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影视艺术中国电影创作思潮评析

中国电影创作思潮评析

中国电影创作思潮评析

定 价:¥12.00

作 者: 陈南著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大学人文社科丛书 第二辑
标 签: 影视艺术

ISBN: 9787560824383 出版时间: 2002-08-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226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电影创作思潮评析》以中国电影史为线索,第一次尝试按照类型的思路对中国电影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主要创作思潮及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述。广泛涉及了电影美学、电影社会学、电影风格流派、创作个性、视听语言等方面问题,并以世界电影作为参照,以数百部电影为例证,对形成这些创作思潮的原因及影响作了系统而独特的表述。

作者简介

  顾钰民,1952年生,上海人,经济学博士,教授。现任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全国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世界市场经济体制六种模式》等,发表论文100余篇。1996年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7年获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称号,1998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1年获上海市育才奖。陈南,女,1958年生于武汉,198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同济大学文法学院文化艺术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影研究。出版著作有《艺术电影的魅力》。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影戏电影(默片时代 1896年-20世纪30年代初)
一 最初的电影观念
二 影戏电影的主要类型
三 代表作品:《神女》与《渔光曲》
第二章 革命现实主义电影(20世纪30-40年代)
一 现实题材的创作及电影观念
二 革命现实主义电影的叙事模式
三 代表作品:《马路天使》与《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三章 作者电影(20世纪30-10年代)
一 作者电影的由来
二 作者电影的基本特征
三 代表作品:《小城之春》与《太太万岁》
第四章 英雄主义电影(1949-1966)
一 英雄主义电影的涵义
二 英雄主义电影的美学特性
三 代表作品:《英雄儿女》与《早春二月》
第五章 “文革”电影(1966-1976年)
一 样板戏电影及其故事片创作
二 世界电影发展的主要成就
三 代表作品:《白毛女》与《闪闪的红星》
第六章 新时期电影(1976年-80年代)
一 1979年的电影
二 多样化的电影风格思潮
三 代表作品:《城南旧事》与《老井》
第七章 探索电影(1984年-90年代)
一 探索电影的涵义
二 新的电影美学原则
三 代表作品:《黄土地》与《红高粱》
第八章 娱乐电影与主旋律电影(1987年-90年代)
一 娱乐电影的兴起
二 主旋律电影
三 代表作品:《最后的疯狂》与《焦裕禄》、《生死抉择》
第九章 新生代电影(20世纪90年代)
一 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
二 创作特点分析
三 代表作品:《北京杂种》与《最光灿烂的日子》
第十章 香港电影(1909年-90年代)
一 类型化的商业电影
二 艺术电影创作
三 代表作品:《笑傲江湖》、《英雄本色》与《重庆森林》、《甜蜜蜜》
第十一章 台湾电影(1925年-90年代)
一 健康写实主义
二 新电影运动
三 代表作品:《童年往事》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