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妇产科学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定 价:¥53.00

作 者: 吴克明,张庆文主编;龙旭[等]编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妇产科病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6724678 出版时间: 2001-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545页 字数:  

内容简介

  全书分总论、各论和附论。总论系统介绍了中医妇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其中学术发展史部分以《中医医学通史》为鉴,划分十个历史时期,介绍了中医妇科学萌芽、奠基、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基础知识补充了关于女性生理的新理论、新成果;明确界定了胞宫、子宫的含义;补充了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相关理论、朋经周期调节机理及带下生理与调节的新认识;过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妇科病因病机学说,使之渐趋完善;补充了经、带、胎、产的辨证要点和辨病与辨证的关系。对治法也作了较大的改革,根据临床实际分为内治法、外治法和妇科急症治疗三大类,内治法突出一个“调”字,以调补脏腑、调理气血、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妇科内治法的主线;外治法突出妇科局部治疗;急症治疗突出血崩证、急腹证、高热证、厥脱证的中医特色治疗。从生理、病机、治疗体系体现了继承和发展。各论按传统的经、带、胎、产、杂病分类,以中医妇科规范病名为主,编写了64节共64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妇科临床实际,删除了鬼胎、子悬、子瘖、临产病、妇人腹痛、阴吹、阴肿等病种;增加了中医治疗有特色和有前景的新病种,如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妊娠身痒、妊娠贫血、带下过少、产后抑郁、产后血劳、盆腔炎、节育措施常见副反应等病证。同时把近十多年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的病种,如功能失调性子官血、多囊卵如果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附于中医相似病种之后,以便中西医互参,优势互补,寻找结合点。对于每一病证的定义、分型,质量与国有已颁布的规范和标准相衔接。并注重构思新体例来发掘自身的优势,病种都写了历史没中革,简要归述源流,有利于学习继承;充实了鉴别诊断,应急处理和现代诊疗新技术,以提高不生临床诊疗能力;选方用药注重实用性,精选疗效确切的方剂和近现代名中医独具特色的经验方,并注明每方原治某病,以反映方剂的发展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加了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内容,发挥中医妇科学预防和调摄的优势。另具特色的是本教材增设了《临证参考》栏目,提出临证中重要的问题、待研究的问题和已研究的成果、动态,以及在临床中应提醒注意的问题等,理论与临证结合,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临床动手能力。附论系统介绍了西医妇产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检查诊断新技术,以便学习参照。书末附有国家标准中医妇科病杂书写方法。

作者简介

暂缺《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与特点
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二、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三、中医妇科学的特点
四、怎样学好中医妇科学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一、夏商周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
三、秦汉时期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五、随唐五代时期
六、两时期
七、辽夏金元时期
八、明代
九、清代、民国时期
十、现代

第二章 妇性生殖器官解剖位置及其功能
第一节 外生殖器官
一、毛际(阴阜)
二、阴户

第二节 内生殖器官
一、阴道
二、胞宫
三、子门

第三章 女性生殖生理
第一节 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
一、新生儿期
二、儿童期
三、青春期
四、性成熟期
五、围绝经期
六、老年期

第二节 女性生理特点
一、月经生理
二、带下生理
三、妊娠生理
四、产育生理
五、哺乳生理

第四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寒热、湿邪
二、七情内伤
三、生活失度
四、体质因素

第二节 病机
一、脏腑功能失常
二、气血失调
三、冲、任、督、带损伤
四、胞宫、胞脉、胞络受损
五、肾-天癸-冲任-胞宫生轴失调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第一节 四诊
一、问诊
二、望诊
三、闻诊
四、切诊

第二节 辨证要点
一、常用辨证方法
二、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的辨证要点
三、妇科疾病的常见证型及全身证侯

第三节 辨病与辨证
一、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二、辨病与辨证结合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
第一节 常用内治法
一、调补脏腑
二、调理气血
三、温经散寒
……
各论
附论
附录1 妇科病案书写
附录2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3 方剂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