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自我实现/励志求职/面试中国礼仪制度研究

中国礼仪制度研究

中国礼仪制度研究

定 价:¥28.00

作 者: 杨志刚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礼仪

ISBN: 9787561724712 出版时间: 2001-05-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1cm 页数: 577 字数:  

内容简介

  杨志刚在《中国礼仪制度研究》中坦言,研究中国礼仪制度,“一是希望廓清历史的真相,探明那些已经鲜为人知的细节,或在矛盾的历史陈述中清理出事物的来龙去脉,澄清其意义、价值;二是在此基础上,深入认识、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演变,把握其特点和特质,进而能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有所助益。”“有所助益”是在对传统礼仪制度真切理解的基础上获得的。前者是后者的升华。关于“真了解”,陈寅恪曾有过亲切而精辟的论述,它是“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例如作者在辨析礼之起源时,就是凭着“真了解”去疑存真的。先仔细辨析了风俗说、人情说、祭礼说和礼仪说等说法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然后在大体认同杨宽之礼仪说的基础上,用自己略有补充的文字如是表述: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礼仪活动。当然,这也不是最后的说法,比如,原始民族的礼仪又是如何来的呢?当然,任何问题都可以永远追问下去而没有尽头。不过,在我看来,这里牵涉到礼仪活动与民俗的内在联系及先后渊源关系。往前溯源,即从礼到礼仪活动,再到民俗活动,本链条之最后一环毕竟处在较重要的地位。欲求得对礼之深切理解和同情,与先民日常生活水乳交融从而征显同一性的民俗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作者简介

  贺来,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生,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现任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余部,代表性著作有:《现实生活世界——乌托邦精神的真实根基》、《宽容意识》。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40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或摘要。代表性论文有:《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辩证法与人的存在》、《道德共识与现代社会的命运》。先后承担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吉林大学首届精品项目等项目。目前正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人的观念的变革与当代社会发展”的研究工作。

图书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礼制沿革和历代礼典概况(上)
第一节 尧舜之礼:礼的雏形
第二节 二里头:青铜文化的滥觞
第三节 殷礼的演进与特点
第四节 周公制礼的事实与意义
第二章 礼制沿革和历代礼典概况(中)
第一节 从西周到东周:发展与裂变
第二节 统一帝国礼制的初步确立
第三节 “五礼”制度的草创与完备
第三章 礼制沿革和历代礼典概况(下)
第一节 两宋:崇古与维新
第二节 多民族礼仪制度的并存
第三节 明清:帝国礼制的延续与发展
第四节 中西冲撞下的调整与革新
第四章 吉礼
第一节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
第二节 祀天帝
第三节 祀日月风雨等
第四节 祭地祗
第五节 享祖神
第五章 嘉礼
第六章 宾礼
第七章 军礼
第八章 凶礼
第九章 礼乐刑政:制度文化的再探索
第十章 礼与中国文明演化的若干特点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