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中国文化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1902-1937

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1902-1937

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1902-1937

定 价:¥13.00

作 者: 黄育馥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丛编项: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第五辑
标 签: 京剧

ISBN: 9787108011879 出版时间: 1998-1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211 字数: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本书通过解剖京剧中旦角使用的一种道具——跷(模仿封建社会妇女缠足)及其在本世纪的兴衰过程,考察分析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和导致这些变化的社会文化因素。既是艺术社会学领域的一项开拓性研究,填补了迄今无人涉猎的一项学科空白;同时,首次超越纯艺术观点,对京剧进行极富创建的宏观考察,为运用社会学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树立了一个好典范。本书图文并茂。

作者简介

  黄育馥1945年7月生,北京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方面的情报研究,在美国的社会化问题、性教育问题及中日妇女比较研究方面做了开创性研究。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1978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作。1982~1983年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1989年12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92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代表作有:《西方性教育》、《人与社会:美国的社会化问题》(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优秀社会科学图书二等奖)、译著《社会学》(上、下册)、论文《论促进第三世界的性教育》(获联合国国际社会科学组织联合会第九次会议优秀论文奖)。此外合著《社会学史》(美国史)等3部著作,撰写论文16篇,翻译文章85篇,编审工具书3部,各类成果总计约168万字。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言
1.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2.研究的背景
3.论证的依据
第二章 跷:奇异的京剧道具
1.缠足与跷
2.京剧行当的性别和个性分析
3.跷的定义和分类
4.硬跷
5.软跷
6.国外研究中对跷的误释
小结
第三章 跷在京剧中的应用
1.京剧对跷功的引进
2.京剧史上踩跷角色的变化
3.跷功的训练
小结
第四章 跷的功能分析
1.京剧的戏鞋及其社会内涵
2.跷的技术功能
3.跷的象征功能
小结
第五章 跷的废弃:王瑶卿对《儿女英雄传》的改革
1.跷功大师余玉琴
2.王瑶卿在《儿女英雄传》中的改革
3.舆论对于王瑶卿改革的反应
小结
第六章 从跷看京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1.20世纪初废弃踩跷的社会—文化环境
2.跷的废弃和1909—1937年京剧旦角形象的变化
3.女性人物特征的变化
小结
第七章 从跷看京剧中性别结构的变化
1.女演员的异军突起与跷的功能
2.观众审美观的变化与跷的价值
3.20—30年代京剧剧作家的女性观与跷的使用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今后的课题
1.结论
2.今后的课题
参考文献
附录
I 访谈记录和信函(摘要)
(1)访问程玉菁 
(2)访问李金鸿
(3)访问周金莲
(4)访问赵德勋
(5)访问秦雪玲
(6)访问马玉秋
(7)张美娟和齐英才来信
(8)王荣增致李金鸿的信
Ⅱ 余玉琴和王瑶卿艺术生活年表
Ⅲ 跷在京剧中的使用及相关历史事件对照表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出版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