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市场营销汉语音韵学论文集

汉语音韵学论文集

汉语音韵学论文集

定 价:¥21.00

作 者: 史存直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汉语 音韵学

ISBN: 9787561716502 出版时间: 1997-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0cm 页数: 359页 字数:  

内容简介

  大体说来,在古音学的初期,人们的意见多半比较含混, 既未明白表示古无四声,也未明白表示古有四声,只笼统的说古人 用韻在四声上不甚严格。因而提出了“四声互用”说(吴棫),或“三 声通用”说(程迥),或“四声一贯”说(顾炎武)。后来的古音学家愈 研究愈求精密,才有人疑惑古音的声调不是四类,或以为只有“平、 上、入”三声(段玉裁),或以为只有“平、上、去”三声(孔广森),或以 为只有“平、入”二声(黄侃),或以为上古有五种声调,即“阳平声” 和“阴声的平、上、去、入”(王国维)。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 就愈来愈多,有的主张上古只有“阴、阳、入”三声,至于是否有“平、 上、去、入”四声则不可知(魏建功);有的主张上古有“平、上、长去、 短去、入”五种声调(陆志韦);有的主张“二声三调”,说“去、入”的 区别不在调,在“有尾、无尾”(李荣);有的难承认上古有“平、上、 去、入”四声,但不承认入声有三种不同的收尾(朱星);此外还有外 国人如高本汉甚至提出了更为新奇的看法,竟以为汉语在上古不 仅入声有三种唯闭音做收尾,舒声也有几种辅音做收尾。 这些意见到底哪一个对些呢?根据我的研究,我认为上古的 调类在系统上和中古的调类并无不同,就是说上古的调类也分为 “平、上、去、入”四类,不多也不少。如果要说上古的字调和中古的 字调有甚么不同的话,那也只是一小部分字在归类上不同,例如 “顾”字中古读去声而上古则读上声,“信”字中古读去声而上古则 读平声,“庆”字中古读去声而上古则读平声,我们不应该因为一小 部分字在归类上上古不同于中古,就把头脑弄糊涂了,以为汉语的 调类在整个系统上上古不同于中古。所以总的说来,初期的古音 学家对于上古声调的看法尽管笼统,可并不一定错误,倒是后来的 古音学家被古韻文中一部分四声通押的例子所迷惑,提出了各种 不同的说法,是错误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用《诗经》的押韻 情况来证明上古的调类和中古的调类在系统上并无差異。同时, 因为我看到有些人或者读书不细心,误解前人的主张,认为“四声 互用”说或“四声一贯”说就是主张上古无四声,或者好凭空臆测, 以为上古虽有四声,但入声并无三种不同收尾,以为《广韻》的入声 之所以有三种不同收尾,乃是由于唐李舟的《切韻》採取了广州方 音所致,使我感到对于这些意见必须加以纠正。因此,下面的内容 安排将是: (1)首先检查初期的古音学家究竟是不是主张了上古无四声; (2)然后根据《诗经》的押韻情况证明上古实有四声,而且在系 统上和中古基本相同; (3)接着再进一步说明各种新声调说的所以错误; (4)最后略谈一谈划分调类和划分韻部的关系,指出看清声调 的重要意义以作结束。

作者简介

  史存直(1904-1994)安徽合肥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早年留学日本10年,曾就读于京都帝国大学土木工程系,28岁回国。此后长期致力于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先后担任过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上海市语言文字学副会长、全国高校文字改革学会顾问,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等职

图书目录


关于周秦古音的声调问题
古音“祭”部是独立的韻部吗?
古音“东、冬”两部的分合问题
古音“真、文”两部的分合问题
古音“侯”部是独立韻部吗?
关于古韻“脂、支、歌”三部之问的关系
古音“之、幽”两部之问的交涉
古音中的阴阳入互转问题
从唐七家诗的用韻情况看《切韻》的性质
唐七家诗中的“阳上作去”现象
关于“该死十三元”
日译汉音、吴音的还原问题
说反切 关于“等”和“门法”
韻等新探
谈音韻学中的“等”
论北京音系的历史继承性和代表性
朱骏声古韻十八部韻字表
附录:史存直论著目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