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马/列/毛/邓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

定 价:¥20.00

作 者: 郝立新主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研参考丛书
标 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ISBN: 9787300039237 出版时间: 2002-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508 字数:  

内容简介

  出版说明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全国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标志着“两课”教学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三年多的教改实践中,师生们普遍反映:第一,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不能从理论上作出深层次的回答,影响了“两课”的说服力。第二,受多种因素制约,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资料不足,对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和动态信息了解不多,影响了教学的总体质量。为此,中国人民大学“两课”教学领导小组成立了专门的科研课题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并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编写了这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研参考丛书”。丛书对应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置,分为“疑难解析”和“研究述评”两个系列:“疑难解析”系列:按照《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每门课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从理论上、思维方法上予以阐释或进行前瞻性研究,为教师和学生解疑、释惑、厘清思路。“研究述评”系列围绕《教学基本要求》,对近年来每门课程所涉内容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研究趋向进行汇总式述评,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新的、丰富的参考资料。丛书初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建立起了一个小型的教学与科研资料库,我们希望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不断完善、充实、丰富这个资料库,共同推动全国“两课”教学与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作者简介

  郝立新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时代的发展 
(一)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发展 
(二)现时代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
(一)哲学和科学
(二)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关系的误解的表现
(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 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 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含义及其实现途径  
(二)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及其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
(四)邓小平哲学思想及其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
主要参考资料
第二篇 物质和意识
一、关于物质的讨论 
(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和传统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区别 
(二)[JP2]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物质观 
(三)关于反物质的发现及其意义 
(四)“夸克幽禁”与物质是否无限可分 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 
二、关于意识问题的研究 
(一)意识的本质 
(二)意识与心理学
(三)意识的分类 
(四)科技意识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
(五)智能哲学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三篇 实践观
一、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只能是客观实在的观点或物质的观点
(三)既要高度强调实践的伟大历史作用和世界观意义,又要始终坚持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
二、对实践性质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
(一)实践的含义
(二)实践特点研究的最新进展 
(三)交往实践 
(四)实践的合理性问题 
三、关于主体和主体性问题研究 
(一)关于主体性和主体性原则 
(二)主体性与其他哲学理论的关系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四篇 关于唯物辩证法问题
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
(一)决定论、非决定论的概念 
(二)决定论的历史形态 
二、系统科学方法论与唯物辩证法 
(一)系统科学方法 
(二)系统科学方法论与唯物辩证法 
(三)系统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五篇 认识、真理与价值
一、认识中的反映与建构 
(一)反映论 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 
二、认识过程研究 
(一)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
(二)认识效率问题 
三、真理观 
(一)有关客观真理的争论 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真理观 
(三)环境问题与科学真理观 
四、价值观 
(一)价值的内涵 
(二)关于价值真理的讨论 
(三)对邓小平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质的不同界定  
(四)评价理论 
(五)关于价值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
(六)价值观念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六篇 社会基本结构
一、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关系 
(一)关于生产力概念的研究 
(二)生产关系 
二、关于阶级和国家 
(一)有关阶级的探讨 
(二)国家问题研究 
三、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 
(一)社会意识形态 
(二)文化问题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七篇 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形态理论
一、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 
(一)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问题 
(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统一性与多样性  
(三)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
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
(一)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二)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研究 
三、社会形态理论 
(一)关于社会形态的概念 
(二)关于三种社会形态和五种社会形态的争论  
(三)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表述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八篇 社会发展理论
一、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 
(一)发展哲学 
(二)现代社会发展观的演变 
(三)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 
(四)社会发展模式 
(五)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 
(六)发展的代价问题 
(七)效率与公平问题 
(八)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
(九)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概述
二、关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研讨 
(一)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 
(二)东方社会理论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九篇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
(一)命题的性质
(二)科学技术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力 
(三)科学技术何以成为第一生产力 
(四)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人的因素第一”关系的理解 
(五)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
(六)第一生产力是否包括社会科学 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的双重性 
三、全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一)全球问题 
(二)可持续发展 
四、关于网络的思考 
(一)网络带来的发展和变化 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
(三)网络化与哲学 
(四)网络与伦理 
(五)网络与宗教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十篇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
一、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 
(一)人的本质 
(二)人的价值 
二、人的全面发展 
(一)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
(四)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
主要参考资料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