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轻工业、手工业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篇)

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篇)

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篇)

定 价:¥53.00

作 者: 施海根主编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茶叶 绿茶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5117553 出版时间: 1997-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7cm 页数: 142页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那千姿百态、清晰逼真的百余幅图片,仿佛和样盘中的名茶一模一样,犹如件件艺术珍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批用高超的摄影技术摄制而成的精彩画面,使该书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又具有宝贵的欣赏与收藏价值。这是全书的特点之一。该书的第二个特点是,首次对全国绿茶类名茶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感官审评了159只名茶的外形与内质,逐一评分并写了评语;同时,根据国家茶叶理化检测方法标准,测定分析了它们的主要理化成分。此外,还对不同产地、种类、形状的名茶进行了比较审评,对不同冲泡时间、次数、方法的样品进行了理化分析,并将数千个原始数据作了数理统计。然后,对每只名茶的产地、生态环境、采摘标准、加工工艺流程、品质特点和理化成分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从而使读者对每只中国名茶的概貌一目了然。这些珍贵的研究结果,是深刻认识名茶品质特点的重要依据,也是制订中国名茶标准的科学基础。该书的另一个特别是,对推广名茶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作者在总结中国名茶传统加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期实践,着重对不同类型名茶外形加工手法进行了研究总结。使一些基本掌握了某种名茶加工技术的人员,运用书中手法,就可加工出具有不同外形特色的名茶。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篇)》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题词
序言
一 中国名茶的历史
二 中国名茶的概念、分类及命名
(一)名茶的概念
(二)名茶的分类
(三)名茶的命名
1 我国现有名茶茶名浅析
2 名茶茶名中常用的十个字
3 名茶命名的原则
4 茶名设计的步骤
三 适制名绿茶的茶树品种
(一)名茶对茶树品种的要求
(二)中国部分适制绿茶的优良茶树品种简介
1 国家级良种
2 省级良种
四 名茶色香味形成的生化物质基础
(一)色泽
(二)香气
(三)滋味
五 中国名绿茶手工加工工艺技术
(一)采摘
(二)摊放
(三)杀青
(四)揉捻
(五)摊凉
(六)理条
(七)整形
1 扁形名茶整形手法
2 针形名茶整形手法
3 螺形名茶整形手法
4 珠形名茶整形手法
5 片形名茶整形手法
(八)提毫
(九)煇锅
(十)干燥
1 炒干
2 烘干
六 名优绿茶机械及加工技术
(一)机制名茶加工工艺
(二)名优绿茶加工机械
1 杀青机
2 揉捻机
3 干燥机
4 理条机
5 电炒锅
七 名茶加工专用油
(一)传统制茶油
1 乌桕油
2 菜籽油
(二)制茶用油的开发应用
八 名茶的包装与保鲜
(一)名茶的特性
1 吸湿性
2 吸附性
3 氧化性
(二)造成名茶质变的主要因素
1 水分
2 温度
3 光线
4 氧气
(三)常见名茶的包装材料及其特征
1 聚乙烯
2 低密度聚乙烯
3 中密度聚乙烯
4 高密度聚乙烯
5 聚丙烯
6 聚酯
7 蒸着铝薄膜
8 玻璃纸
(四)名茶包装材料的选择
(五)名茶的包装
1 大包装
2 小包装
(六)名茶的保鲜技术
1 除氧剂
2 抽气充氮
3 真空包装
4 吸湿法
5 低温冷藏法
九 名茶的感官审评与品饮
(一)名茶的感官审评
1 名茶审评条件
2 名苛感官审评项目
3 名茶品质因子的权数
4 名茶审评技术
5 感官审评结果及分析
(二)名茶的品饮
十 名茶的理化成分分析
(一)名茶测定采用标准
(二)名茶测定结果及分析
十一 中国名茶市场与销售
(一)中国部分茶类的历史名茶在国际茶叶市场
1 黑茶
2 白茶
3 青茶
4 绿茶
(二)名茶作价原则及其应用
1 名茶作价的依据
2 名茶作价原则
(三)中国名茶市场的特点
(四)名茶走向市场必须遵循的原则
十二 中国名茶图谱
(一)西湖龙井
(二)贡字龙井
(三)银眉
(四)雀舌
(五)径山茶
(六)四明十二雷
(七)四明龙尖
(八)天目青顶
(九)天目雪蕊
(十)千岛玉叶
(十一)婺州举岩
(十二)双龙银针
(十三)天尊贡芽
(十四)天堂莲蕊
(十五)五云曲毫
(十六)龙山银尖
(十七)古山云毫
(十八)开化龙顶
……
附录
编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