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考试其他类职称考试保险中介概论

保险中介概论

保险中介概论

定 价:¥48.00

作 者: 唐运祥主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标 签: 经纪人

ISBN: 9787100030564 出版时间: 2000-0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6cm 页数: 457 字数:  

内容简介

  现代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为核心运行和发展的,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保险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业要加快,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还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主体的理性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保险的偏好程度越来越强。这在客观上推动了保险业向更深层次、更广空间拓展,并越来越显示出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优势。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发展与代价,风险与保险是相伴发生的。要降低发展的代价和风险,就必须要健全保险机制,以此来分解风险,降低各经济主体的风险压力,增加发展的稳定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保险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但是,保险作为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不是自发形成的,它的发展与扩大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多种中介形式来实现。在这里,中介形式起到了市场加速器的作用。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保险中介市场发育的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介产业的发展趋势,一般规律是,庞大的保险市场需要由成规模发展的中介产业来维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的经济将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中国保险市场必将成为世界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展我国保险中介产业,是建立一个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完善成熟的中国保险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保险市场面对的是几十亿个企业单位及上亿户居民的保险需求,作为重要的经济补偿手段,保险业的增长应能达到国民经济增长的需求。研究表明,保险需求的增长与国民经济总水平的提高、与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理性化、与个人文化水平的提高都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并且是正相关发展,同比例提高。随之而来的保险观念的改变也是明显的。在我国,买保险已经被上升到新的投资渠道的地位,成为房地产、债券之后金融领域又一热点。人们开始密切关心保险业的动态。因此,中国的保险需求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潜在市场。保险的社会渗透性日益强化,使得保险中介的桥梁作用越来越明显,充分发展的保险中介产业,日益成为保险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中国的保险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保险中介人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保险业的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且发展速度比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更快。近几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持续的低通胀,高发展,中国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电力、能源、交通、通信、航天工业和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前景,也使保险业和保险中介在经济发展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创新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我们同样应该以创新的精神研究保险中介产业政策、保险中介机构组织制度和保险中介机构监管制度。保险中介发展创新已成为保险业能否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把保险中介作为一个产业来研究,这既是理论上的创新,也是对保险中介实践的一个推动。事实上,保险中介的发展已经呈现产业化的趋势。因此,把保险中介作为一个产业来研究既是实践发展的需要,也一定会对发展中的保险中介实践给以新的推动。同时,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中介产业实践的理论思考,由此所形成的保险中介理论,赋予中国保险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保险市场和保险中介产业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处在初起阶段,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既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业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也有许多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因为我们要建设的是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为我国的保险业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和探索空间,需要我们一方面大胆探索、大胆实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去培育和开拓中国的保险市场和保险中介产业;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理论研究,用人类文明的成果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并创造新的、符合中国实际的保险理论。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刚刚起步的保险中介产业,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如:发展不规范,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还没有完善,既缺少政策规范,又缺乏必要的约束条件;发展方向不是十分明确,既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也缺少具体的发展思路;市场化程度低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通过研究,一是要对我国保险中介产业发展现状有一个全面了解,搞清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二是对市场经济国家成熟的经验和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保险理论,并运用于中国的保险实践,提出保险中介产业的发展战略。为了推动中国保险中介产业的发展,1999年1月,中共中央党校与中国保监会联合成立“中国保险中介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组织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等我国保险界著名专家、教授、学者共同对保险中介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研究。该课题1999年3月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在我们又在课题研究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邀请从事保险研究的学者数次增删改写,三次审读,三易其稿,整理编写成这本通俗性的教材,供从事保险中介产业人员参考,寓提高于普及。希望本书能使从事保险中介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更进一步地提高。也希望本书能在理论上指导我国保险中介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作者简介

暂缺《保险中介概论》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1 保险与保险中介产业 1.1 加强对保险中介产业发展研究 1.2 保险中介产业的职能 1.2.1 保险中介产业供给职能的界定 1.2.2 保险中介供给职能的确立 1.2.3 培育和发展保险中介产业 1.3 论保险中介产业政策 1.3.1 研究保险中介产业政策的意义 1.3.2 保险中介产业组织政策是研究的核心 1.3.3 保险中介资源应合理配置 1.3.4 保险中介产业政策的市场取向 1.4 对保险中介组织制度的思考 1.4.1 保险中介产业的组织形式 1.4.2 保险中介产业组织结构及其调整 1.4.3 企业化应是保险中介组织制度的基本模式 2 保险代理业的发展及监管 2.1 保险兼业代理 2.2 保险代理人监管 2.2.1 对保险兼业代理人的监督和管理 2.2.2 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监管 2.2.3 对保险中介市场必须依法监管 3 保险产业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 3.1 调整保险产业政策,培育保险中介市场 3.1.1 转变观念,保险业也应“分业经营” 3.1.2 转变观念,调整保险产业政策 3.1.3 转变观念,培育保险中介市场 3.2 保险产业结构调整 2 总目录 3.2.1 保险产业结构失衡问题 3.2.2 保险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3.2.3 保险产业结构调整顺序 3.2.4 结论 3.3保险 中介市场的整顿 3.3.1 规范保险代理关系 3.3.2 规范保险人经营行为 3.3.3 规范保险中介行为 3.3.4 注重调查研究解决新问题 4 保险费率市场化 4.1 保险管制阻碍保险创新 4.2 保险费率管制的弊端 4.3 发挥保险中介组织监管保险费率的作用 4.4 政策建议 5 加入WTO与中国保险业 5.1 入世后保险市场开放的预测 5.2 对应策略 附1 瑞典、法国保险及再保险市场和监管情况考察报告 一、瑞典、法国保险及再保险市场概况 二、瑞典、法国的保险监管体系 三、瑞典、法国的保险税收政策、欧洲保险市场的新动态 五、几点启示附2日本寿险考察报告 一、日本寿险市场 二、日本寿险公司的营销体制及营销员制度 三、日本保险监管 四、日本的保险业协会 五、日产生命保险公司破产的原因、处理及教训 六、日本保险改革 七、日本社会保障体制 八、几点启示 九、考察体会 0 导论 0.1 保险代理研究几个理论问题 0.1.1 关于研究保险代理问题的角度 0.1.2 保险代理本质的经济分析 0.1.3 保险代理人的经济地位和保险代理的作用 0.1.4 保险代理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 0.1.5 保险代理研究理论方法的选择 0.1.6 保险代理业的评价 0.1.7 保险代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0.2 我国现阶段保险代理市场的总体分析 0.2.1 我国现阶段保险代理市场的历史沿革 0.2.2 我国现阶段保险代理市场的总体特征 0.3 保险代理业发展环境分析 0.3.1 保险公司的发展水平、经营机制和市场模式 0.3.2 保险消费者的保险需求及对购买保险产品形式的偏好 0.3.3 宏观经济环境 0.3.4 法律环境 0.3.5 社会文化环境 0.3.6 国际经济交往与保险市场的对外4保险代理业发展目标和模式的选择 0.4.1 发展目标的选择 0.4.2 未来我国保险代理模式的选择 0.5 当前保险代理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0.5.1 关于寿险营销体制的评价 0.5.2 关于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 0.5.3 关于个人代理人(或寿险营销员)的职业责任和社会保障问题 0.5.4 关于专业保险代理人的发展问题 0.5.5 关于保险代理人的税收问题 0.5.6 关于人身保险兼业代理问题 0.5.7 关于财险代理问题 0.5.8 关于保险代理人的职业道德 0.5.9 关于寿险公司职场定位与管理问题 0.5.10 关于保险代理管理问题 4 总目录 0.5.11 关于保险代理的法律法规 1 保险代理制度的基本理论 1.1 代理制度的基本理论 1.1.1 代理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1.1.2 代理制度的法律概念 1.2 保险代理与保险代理人 1.2.1 保险代理 1.2.2 保险代理人 1.2.3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人的关系 1.3 保险代理人的分类 1.3.1 险种分类法 1.3.2 业务分类法 1.3.3 职权分类法 1.3.4 从业性质分类法 1.3.5 国际通用分类法 1.4 保险代理的作用 2 英、日、美三国的保险代理模式 2.1 英国保险代理模式:两级结构 2.1.1 英国保险代理制的简况 2.1.2 英国保险代理制的特点 2.2 日本保险代理模式:外勤职员与代理店 2.2.1 日本保险代理模式概况 2.2.2 日本保险代理模式的特点 2.3 美国保险代理模式:机构代理与无机构代理 2.3.1 美国保险代理模式的概况 2.3.2 美国保险代理模式的特点 3 中国的寿险代理 3.1 人寿保险的销售渠道 3.2 中国寿险营销制的发展历程分析 第一阶段:引入期(1992年-1995年) 第二阶段:高速发展期(1996年-1998年) 第三阶段:调整期(1998年底至2000年初) 3.3 寿险营销员的法律定位与工作内容 3.3.1 营销员的法律定位:个人代理人 3.3.2 寿险营销员的工作内容及特点 3.4 寿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3.4.1 寿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3.4.2 寿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 3.4.3 托合同是寿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之间委托代理的基础关系 3.5 寿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内容 3.6 寿险代理管理体制的运行 3.6.1 寿险代理的组织结构 3.6.2 寿险营销员的聘用、教育和日常管理 3.6.3 我国寿险公司职场的定位管理 3.6.4 寿险营销员的考核和待遇 3.7 寿险代理(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3.7.1 劳动关系与委托代理关系相互参杂 3.7.2 作为个人代理人的寿险营销员的职业责任不能得到合理解决 3.7.3 作为个人代理人的寿险营销员的税负问题 3.7.4 作为个人代理人的寿险营销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3.7.5 作为个人代理人的寿险营销员的代理业务范围问题 3.7.6 作为个人代理人的寿险营销员的佣金的错误理解 3.7.7 保险公司与作为个人寿险代理人的寿险营销员之间订立的委托代理合同问题 3.8 改革和完善中国寿险代理(营销)体制 3.8.1 改革和完善寿险代理体制的设想 3.8.2 关于寿险代理的未来发展模式 4 中国的财险代理 4.1 财险代理的特征 4.2 财险兼业代理与专业代理的比较 4.3 我国财险代理的现状及问题 4.3.1 财产代理的现状 4.3.2 我国财险代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改革和加快财险代理的发展 5 成长中的中国保险代理 5.1 我国现阶段保险代理人制度发展的沿革 5.1.1 从1980年至1987年 5.1.2 从1988年至1991年 5.1.3 从1992年至1995年 5.1.4 从1996年至2000年 5.2 我国保险代理人的简况 6 总目录 5.3 我国保险代理人的作用 5.4 我国保险代理制度现行模式 5.4.1 财产保险兼业代理 5.4.2 人身保险兼业代理 5.4.3 个人寿险营销制 5.4.4 财产保险个人代理 5.4.5 农村代办站(所) 5.5 对未来的展望 5.5.1 发展目标的选择 5.5.2 未来我国保险代理模式的选择 6 保险代理业的治理结构与市场结构 6.1 治理结构与市场结构的一般性说明 6.1.1 公司治理结构 6.1.2 市场结构 6.2 保险代理业的治理结构与组织形式 6.2.1 有限责任公司 6.2.2 合伙制 6.2.3 保险代理组织形式的选择 6.3 保险代理业市场 6.3.1 保险代理业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 6.3.2 我国保险代理人市场的特点分析 6.3.3 保险代理业的政府干预及其界限 7 保险代理业的监管 7.1 保险代理业监管:概述 7.2 保险代理业的监管方式 7.2.1 社会方式 7.2.2 自律方式 7.2.3 法律方式 7.2.4 行政方式 7.3保险代理管理的三重法律关系 7.3.1 国家管理机关与保险代理人 7.3.2 保险行业组织与保险代理人 7.3.3 保险公司与保险代理人 7.4 保险代理业的国家监管 7.4.1 监管原则 7.4.2 监管的主要内容 7.5 保险行业组织与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 7.5.1 保险行业组织司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 7.5.2 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 附录保险委托代理合同 第三篇保险经纪人 0 导论 0.1 我国保险经纪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0.2 建立我国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0.2.1 必要性 0.2.2 可行性 0.3 保险经纪人的基本理论 0.3.1 保险经纪人 0.3.2 保险经纪人的合同 0.3.3 保险经纪人的经营原则 0.4 保险经纪人的运作 0.4.1 选择保险人 0.4.2 处理风险 0.4.3 理赔谈判 0.4.4 保险经纪人的佣金收入 0.4.5 业务操作程序 0.5 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 0.5.1 国外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 0.5.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保险经纪人的职能 0.6 如何培育中国保险经纪人制度 0.6.1 适当引进外资保险经纪公司 0.6.2 增加保险市场经营主体 0.6.3 建立中外合资保险经纪公司 0.6.4 进行设立中资保险经纪公司试点 0.6.5 建立和完善有关保险经纪人的法律 0.6.6 培养中国保险经纪人才 0.7 中国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发展目标和定位 0.7.1 对外开放和保护民族保险业 0.7.2 市场容量、发展目标和定位 8 总目录 1 保险经纪人及其历史沿革 1.1 经纪人与保险经纪人 1.1.1 经纪人的概念、性质与种类 1.1.2 保险经纪人的概念与种类 1.2 保险经纪人制度的追溯及发展态势 1.2.1 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历史考察 1.2.2 我国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历史分析 2 保险经纪人的合同行为与经营活动 2.1 保险经纪人的合同行为 2.1.1 保险经纪人的合同分类及特点 2.1.2 保险经纪人的权利和义务 2.2 保险经纪人的经营活动 2.2.1 保险经纪人的经营原则 2.2.2 保险经纪人业务活动的操作程序 2.3 保险经纪人的运作的基本内容 2.3.1 选择保险人 2.3.2 处理风险 2.3.3 理赔谈判 2.3.4 佣金收入 2.4 再保险经纪人的业务及其创新 2.4.1 再保险经纪人提供的传统业务 2.4.2 再保险经纪人在保险互换中充当中介 2.4.3 再保险经纪人的风险防范计划创新 3 我国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培育与监管 3.1 我国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培育 3.1.1 我国保险经纪人产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2 我国保险经纪人的培育措施 3.2 保险经纪人的监管 3.2.1 保险经纪人监管概述 3.2.2 保险经纪人资格管理 3.2.3 保险经纪公司的设立 3.2.4 保险经纪人的执业规则 3.2.5 国外保险经纪人的监管 4 保险经纪人制度的中外比较 4.1 保险经纪人的法律比较 4.1.1 英国 4.1.2 美国 4.1.3 日本 4.1.4 韩国 4.1.5 中国 4.1.6 中国台湾 4.2 保险经纪人权利与义务的中外比较 4.3 保险经纪人行业的中外比较 4.3.1 组织形式 4.3.2 经营范围 4.3.3 保险经纪人的佣金支付标准 4.3.4 保险经纪人的同业组织 4.3.5 保险经纪人的资格考试制度及资格管理 5 保险经纪人的法律责任 5.1 法律责任概述 5.1.1 保险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点 5.1.2 保险法律责任的作用 5.1.3 保险法律责任的种类 5.2 我国有关保险经纪人法律责任的规定 5.2.1 保险经纪人的行政责任 5.2.2 保险经纪人的民事责任 5.2.3 保险经纪人的刑事责任 附1《保险经纪人示范法规》 第一部分保险经纪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序文 第三部分保险经纪人示范法规纲要 附2劳合社保险经纪人的运作 (一)保险经纪人的投保 (二)保险索赔 附3上海保险经纪人现状调查和分析 一、保险经纪人在沪机构 二、保险经纪人在沪非法从事保险经纪活动的情况 三、保险经纪人在沪非法从事保险经纪活动所造成的问题 四、保监会对保险经纪市场的清理和整顿 5.2.3 关于保险公估师学会的作用与地位 6 中国特色保险公估人制度的建设 6.1 中国保险公估人的现状与特点 6.1.1 我国保险公估人的现状(广州个案分析) 6.1.2 我国保险公估人的特点分析 6.2 我国保险公估人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6.2.1 保险公估人的机构性质与保险公估人现状的矛盾 6.2.2 保险公估需求与保险公估供给之间的矛盾 6.2.3 保险理赔技术含量与保险公估人素质的矛盾 6.2.4 保险公估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6.3 中国保险公估人完善与发展的政策思路 6.3.1 建立促进保险公估市场发展的决策机制 6.3.2 营造我国保险公估市场发展的环境条件 6.3.3 建立保险公估市场的监管机制 6.3.4 制定我国保险公估市场的开放政策 附深圳保险公估市场调查报告 附录1保险代理人管理规定(试行) 附录2保险经纪人管理规定(试行) 附录3保险公估人管理规定(试行)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