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刑法刑法学

刑法学

刑法学

定 价:¥45.00

作 者: 黄京平主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
标 签: 刑事法

ISBN: 9787300046266 出版时间: 2003-04-01 包装:
开本: 23cm 页数: 713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总序人类迈进21世纪,全球性的科技革命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教育领域当然也不例外。网络教育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充满希望的生命力尤为引人瞩目,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里突起的一支生力军。对于网络教育,尽管目前大家看法不尽一致,但一般认为就是利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传授和学习知识的一种全新教育方式。正如现代教育制度产生于工业社会一样,正在兴起的网络教育反映了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理念也越来越为社会接受。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之上的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它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一切具有学习热情、学习能力的人敞开了受教育的大门。学校变得没有围墙,因此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空间,充分体现了终身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适应了学习化社会里人们个性化学习、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此外,网络教育的出现对于目前仍处于精英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科技和教育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各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而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最终都取决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也就是说,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竞争,这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我国因此也将“科教兴国”定为长期发展的战略之一。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要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单靠传统高等教育手段是很困难的,而网络教育恰恰可以大有作为。网络教育利用全社会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教育部为此批准了几十所具有教育资源优势、办学条件成熟的高校开办网络教育,目前,通过网络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在迅速增长,网上大学生已达上百万人。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在新世纪增强综合国力、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场教育变革中,中国人民大学一直走在前列。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校60多年来,她秉承“永远奋进在时代前列、实事求是、兼容并蓄、服务现实、艰苦奋斗”等五大传统,发展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的著名学府。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利用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在办好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同时,一直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不遗余力地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教育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教育发展的契机,充分意识到由此可能带来远程教育的蓬勃生机,从1997年开始网络教育的筹备和试验工作,并于1998年成立了国内第一所网络教育学院。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已经成为国内技术手段先进、实力雄厚的网上大学。此次出版的“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编审委员会,力争在两三年内陆续推出“网上人大”财经、管理类系列教材。按照新世纪人们学习方式的变化和网络教育的特点,出版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不仅是一项创新工程,也是发展我校网络教育的基础工程。相信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的作者们,一定能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的实践经验,创造出适合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的、有较高学术水平、反映时代要求的网络教材,把正在兴起的我国网络教育事业推向新的高度。林岗2003年1月

作者简介

  黄京平,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等。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刑法概述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第三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第三节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四章犯罪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概念
第二节犯罪构成
第五章犯罪客体
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
第二节犯罪客体的种类
第三节犯罪对象
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危害行为
第三节危害结果
第四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第七章犯罪主体
第一节犯罪主体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
第三节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第四节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第五节单位犯罪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犯罪的故意
第三节犯罪的过失
第四节意外事件
第五节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第六节认识错误
第九章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犯罪既遂
第三节犯罪预备
第四节犯罪未遂
第五节犯罪中止
第十章共同犯罪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罪数
第一节罪数判断标准
第二节一罪的类型
第三节数罪的类型
第十二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一节正当防卫
第二节紧急避险
第十三章刑事责任
第一节刑事责任概述
第二节刑事责任的形成和解决
第十四章刑罚概述
第一节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第二节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第十五章刑罚裁量与刑罚裁量制度.
第一节刑罚裁量概述
第二节累犯
第三节自首和立功
第四节数罪并罚
第五节缓刑
第十六章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刑罚执行概述
第一节侵犯财产罪概述
第二节本章重点论述的犯罪
第二十四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
第二节本章重点论述的犯罪
第二十五章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一节危害国防利益罪概述
第二节本章重点论述的犯罪
第二十六章贪污贿赂罪
第一节贪污贿赂罪概述
第二节本章重点论述的犯罪
第二十七章渎职罪
第一节渎职罪概述
第二节本章重点论述的犯罪
第二十八章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一节军人违反职责罪概述
第二节本章重点论述的犯罪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