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季羡林文集

季羡林文集

季羡林文集

定 价:¥55.00

作 者: 季羡林主编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序跋杂文及其他
标 签: 文集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9219219 出版时间: 1996-1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0cm 页数: 609页 字数:  

内容简介

  片断:最后,还要看一看我国研究外国文学的情况:成绩很大,这为主;但也还有不少不足之处,这是其次者。即使我们现在暂且不谈2000年前对印度文学的介绍,我们近代介绍外国文学的历史已将近100年了。在这期间,我国的先进的学者把大量的外国文学介绍到中国来。最初当然是筚路蓝缕,惨淡经营。一个不懂外文的林琴南竟然同别人合作译出了大量欧美文学作品,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到了鲁迅时代,他以惊人的毅力毕生锲而不舍地介绍外国文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能是在他的影响下,20年代30年代出现过光辉灿烂的局面。解放后,我们介绍外国文学的成绩更是远迈前修。质量与数量都决非解放前能够比肩的。看不到这一点是不对的。但仅仅看到这一点,也无助于进步。倘若把过去的将近100年的历史做一个回顾与总结,就会发现,我们的介绍,无论从国别方面,还是从一个国家的作家作品方面,都有不平衡之处,片面之处。我们从来很少制订什么介绍计划,即使有了计划也由于某一些原因未能完全实现,有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把上面说到的几点归纳起来,我们就会觉得,我们再在锦上添一点花,好像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怎样来在锦上添花呢?我们觉得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补直罅隙过去的翻译和介绍,既然还有点不够全面,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不全面或者缺陷弥补起来。这种例子多得很,简直是不胜枚举。我只举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国家——印度。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年轻的印度文学爱好者。在谈话中,他认为一部印度文学史就是这样的:古代有两部大史诗(连这两史诗也只是听到名字),中间有一个迦梨陀娑,他的名著是《沙恭达罗》,近代有一个泰戈尔和一个普列姆昌德,如此而已。我听了简直大吃一惊,啼笑皆非:难道印度文学就是这个样子吗?继而一想,造成这种情况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吗?我们从事印度文学研究的人,没有全面地介绍印度文学。就连那两部蜚声世界的两部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过去也没有认真介绍过。造成这种恶果的就是我们自己。其他国家情况也差不多。连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也都有类似的情况。这种情况,过去没有注意到。今天既然知道了,当然要加以改正。一般说起来,我们对欧洲中世纪一直到古典主义这一段的文学介绍得比较少,其他国家的中世纪或与中世纪相当的文学也介绍得很不够。一提到中世纪就想到黑暗时代。现在已经有人发现,那个时代也并非完全黑暗。当然我们也决不能说,那个时期的文学特别繁荣,特别优异,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那个时期的为数不多的文学作品有其特点,我们也应当适当地加以介绍。至于一些小国家,一些大国家的小的语种,往往为我们所忽略。一些国家的古代文学,比如伊朗和埃及,介绍得几乎等于零。过去我们介绍外国文学,往往有一阵风的情况,说是泰戈尔,那就大家都瞅着泰戈尔。说是巴尔扎克、高尔基,那就大家都瞅着巴尔扎克、高尔基,一涌而起。不是说这些伟大作家不应该介绍,而是说要有计划地全面地使用力量。我们过去没能做到这一步,现在都要加以弥补。后记:后记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重的老人!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像我这样性格的一个人,我是颇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离开一个社会活动家,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我本来希望像我的老师陈寅恪先生那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求闻达,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又决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决不是不爱国,那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阴差阳错,我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人。应景文章不能不写,写序也推脱不掉,“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会也不得不开。事与愿违,尘根难断,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张,只有俟诸来生了。这与我写一些文章有关。因写“后记”,触发了我的感慨,所以就加了这样一条尾巴。1995年3月18日本书前言《东方研究》(历史专号)前言《东方研究》曾出过一期东方文学,现在再出版一期历史。同文学一样,我们对东方国家的历史的研究工作,虽然已经进行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只如蜻蜓点水,认真严肃开展工作,现在才只能说是开始。文学的那一只报春的燕子已经飞出去了,现在我们再放出一只历史的春燕。总起来看,我们国家研究东方各国历史的基础是相当薄弱的。我们北京大学东语系也不能例外。我们学习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这一点我们自己非常清楚。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研究东方史又有很多有利的条件:我国几千年来保留下来了大量的史籍,其中有很多有关东方国家的记载,这些记载一般都是翔实可靠的。对许多国家来说,这些记载都是非常宝贵的。世界各国研究东方史的学者都可以利用这些资料。但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国家研究东方史的学者利用起来会更容易,更方便,因而也就更有责任,把这些史料整理好、利用好,写出价值比较高的著作。这是全世界东方史学家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东语系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同志们愿与大家共勉之。常言道:“一燕知春”。我们东语系力量很薄弱,只能算是“一燕”。但是我们却不满足于一燕。我们希望的是,在东方史研究的园地里飞燕满天。1980年4月21日

作者简介

暂缺《季羡林文集》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序 跋
    《胭脂井小品》序、跋
    《新时代亚洲小丛书》序
    朝鲜文影印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谚解》序文
    《东方研究》(文学专号)前言
    中日友谊 万古长青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序
    《东方研究》(历史专号)前言
    锦上添花
    ——《国外文学》代发刊词
    《胡隽吟译<学术论文集>》序
    《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论丛》序
    《谚语手册)序
    《<大唐西域记>今译》前言
    《中外文学书目答问》序
    《弭菊田画集》序
    《启明星》序
    《北大研究生论文集》(文科版)序
    《中外关系史译丛》前言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研究通讯》小引
    《东方世界》发刊词
    《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译丛》序
    《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献考释》序
    《中国纪行》中译本序
    《汉文南亚史料学》序
    回顾与瞻望
    ——1986年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序
    《季羡林序跋选》序
    《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建系四十周年纪念专刊》
    (1946-1986)前言
    《谢氏南征记校注》序
    《简明东方文学史》序言
    《东南亚历史词典》序
    《文化意识的觉醒》序
    《国外中国学研究》前言
    《中外文学系年要览》序
    《中国楹联墨迹荟萃》序
    《什么是比较文学》序
    《罗摩衍那选》序
    《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序
    《歌德与中国》序
    《东方风俗文化词典》序
    《北京大学》序
    《季羡林学术论著自选集》自序
    行将见春色满寰中
    ——《东方美术史》序
    《卢坤峰题画诗》序
    《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序
    《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后记
    《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序言
    日译《季羡林散文集》前言
    《中日比较文化论集》序
    《中国文化年鉴》序
    《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序
    《敦煌文书学》序
    《南国声华——周颖南创作四十周年》序
   杂文及其他
    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之获得者高尔斯华绥
    夜会(书评)
    近代德国大诗人薛德林早期诗的研究
    现代才被发见了的天才——德意志诗人薛德林
    救救小品文
    大学外国语教学法刍议
    论自费留学
    现代德国文学的动向
    ——从个人到大众
    西化问题的侧面观
    邻人
    我们应该同亚洲各国交换留学生
    ——给政府的一个建议
    我们应该多学习外国语言
    送礼
    论伪造证件
    论现行的留学政策
    中国人对音译梵字的解释
    语言学与历史学
    论聘请外国教授
    论正义
    忠告民社党和青年党
    可怕的隔膜
    论所谓大一共同必修科目
    把学术还给人民大众
    纪念开国后第一个国庆日
    语言学家的新任务
    从斯大林论语言学谈到“直译”和“意译”
    对于编修中国翻译史的一点意见
    随意创造复音字的风气必须停止
    学习《实践论》心得
    中缅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充满了信心,迎接1955年
    为我们伟大的节日而欢呼
    入党一年
    又是光辉的胜利的一年
    ——国庆日的感想
    在大跃进声中庆祝国庆节
    会降低教学质量吗?
    ——我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工作方针的
    体会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新年随笔
    必须用拼音字母的读法来读
    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
    ——看话剧《三人行》有感
    看《革命自有后来人》的一点感想
    迎春杂感
    坚决打击美国强盗
    毛泽东思想战无不胜
    埋葬美帝国主义
    亚非人民心一条
    从拿来主义谈到借鉴
    回顾与前瞻
    欢迎啊,新同学们!
    外语教学要为四个现代化服务
    大力开展中外关系史的研究
    漫话历史题材
    从黄山向《边疆文艺》致意
    我是怎样研究起梵文来的
    喜看新疆石窟壁画展览
    团结起来 共同前进
    ——祝贺中国民族古文字展览开幕
    祝贺与希望
    ——致《大学生丛刊》
    祝《地平线》创刊三周年
    热烈祝贺《中国俄语教学》创刊
    新年述怀
    要反映社会中的新风气
    中印友谊谱新章
    喜看《沙恭达罗》重新公演
    芳林新叶催陈叶
    龟兹壁画展前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评介
    团结起来,努力做好民族语文的研究工作
    ——祝贺党的十二大的召开
    伟大呀,我们的党!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三次理事(扩大)会议闭幕词
    别丈八沟
    教学科研应结合,人才要交流
    在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届年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我的一点希望
    ——祝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五周年
    祝词
    ——致高校东方文学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
    学习《邓小平文选》,努力开创外国文学研究的新局面
    对新人学的大学生讲几句话
    祝辞
    ——中国广播电台国际台印地语节目开播35周年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语言混乱数例
    纪念印度民族运动的伟大领袖甘地
    奇花异卉迎春开
    从历史上看中德文化关系
    以文会友
    ——记印度与世界文学国际讨论会及蚁垤国际诗
    歌节
    谈老
    我的处文作
    坐拥书城意未足
    一点希望——致《文字改革》
    在德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上的开
    幕词
    翻译
    《大唐西域记校注》成书经过
    敦煌舞将走向世界
    祝贺藏学研究中心成立
    外语教学漫谈
    我和外国语言
    赞“代沟”
    《东方世界》三周年诞辰贺辞
    黎明之前
    为考证辩诬
    为胡适说几句话
    祝贺汉语拼音化方案发表三十周年
    赞《中亚学刊》
    赞通州大顺斋
    ——居京琐记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词
    再谈考证
    论书院
    1988年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开幕词
    1988年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闭幕词
    编写东方语言教材的经验与教训
    他们把美学从太虚幻境拉到了地面上
    祝贺《外国语》创刊十周年
    祝词
    ——致全国非通用语种外语教学研究会第二次学术
    讨论会
    祝贺《文史知识·齐文化专号》
    文学批评无用论
    祝贺《文献》华诞十周年
    《历史研究》创刊三十五周年祝辞
    《文史知识》百期祝词
    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困难虽在目前,希望却在将来
    新年展望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