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育儿/成长家庭教育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

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

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

定 价:¥25.00

作 者: 谢名家[等]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家庭教育

ISBN: 9787010036069 出版时间: 2002-05-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426 字数: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本书关于文化产业的基本观点,有别于西方的“文化工业论”和国内的“文化部门产业论”,认为它不同于农业、工业和商业等物质产业,是精神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形态,是文明先进的新兴产业。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理论,站在新时期的制高点上,结合哲学分析和实证分析,对文化产业的基础理论作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具有开拓性的创见。并结合沿海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对现阶段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机制和前景,进行了很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作者简介

  谢名家,男,汉族,1954年8月出生于广东澄海县。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并兼广东省文化产业与新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硕士,哲学研究员。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生。197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0月至1984年8月,在广东省第一机械工业局援外办公室、省农业机械厅外经处和省机械工业厅外经处,先后从事技术、计划、财务和对外援助等工作。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理论部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任校理论部总支委委员,政经专业班党支部书记、班长。1986年8月至1992年6月,先后在广东省机械工业厅直属机关党委任宣传科副科长、科长,广东省机械工业厅办公室任综合信息科科长。1992年7月至1995年 1月,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任办公室副主任。其中1993年9月至1996年6月,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专业课程。1995年2月至2002年1月,先后任中共汕头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2002年2月至现在,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党组成员。长期从事党的理论宣传、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党务、政务和机械工业管理等工作。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功底;有较强的科研攻关能力和文字功底;有较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研究范围:历史唯物主义;产业经济学、产业文化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和社会信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研究。著作《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一书由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信用:现代化的生命线》(主编)一书由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1997年参与编撰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革命在中国》一书;1990年至1996年担任《现代哲学》杂志副主编;1990年担任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迎接挑战,奋起开拓》一书的编委,并为该书撰写10多万字的文章;1990年担任省社科院《改革先行的广东》一书副主编;1997年担任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新思路》一书的编委。

图书目录

导论
 一 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对象
 二 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基础与创新
 三 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论原则
 四 文化产业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第一编 文化产业的历史和现状
 一 文化产业和西方
 二 文化产业的理论建构
 三 文化产业在中国
第二编 文化产业的系统和过程
 一 当代社会生产系统的集中形态
 二 特殊的社会生产链条
 三 形态各异的精神生产硕果——文化产业的基本门类
 四 精神产业的化人功效与战略选择
 五 精神产品的高层表征
 六 文化消费的总趋势
第三编  文化产业与时代主题
 一 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
 二 文化产业与市场经济
 三 文化产业与全球化
 四 文化产业与知识经济
第四编 文化产业与中国现代化
 一 清除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二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性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
第五编 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
 一 文化产业发展的指针——导向机制
 二 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梯——优化机制     
 三 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器——运行机制
 四 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动力机制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