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企业管理理性竞争:市场经济的制度缺陷与调整

理性竞争:市场经济的制度缺陷与调整

理性竞争:市场经济的制度缺陷与调整

定 价:¥17.00

作 者: 孙天法著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市场经济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1188793 出版时间: 1999-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280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坦率地讲,自由经济理论的确立曾经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全球的繁荣归因于自由竞争。P·A·萨缪尔森对竞争机制的崇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事实上,自由经济理论绝非完美无缺。相反,自由经济总是困难丛生、危机四伏,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令西方政治家、经济学家进退维谷。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是经济危机和造成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根源,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打倒资本主义。J·M·凯恩斯也认为经济危机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所致。事实上,竞争的原则仍是适用的,只是必须加以改进。不幸的是,迄今为止经济学还没有找到提高社会有效购买力的有效办法。银行制度在市场经济制度中举足轻重。在银行制度下,所有的利息支出都被记入成本,并在价格上得到反映。不管它是高还是低,利息永远不能形成社会的有效购买力(原文中应加be-cause)。由于其中的一部分演化为银行的经费和盈利,因此利息不能补偿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损失。通过银行制度,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得到迅速发展,银行制度的最大的受益者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而非存款人自身。市场经济内的所有社会、经济问题都与银行制度直接有关,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也只能从银行制度本身入手。理性竞争将确保公众分享资本收入。在理性竞争体制下,所有人将通过劳动和投资获得相应的收入,德才兼备的投资经纪人将向那些缺乏必需的投资技能的人提供帮助。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源于供给的短缺和通讯的不方便。商品的流通和社会生产的调节与人们之间的通讯条件密切相关。其调节社会生产和销售商品的方式是浪费、低效率和落后的,已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经济不相适应。而理性竞争应在社会生产调节和商品销售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适用现代通讯技术。Internet网络为消费者和厂商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廉价的通讯工具。人们可以通过提供一定优惠的价格折扣十分清楚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开辟了调节社会生产的理性化道路。调节社会生产的理性化竞争意味着只有那些承诺以最低廉的价格提供最优质的商品和服务的厂商才会被许可分享生产配额。理性的社会生产调节是一个开放、科学组织和高度竞争性的过程。那些轻诺寡信、不遵守诺言的制造商将会受到处罚,甚至取消他们的经营许可。这样,社会生产的理性调节体制就被建立起来。科学技术不仅是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而且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科学技术创造了新的消费方式、提供了新的消费动力。科学技术发展的不连续性容易导致生产能力的过剩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现存的科学技术保护体系延误了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理性竞争体制需要强化对科学技术研究的管理,建立一个补偿公共技术和缩短专利保护实现的理性的科学技术体制。不言而喻,作为一种特殊的垄断要素,科学技术成就应该得到妥善的处理。只有那些合格的厂商才能通过或竞标付费取得对重要科学技术的使用权。不仅如此,经济学认为如何处理特许经营的中标者的财产问题是消除垄断副作用的难题。实际上,实行货币资本所有权和实物资本所有权的分离就可以实行垄断的理性转化。理性竞争旨在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但不意味着损害富人的既得利益。与一般的观念相反,理性竞争可以把资本的所有者从过度竞争中解放出来。因为自由竞争与现代经济方枘圆凿,企业总是面临着来自雇员、过度竞争与虚假信息的威胁。理性竞争是一种保证其资金安全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孙天法,男,1962年10月出生。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199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编、参编及合著的著作达10多部,发表论文近10篇。其中参加撰写的《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书获1994年全国十佳经济著作奖。

图书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自由竞争批判
   第一章 自由竞争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自由竞争的理论渊源
    一 竞争理论的发展历史
    二 自由竞争理论的形成
    三 自由竞争的扩展和属性的转化
    第二节 自由竞争的经济含义
    一 按照自身的比较经济优势进行贸易和交换
    二 强调专业化分工
    三 反对各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和贸易限制
    第三节 自由竞争理论体系的缺陷
    一 自由竞争理论的缺陷
    二 自由竞争理论的适用性研究
   第二章 自由竞争下的利益分配
    第一节 自由竞争理论的利益分配思想与评析
    一 古典自由竞争理论的利益分配思想
    二 近现代自由经济理论的利益分配思想
    三 对自由经济利益分配理论的批判
    第二节 劳动阶级贫困化的分析
    一 自由竞争条件下劳动分配关系
    二 自由竞争理论对改进分配关系的研究
    三 对自由竞争利益分配理论的批判
    第三节 自由竞争利益分配的实证分析
    一 殖民式利益分配关系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70年代国际贸易利益分配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获利减少的原因
    一 技术投入少、发展水平低
    二 发展中国家在生产上缺乏规模经济优势
    三 当今国际贸易体系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四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第三章 自由竞争下的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非均衡性
    一 殖民运动
    二 重商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
    三 自由竞争下国际分工的非均衡性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依附性
    一 对依附理论的回顾与评析
    二 国际分工依附性的表现形式
    第二篇 自由竞争经济现象的理性分析
   第四章 经济危机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特征
    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经济危机的评析
    二 西方经济理论对经济周期特征的评析
    三 对经济周期理论分析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一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二 “库兹涅茨”周期
    三 朱哥拉周期
    四 “基钦”周期
    第三节 经济周期的成因
    一 心理说
    二 外因说
    三 综合说
    第四节 经济周期的治理
    一 经济周期的制度原因
    二 经济危机的治理
   第五章 通货膨胀
    第一节 西方经济理论对通货膨胀的研究
    一 通货膨胀的危害
    二 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
    三 治理通货膨胀的策略
    第二节 引发通货膨胀的制度原因
    一 适度通货膨胀批判
    二 引发通货膨胀的制度原因
    三 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
    第三篇 理性竞争体系
   第六章 理性投融资体制
    第一节 传统投融资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 银行制度与经济原则背道而驰
    二 加速了资本的集中
    三 银行制度导致了社会的有效购买力的不足
    四 银行制度导致了技术和人力资源对资本
    的依赖
    五 增大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
    六 制造市场准入的障碍
    七 滋生垄断和经济行为的共谋
    八 加剧了经济危机
    九 银行制度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二节 理性投融资体制
    一 投资、保管和结算功能
    二 建立和健全投资保险措施
    三 促进技术进步
    四 改善经济结构
    五 银行不再吸收社会存款
    六 积极发挥现代通讯技术的作用
    七 做好项目投资的兑现工作
    八 正确处理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的数量关系
    九 保护小额资本免受伤害
    第三节 理性投资与二元经济结构
    一 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形成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
    三 理性投资在二元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第七章 理性社会生产调节体制
    第一节 社会生产的市场调节
    一 市场调节的社会基础
    二 自由经济理论对市场调节方式的评述
    三 市场调节方式批判
    第二节 理性的社会生产调节模式
    一 理性调节的原则
    二 政府在理性调节中所扮演的角色
    三 理性调节的机理
    第三节 理性竞争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一 西方经济理论与理性调节的冲突
    二 理性调节的竞争性与公平性
   第八章 理性分配体制
    第一节 工资制度的缺陷
    一 工资理论是血腥分配制度的产物
    二 工资制度的不公平
    三 工资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四 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妨碍劳动者生产 生活
    状况的改善
    第二节 理性分配制度
    一 能够保持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活力
    二 有利于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
    三 有利于人们总体收入水平的稳定增长
    四 有利于就业的增加和社会有效购买力的提高
   第九章 垄断的理性转化
    第一节 自由经济理论对垄断的研究
    一 早期自由经济理论对垄断论述
    二 现代经济理论对垄断的论述
    三 垄断的缺陷
    四 垄断的积极作用
    第二节 垄断的理性转化
    一 垄断转化的目标选择
    二 西方发达经济处理垄断的一般方法
    第三节 垄断向理性竞争的转换
    一 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所形成的垄断
    二 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垄断企业和公用事业的特许型
    垄断企业
   第十章 理性流通体制
    第一节 计算机网上交易的优越性
    一 降低了交易成本
    二 减少了交易时间
    三 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四 改善了就业结构
    五 改善了产业结构
    六 建立和维护合理的市场秩序 保持生产和消费
    的平衡
    七 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关系 培育社会的有效
    购买力
    第二节 理性流通体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 理性竞争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二 理性流通体制对国际贸易体制的影响
    三 正确处理理性竞争体制下的问题
    第三节 正确处理计算机网上交易可能带来的问题
    一 在传统商业部门从业人员的安排问题
    二 业已建立的大型商业中心的用途问题
    三 计算机网上交易企业的过度竞争问题
    四 完善计算机网上交易的配套措施
   第十一章 理性的科技管理体制
    第一节 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 科学技术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二 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 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 促进资本积累和工业扩张
    五 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二节 理性的科技体制
    一 科学技术应该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二 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
    三 缩短知识产权保护期限
    四 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