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风俗习惯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

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

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

定 价:¥23.00

作 者: 刘毓庆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民俗

ISBN: 9787010036021 出版时间: 2002-04-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421 字数:  

内容简介

  “龙”是一个文化象征系统,它由众多的图腾糅合而成,因而每一部分都携带着古代部落与民族文化的信息。同时其每一部分形象的取舍,都是由民族的审美心理在驱动、支配着的,因而每一部分又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牛头、象征勤苦、忍从、拼斗、代表着农耕文化;猪嘴、象征食欲,代表着口食文化;蛇身、象征性欲、代表着性文化;鱼鳞,象征多子欲望,代表着生殖文化;马鬣、象征权力欲望,代表着“官本位”文化;羊须、象征心性善良;鹿角、象征君子风范;狗形、象征忠实品格。龙的生成是文化融合的结果,而这种文化融合所构成的特殊形态,则体现着中国文化“包容”与“和谐”两种基本精神的力量。而这两种基本精神,正是人类未来所需要的。本书旨 通过对龙文化本源的探寻,寻找远古文化与中国传统人生之间的意义联系,从而从根本上对中国文化作出诠释,并着重从龙文化对于中国人内在精神的影响及由此而外向化的行为表现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简介

  刘毓庆,男,汉族,1954年生,山西省洪洞县,(原赵城县)人。1981年山西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班毕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山西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兼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专著有:《古朴的文学》、《朦胧的文学》、《泽畔悲吟》、《雅颂新考》、《诗经图注》《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历代诗经著述考》、《诗经百家别解考》(与人合著)、《汉字通用声素研究》(与人合著)等,约五百万字。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图书目录


绪论
(一)龙的本质
(二)龙图腾与中国人
(三)图腾龙的演变与定型
一、龙头:牛图腾与黄牛精神
(一)龙与牛图腾
1.神农:象征炎火的牛头图腾
2.蚩尤:好战的野牛图腾
3.穷奇:牛状狸尾图腾
4.窫窳:牛首人面图腾
5.夔:如牛而一足的图腾
6.伯牛:古史失载的牛图腾
(二)牛文化的精神与性格
1.牛文化生成的历史背景
2.勤苦奉献的牛
3.拼搏奋斗的牛
4.稳沉持重的牛
5.顽强忍从的牛
6.没有“神经”的牛
三、龙喙:猪图腾与口食文化
(一) 龙与猪圈腾
1.韩流:人面猪嘴图腾
2.封豕:大猪图腾
3.梼杌:人面虎足猪口牙图腾
4.豕韦:北迁的猪图腾
5.并封:连体猪图腾
6.饕餮:豕头图腾
(二)猪与中国口食文化
1.龙体构成的“猪喙”入选的地理与历史背景
2.“食”与传统中国人
3.“口”与传统中国人
4.中国官僚阶级的“胃口”
三、龙身:蛇图腾与中国性文化
(一)龙与蛇图腾
1.女娲:象征女阴的蟠蛇图腾
2.伏羲:象征雷电的“两头蛇”图腾
3.黄帝:象征云气的“四蛇相绕”图腾
4.共工:象征流水的蛇图腾
(二)蛇文化与中国人的“性”
1.蛇的女色象征意义
2.“蛇一性”文化生成的历史背景
3.黄帝的传统
4.“色”与“情”之衡
5.中国文学中的“色”
6.关于色之诱惑的对策与学问
四、龙鳞:鱼图腾与中国生殖文化
五、龙颈:龟鼋图腾与崇寿文化
六、龙鬣:马图腾与英雄崇拜
七、龙爪:鸟图腾与权力崇拜
八、龙须:羊图腾与国民心性
九、龙角:鹿图腾与君子风范
十、龙形:狗图腾与忠诚品格
十一、龙体阴阳:文化融合及其意义
余论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