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外语职业、行业英语普通生态学(第二版)

普通生态学(第二版)

普通生态学(第二版)

定 价:¥45.00

作 者: 尚玉昌编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北京大学生态学教材系列
标 签: 林业

ISBN: 9787301053812 出版时间: 2002-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6cm 页数: 505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数十年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总结,全书包括理论生态和应用生态两部分共七篇:绪论;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全球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功能;全球生态学。本书是在作者此前著作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除后两篇是新增补外,其他增补内容还有生物与气候;植物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植物如何应付洪涝;土壤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营养物;生物活动周期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meta-种群及其模型;种群遗传学及物种形成;应用种群生态学;群落的周期变化和岛屿群落等章节。有些内容是至今国内教材或专著尚未涉及到的。全书约80万字,附图229幅,适合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农林院校作普通生态学教材。

作者简介

  尚玉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历任北京市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奥林匹克生物学校常务教练、生态学杂志副主编、动物学报编委、生态学进展常务编委。主要著作有:《普通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生态学及人类未来》、《生态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与环境》、《动物的生活》、《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参与编著《中国生态学发展战略研究》、《现代生态学透视》、《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报告》、《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命科学导论》等著作。发表科学论文、学术讲座和科普文章100多篇。

图书目录

第一篇绪论
第二篇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环境与生态因子
第一节 什么是环境
第二节 什么是生态因子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利比希法则和耐受性法则
第二节 生物对各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
第四节 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
第五节 生物保持内稳态的行为机制
第六节 生物的适应性
第三章 生物与气候
第一节 地球与太阳辐射
第二节 气温和气团的全球循环
第三节 洋流及全球降雨格局
第四节 小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第四章 生物与光
第一节 光是电磁波
第二节 光质的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光照强度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第四节 日照长度与光周期现象
第五节 植物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
第五章 生物与温度
第一节 温度的生态意义
第二节 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第四节 植物与温度间的复杂相互关系
第五节 有效积温法则
第六节 温度与生物的分布
第六章 生物与水
第一节 水的生态意义
第二节 植物与水的关系
第三节 植物如何应付洪涝
第四节 动物与水的关系
第五节 水的物理性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第六节 水生生物的呼吸
第七章 生物与土壤
第一节 土壤的生态意义
第二节 影响土壤形成的五种因素
第三节 土壤质地和结构对生物的影响
第四节 土壤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第五节 土壤生物的多样性
第六节 土壤的侵蚀和破坏
第八章 生物与营养物
第一节 营养物的类别与功能
第二节 微生物与营养物循环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
第四节 植物质量与动物营养
第五节 矿物营养与动物的生长和生殖
第九章 生物活动周期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生物的固有活动节 律
第二节 昼夜节 律与生物钟
第三节 临界日照长度与生物的季节 反应
第四节 潮间带生物的活动节 律与潮汐周期
第五节 物候学
第十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互惠共生
第二节 共栖(偏利)
第三节 植食现象(动物吃植物)
第四节 捕食现象(动物吃动物)
第五节 寄生
第六节 类寄生
第七节 种闻竞争
第八节 抗生、互抗和中性现象
第三篇种群生态学
第一章 种群生态学概论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什么是种群生态学
第三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种群生命表及其分析
第一节 生命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生命表的一般构成
第三节 特定时间(静态)生命表
第四节 特定年龄(动态)生命表
第五节 动态混合生命表
第六节 图解式生命表
第七节 植物生命表
第八节 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第九节 生命表分析
第三章 种群的增长
第一节 种群增长的一个简单模型
第二节 种群的几何级数增长
第三节 种群的指数增长
第四节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
第五节 对种群增长模型的修正
第四章 meta种群(联种群)及其模型
第一节 什么是meta种群
第二节 meta种群的灭绝风险模型
第三节 meta种群的动态模型
第四节 meta种群模型的假定条件
第五节 meta种群模型的四个修正模型
第六节 meta种群研究的几个实例
第七节 meta种群的习题及题解
第五章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种群相互关系的类型
第二节 竞争
第三节 捕食
第四节 寄生物与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节 协同进化
第六章 种群遗传学和物种形成
第一节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第二节 稳定化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第三节 近交使遗传变异性减弱
第四节 小种群的遗传漂变和最小可生存种群
第五节 物种的概念和地理变异
第六节 物种隔离和物种形成
第七节 物种形成和适应辐射
第八节 新种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第七章 种群的生殖对策和生活史对策
第一节 进化、生态学与适应性
第二节 种群的生殖对策
第三节 种群的生活史对策
第八章 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 机制
第一节 种群数量调节 问题的研究筒史
第二节 种群数量调节 模型
第三节 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因素
第四节 种群数量的周期波动
第五节 种群数量调节 的外源性因素
第六节 种群内的自我调节 机制
第七节 种群的自然调节 与进化
第八节 植物种群的自然调节
第九章 应用种群生态学
第一节 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
第二节 野生生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
第三节 栖息地的种群再引入
第四节 有害生物的科学管理
第五节 种群和栖息地的破碎
第六节 商业捕鲸与鲸种群的保护
第四篇群落生态学
第一章 群落生态学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群落
第二节 群落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有关群落的两个不同观点
第四节 生态梯度分析与群落的开放性
第五节 群落成分沿环境梯度发生变化的3种假说
第六节 个体间的进化适应对群落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第七节 进化史对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第八节 群落的主要属性
第九节 群落的分类和群落类型
第二章 群落的结构
第一节 植物的生长型
第二节 植物的生活型
第三节 群落的垂直结构
第四节 群落的季节 性
第五节 群落中的关键种、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
第六节 群落中物种的相对多度
第三章 生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第四章 群落的演替和群落的周期变化
第五章 岛屿群落
第五篇生态系统
第一章 生态系统概论
第二章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量
第三章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量
第四章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质的分解
第五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第六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第六篇全球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功能
第一章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第二章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第三章 寒带针叶林和冻原生态系统
第四章 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
第五章 灌丛和荒漠生态系统
第六章 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第七章 湖泊和池塘生态系统
第八章 溪流与河流生态系统
第九章 海洋生态系统
第七篇全球生态学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