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广雅疏证》研究

《广雅疏证》研究

《广雅疏证》研究

定 价:¥16.00

作 者: 徐兴海著
出版社: 江苏古籍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广雅 训诂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6436585 出版时间: 2001-01-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0cm 页数: 288页 字数:  

内容简介

  ‘水’,或作‘池’字,盖字误也”是其证。此条之疏证又以书写字体相近常常讹误为考辨误字之方法,同时又举例以验证此推测。又同卷“枚,收也”条《疏证》:“诸书无训枚为收者,‘枚’当为‘救’字之误也。”又如卷五上“真、是,此也"条《疏证》:诸书无训“真"为‘‘此"者。各本“真’’字皆书作“真”,“真、是,此也”。当是“直、此,是也”之讹。‘‘直’’为“是正”之“是”,“此,,为“如是,,之“是”。《说文》“是,直也”是其证矣。或日当作“直、是,正也”。《说文》:“直,正见也。”“正,是也。”是条谓遍查诸书,无训“真”为“此,,义者。“真’’与“直’’形体而近,或是“直”字之误。如是“直”字,则义可通,又有《说文解字》可证。同时,又对“是”字字义作辨析,谓“是”有二义,一为“是正”之“是”,今谓之动词,意为纠正;一为“如是”之“是”,今谓之代词,“这”、“这样"之谓。再次,《疏证》又提出新的看法,将述语词“此’’换为“正”,成“直、是,正也”亦通,又有《说文解字》为证。再如,卷五上有“叉,括也”一条,王念孙即据此方法考证其有误:“各本皆作叉,括也’。案诸书无训‘叉’为‘括’者。此因本条内有脱文,而下条‘检,括也’又脱去‘检’字,遂误合为一条。今订正。”订正之后,此条仅留一“叉”字。不知其原貌如何,暂付阙如。同卷“谲,愧也’’条《疏证》:“各本皆作‘谲、愧,美也’。案谲、愧二字诸书无训为美者。此因‘愧’下脱去‘也’字,而下文‘傀,美也’又脱去傀,字,遂误合为一条,今订正。”紧接一条“傀,美也”条《疏证》则进一步说明道理:“各本脱‘傀’字,《广韵》:‘傀,美也。《众经音义》卷十引《广雅》‘傀,美也’,今据以补正。‘傀伟’与‘谲愧’义相近,故次于‘谲,桅也’之下。若径合为一,则非矣。”宪音‘於悲反’。各本‘窳衰’作‘逶袤’,‘於悲反’之音在‘逶’字下。案‘逶’与‘委’同音,不应复见,且‘窳袤’为叠韵,‘逶袤’则非叠韵。遍考诸书亦无以‘逶衰’二字连用者,此因‘委’字下之‘於悲反’误入‘窳’字下,校书者又改‘窳’为‘逶’,以合‘於悲’之音,遂致斯谬。考《众经音义》卷三、卷九、卷十并云《广雅》‘委佗,窳邪也’。又云:‘窳音乌瓜反。’今据以订正。”又有“字书无某字者”,即可确定其有误。如卷五上“藩,格也”条《疏证》:“字书无‘藩’字。‘藩’当作‘沽’,或当为‘苦’。”以上几条,均依诸书之有无推求字之讹误,有谓“诸书皆训某为某”,“诸书无训某为某者”,又谓“遍考诸书亦无以某某连用者”,亦谓“字书无某字者”,这些判断都是全称判断,示无一例外。对校书者而言,如无干百种书置于胸中,岂敢轻言“诸书无”三字。9.据曹宪音考辨。隋曹宪为《广雅》注音,音置正文下。有正文有脱漏,而曹宪音保留者,《疏证》得以据曹宪音推测正文为何字。如卷五上“纫,擘也”条,王念孙认为此条下尚有“擘,辇也”三个字另为一条,相连两条则成:“纫,擘也”;“擘,辇也”。考辨如下:“各本所载曹宪音释,‘擘’下有‘古万’二字。案‘古万反’非‘擘’字之音。卷一云:‘辇,曲也。’曹宪音‘古万反’。疑此条下尚有‘擘,辇也’三字,而‘古万’则‘辇’字之音也。擘之言屈辟,辇之言卷曲也。卷四云:‘襞、拳,诎也。’《说文》:‘诎,诘诎也。一日屈襞。’又云:‘襞,辇衣也。’《士丧礼》注云:‘以席覆重,辟屈而反两端,交于后。’《庄子·田子方篇》:‘口辟焉而不能言。’司马彪注云:‘辟,卷不开也。’卷与*通。辟、擘并与襞通。纫训为擘.擘又训为*,所以别异义也。若上文‘羌’训为‘卿’,‘卿’又训为‘章’矣。”此条《疏证》由曹宪音与正文不合生出疑问,进而以内校法说明推测有据,然后以多种文献之用例证明之。最后又以内证法,引同卷“羌,卿也”,“卿,章也”相连之二条证明《广雅》有此行文体例。如卷五上“*,仞也”条《疏证》:“各本‘*’讹作‘*’,惟影宋本不讹。‘*’曹宪音亲刃反。考《玉篇》‘*’音干刃切,《广韵》音七遴切,《集韵》、《类篇》音七刃切,并与‘亲刃’同音。若‘*’字则音初觐反.不音亲刃反。今定从影宋本。”此条《疏证》从曹宪注音之反切入手.首先指出当为“*”字.接着引证《玉篇》、《集韵》、《类篇》“*”字之反切,说明反切同.当为同一字。又从反面说,若是“褫”字,则不发如此反切注间,以进一步证明之。再则,说明了所依从之版木。卷五下“拊,抵也”条《疏证》:“抵”各本讹作“抵”。案《说文》:“抵.挤也。从手氐声。”《玉篇》音“多札切”。《说文》:“抵.侧击也。从手氏声。”《玉篇》音“之是切”。引《秦策》“抵掌而言”。《说文》又云:“枳,开也。从手只声。读若‘抿掌’之‘抿’。”《广雅》卷三云,“拊,击也。”此云“柑,抿也”。曹宪音“纸”,则其字当从“氏”,今据以订正。此条《疏证》最后以曹宪音定为“抵”字。另外又据多种字书之注音,又据《广雅》前后训释之相互关联,非仅据曹宪音而正。10.以声韵的道理考辨误宇。王念孙曾从汝学皖派奠基人戴震问学,深受其“故训声音,相为表里”观点的启发。经过潜心钻研,王念孙深刻地认识到汉字形、音、义的联系,特别是音和义的密切联系。王对长子引之说:“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

作者简介

暂缺《《广雅疏证》研究》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上编《广雅疏证》之校雠学
第一章《广雅疏证》之勘误类例
一、校雠必备条件
二、勘误类例
第二章校雠内容与方法
一、校雠内容
二、校雠方法
三、所揭示文字之讹误规律
第三章据《广雅》正他书之误
一、他书讹误类例
二、分析他书讹误原因
三、据他书证他书之误
四、《疏证》不当之处
下编《广雅疏证》之训诂学
第四章《疏证》对《广雅》之研究
一、《广雅》与《尔雅》
二、发明《广雅》之训何所从来
三、揭示《广雅》之训释
四、揭示《广雅》一条之内各词、各卷条目之间的关系
五、有未予疏证者
六、正《广雅》失误
第五章与词义转移相关的训诂方法
一、引申
二、对文散文
三、相对成文
四、反训
第六章声训
一、声训类例
二、对声训结果之论证
三、词族研究
第七章通假
一、《疏证》与通假
二、通假字类例
第八章词的转换
一、以词与词之关系划分
二、以对应的形态划分
三、其他转换例句
第九章其他几种训诂方法
一、辨析词义
二、双声叠韵
三、合言、重言、单言、合声
四、证以今言、俗语
五、人名训诂
六、发明古人行文规律
七、存疑
第十章正他书之误
一、前人注释之误
二、解者多失之
三、补正前人之注
附录
《广雅疏证》引书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