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摄影艺术老照片(第七辑)

老照片(第七辑)

老照片(第七辑)

定 价:¥6.50

作 者: 冯克力主编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丛编项: 《老照片》丛书
标 签: 世界史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6032466 出版时间: 1998-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126 字数:  

内容简介

  请读片断: 驼铃叮咚北京城夜色渐逝,晨曦初起。透过正在消散的薄雾,传来叮咚叮咚的驼铃声,一队一队满载各种货物的骆驼正踏着积雪不紧不慢地迈向京城(图①、图②)。退回半个多世纪,这是北京的寻常景观。北京原本没有自然生长的骆驼。利用骆驼在北京搞运输,始自元代。13世纪,蒙古大汗忽必烈修建了元大都城,初时有军民人口四五十万,至后期已达百万之众。为了解决军民日常所需,被蒙古统治者所熟悉和垂青的骆驼自然成为运输货物的首选。到了明代,北京的骆驼运输几近绝迹。清代,骆驼复又普遍出现在北京。当时,蒙古人向清政府进贡或来京做买卖,都是把贡品或货物用耐长途跋涉的骆驼运到京城北面的黄寺或外馆一带(黄寺,即东、西黄寺,分别为达赖、班禅来京的住所,蒙藏僧俗来京,必前至参佛礼拜;外馆则为少数民族贵族进京时的招待所)卸货,有时就地将多余的骆驼卖掉。清政府也在玉河桥、东直门外和通县张家湾设馆官养骆驼。但京城“驼户”的骆驼多是从张家口外的骆驼市上换来或买来的。那时,在京西的石景山、门头沟一带,京南的良乡、大红门一带,有很多靠养骆驼拉脚谋生的“驼户”。进入民国后,虽然开始有了公路和马车,但“拉骆驼跑城儿”仍很普遍,直到30年代初才明显地减少。这是因为:一则政府南迁后,城里的需求大大减少;二则交通逐步改善,郊区出现了火车,方便快捷的胶皮轱辘马车多了,再往后运货的汽车也出现了。拉骆驼跑城儿的逐渐少了,但仍有少量驼队给城里送煤。1949年北京解放后,骆驼不允许进城了,这种运输方式才渐渐绝迹。 本辑收入老照片79幅。

作者简介

暂缺《老照片(第七辑)》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徐宗懋 1957年台北的反美风潮
王学典 失却理智的年代
丁 佑 “文革”中的聋哑人
孙晓燕 一张剧照
冯群力 22年前的一次“实话实说”
张洪杰 旧北京内城城门
李茂贤 青岛的洋车
华一民 外滩的铜像
刘骆生 她,生活在两个大国之间
李根红 不堪回首的往事
章济塘 50年风雨
林 洙 我与梁思成唯一的合影
艾明萍 当兵的父亲与当兵的母亲
沈建中 祖父与祖母
徐 明 照片背后的故事
薛燕平 并非演员的合影
刘振峰 最后的缠足者
罗宏才 忍看花好月难圆
高文元 胡耀帮与我们的一段交往
刘勋华 马寅初的两张照片
程业学 黄麻起义前后病中的郑位三
廖增益 程砚秋务农
李 倬 胡适的照片不见了
闵枕涛 1933年:冷口视察记
简·艾略特 19世纪外国人拍摄的中国士兵
散木 险峰 剪发女子钟复光
刘树森 往事感言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