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史历史描述与逻辑演绎:文学批评文体论

历史描述与逻辑演绎:文学批评文体论

历史描述与逻辑演绎:文学批评文体论

定 价:¥14.70

作 者: 蒋原伦,潘凯雄著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文体学丛书
标 签: 文学/思想史

ISBN: 9787222015548 出版时间: 1994-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292 字数:  

内容简介

  现代文体学已经有了不短的历史。然而,文学批评本身的文体问题却一直是文体学视野中的盲点。本书在广泛关注历史上特别是20世纪众多批评文体现实的基础上,从批评文体的研究方法入手,进而归纳出“隐喻型”文体、“演绎型”文体、“总龟型文体”、“对话型文体”等批评文体的基本模式、予以深入分析,并以专章研究了罗兰·巴特的批评文体。正如书中论述所证明的那样,理论同人类创造的其它文化成果一样,也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在精神方面,其较之艺术创作,更为纯粹。因此,作为这种思维的外观或形式之一的批评文体,与创作文体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其研究价值难道更大,故更具有挑战性,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出现无疑使我们对文体问题的关照和思考更为全面、立体。

作者简介

  陶东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59年7月13日生于浙江省温岭县。1982年大学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文艺理论家黄药眠、童庆炳教授攻读文艺学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文化研究》丛刊主编、《文学前沿》丛刊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中国美学以及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已经出版的相关专著有:《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文学史哲学》、《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后殖民主义》、《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破镜与碎影》等。发表论文约150余篇。一、基本经历1、学习经历:1978—1982,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本科;1985—199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含博士),获得博士学位。2、工作经历:1982—1985,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1991—1999,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1995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3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3、教授课程:l、文学理论(大学本科基础课,自1992-1998)2、90年代审美文化(大学本科选修课、研究生学位课,自1995-1998)3、当代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生学位课程,自1998年开始)4、学术兼职: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文化研究》丛刊主编《文学前沿》丛刊副主编二、成果获奖:1、《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17.5万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9月,此书获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2、《死亡.情爱.隐逸.思乡》(与徐莉萍合作),10万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1997年第二次印刷。本书获第三届(1994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3、《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获得北京市第五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主持的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85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艺术的发展”(1996年-1999年)。金额2万元。2、主持国家教委1998年度社会科学项目“文化诗学:西方与中国”。金额2万元。3、主持北京市百人工程项目“90年代审美文化”(1996-1999),金额1万元。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批评文体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文体概念的提出及其演变
 第二节 批评家的立场与批评文体
 第三节 批评焦点与批评文体
 第四节 批评文体的分野
第二章 隐喻型文本
 第一节 界说·互渗·意义
 第二节 隐哈型文体的几种常见形态
第三章 演绎型文体
 第一节 模型建构
 第二节 规范形态:理论·模型·批评对象
 第三节 变异形态:批评对象·模型·理论
第四章 总龟型文体
 第一节 归纳·类比·外推
 第二节 意象总龟
 第三节 理论总龟
 第四节 史与论的总龟
第五章 对话型文体
 第一节 辩证·互补 
 第二节 对话型文体的几种基本形态
 第三节 对话文体与对话精神
第六章 巴特的文体
 第一节 戳穿神话
 第二节 零度写作
结束语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