺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间质肉瘤]
 [纤维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血管肉瘤]
 [血管外皮肉瘤]
 [淋巴管肉瘤]
 [脂肪肉瘤]
 [平滑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
第二十八章 男性乳腺癌
  一、发病情况
  二、发病因素
  三、病理类型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第二十九 章乳房成形术
 第一节 概述
  一、病例选择
  二、即时与延期成形术
 第二节 肿瘤因素对乳房成形术的影响
  一、外科手术
  二、辅助治疗
  三、局部复发
 第三节 乳房成形术的美学观
  一、基本要求
  二、成形术的标准
 第四节 乳房重建成形术
  一、植入体重建乳房
  二、自体组织重建乳房
  三、横向腹直肌肌皮瓣的具体实施
  四、乳头乳晕重建
第三十章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外科治疗的护理
  一、心理护理
  二、手术前后的护理
 第二节 辅助治疗期间的护理
  一、化学治疗的护理
  二、放射治疗期间的护理
  三、生物治疗期间的护理
 第三节 晚期乳腺癌患者护理
  一、心理护理
  二、症状护理
 第四节 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康复治疗及护理
  一、功能康复
  二、物理治疗
  三、效果
  四、形体康复
  五、心理康复
第三十一章 乳腺肿瘤患者的随访
 第一节 随访目的
 第二节 随访种类
  一、常规随访
  二、专题随访
 第三节 随访方式
  一、门诊随访
  二、发信随访
  三、家访
  四、委托当地机构(或医疗组织)代为随访
  五、电话随访
 第四节 随访的组织工作
 第五节 乳腺癌患者的随访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