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大学教辅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定 价:¥12.00

作 者: 庄福龄主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推荐教材
标 签: 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

ISBN: 9787300045504 出版时间: 2003-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273 字数:  

内容简介

  前言《毛泽东思想概论》经过兄弟院校和广大读者使用,已经四个年头了。它从1999年1月出版以来,十次重印,累计印数已达四十余万册;2001年又经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两课”优秀教材。广大读者和同行专家对于这本教材的厚爱和评价,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根据2003年2月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毛泽东思想概论》和教学的需要及各方面的意见把它修改好,使其能在新世纪的“两课”教学中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上日程的问题是如何修改,如何保持这本教材原有的特色和广大读者给予肯定的方面,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对必须讲明白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和深化,如何使它的时代特色更加突出,如何从“两课”教学总体上处理好“毛泽东思想概论”与其他各门课程的关系,使其各有侧重而不彼此重复。我们认为首先要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前提下来对本书进行修改。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把毛泽东思想讲清楚、讲明白,从而更好地突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对未来的深远意义与永恒价值。这次修订就是本着这些重点来进行的。一要从历史的选择中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经过长期的历史选择,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确定下来的。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最早确立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无可代替的历史地位应当成为本书的主题和最突出的内容。这不仅是原版本需要保留的方面,也是新版本需要着重写好的问题。写好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当然也需要写好毛泽东本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功绩,这应当成为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根据和基础,成为学习毛泽东思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调整和合并了原书的第一章和第九章,重新改写第一章来解决上述问题。当然,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科学的评价都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结合丰富的历史经验,否则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而更重要的是善于从历史的梳理中突出理论性,阐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要贯彻史论结合的原则,并根据这本教材的要求,在突出理论性上下功夫。毛泽东思想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有它本身的理论特色、特殊贡献、丰富内容和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同“中国革命史”课或“中共党史”课是有区别的。对于这门课程,我们要突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编写上要在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和贡献上下功夫,在它精辟的理论分析和重要的理论论断上下功夫,在它的理论的内在联系和完整体系上下功夫。总之,我们试图通过不太长的篇幅,以简洁的线索和框架,联系历史的发展把毛泽东思想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准确地介绍出来。这是原版和新版一以贯之的要求,新版则更鲜明地以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为开头,以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为总结和结束,中间则以两大历史阶段的理论贡献而展开。全书通过这样的修订使上述要求有了进一步的体现。二要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中阐述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发展的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理论成果。它们的理论和实践直接丰富和创新了毛泽东思想,使其显示出时代的光彩。离开了这些创新,就不能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深远意义,就看不到毛泽东思想突出的时代精神,看不到它的强大生机和活力。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要以邓小平的有关理论为典范。邓小平在自己的著作中关于毛泽东思想讲的次数最多、最突出的莫过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或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他是从最高的层次和最根本的意义上把实事求是同毛泽东思想联系在一起的,认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等等。邓小平正是根据这样的理解,把中国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归结为一条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毛泽东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在许多场合把坚持毛泽东的基本思想同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看做是一回事,并且认为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他总是极其谦虚地告诉我们,他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新时期20多年来的历史表明,邓小平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新和突出贡献,从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到实行正确的农村政策和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对外关系政策,以及一整套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都是在解决好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基础上提出的。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也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它准确把握了时代的特点和党的任务,又在根本观点和思想体系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它是毛泽东思想在当代的理论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也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一定要从这样的高度来理解十六大提出的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来正确阐述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毛泽东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作用。总之,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用发展着的毛泽东思想指导新的实践,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在教材修订工作中,不是对某一部分而是对全书的内容,都力求作出恰当的取舍、增删、修改和补充。三要从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中体现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精神。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历史,不论是毛泽东思想自身的形成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应运而生,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逐步形成,都是一个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就毛泽东思想来说,历史是连续的,又呈现出阶段性和不同的特点。在民主革命阶段,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历史地位,历史已有公论,持异议者不多了,但对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还有薄弱环节,若干重要文献史料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分析,如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问题,农民和土地问题,土地改革问题,党的建设问题,凡有利于“温故而知新”的,我们都力求作出必要的补充,同时也力图避免“求全”、“求大”的倾向。在社会主义阶段,围绕着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毛泽东思想中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理论观点与重要思想尚未深入研究等等,对此,我们也力求在这种背景下作出正面的阐述,并扩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的篇幅,重写了“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一节,力求回答毛泽东思想对在新世纪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作用,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更加贴近现实,同当前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结合起来。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既渊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又孕育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它善于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出发,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留下了许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光照千古的不朽篇章,以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本书只能作一些综合概括的介绍,在贯彻上述要求上也只能在现有的篇幅中起到一些点题的作用,全书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学习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著作的“引言”而已。这本教材仍然是原作者集体创作的成果。全书的框架和最后的统改、定稿是由庄福龄、王顺生承担的。各章的作者分别是:第一章庄福龄,第二章刘辉,第三章刘建军,第四章和第七章王顺生,第五章何虎生,第六章陈先奎,第八章张新。本书由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审。教育部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沙健孙教授,教育部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朱铃教授受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委托审读了全书,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本书的责任编辑柯灵、杨宗元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有关同志为本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对他们的工作,我们深表谢意。2003年1月

作者简介

暂缺《毛泽东思想概论》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历史地位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
  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五、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六、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七、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近代中国社会与民族民主革命
  二、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三、符合中国革命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总路线
  四、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无产阶级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二、在统一战线中采取坚定而灵活的策略
  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四、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五、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
  六、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四章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一、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乡村为中心
  二、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四、土地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五章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一、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三、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结合
  四、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一、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基本思想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四、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一、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四、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五、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步思考
  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七、建立巩固的国防,争取祖国的和平统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八、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
第八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一、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二、群众路线:党的一切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路线
  三、独立自主:革命与建设的根本立足点
后 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