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摄影艺术布列松:摄影史上的一道门

布列松:摄影史上的一道门

布列松:摄影史上的一道门

定 价:¥18.00

作 者: (法)亨利·卡笛尔·布列松(Henri Carter-Bresson)摄;狄源沧编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丛编项: 世界经典摄影大师系列丛书
标 签: 摄影集 摄影

ISBN: 9787534405501 出版时间: 1998-06-01 包装: 铜版纸
开本: 28cm 页数: 32 字数:  

内容简介

  1958年6月中旬,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笛尔·布列松应邀来我国访问。在中国摄影学会的一次小型座谈会上,布列松向中国摄影家介绍了他的创作观点和创作方法。布列松强调摄影是一种表达人类思想的艺术。他说:"摄影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属于思想领域范畴。照相机人们手中的钢笔一样,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摄影是摄影家在很短的时间内,敏感地表现出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一瞬间的艺术。对于摄影家来说,重要的是如何观察生活和怎样把他对生活的感觉表现出来。摄影家对生活、对世界要想尽一切办法去了解它们,并且对他所要表现的一切,应有自己的看法。摄影的主题是人们的现实生活,主题的表现与摄影的技巧是分不开的。照片的线条、影调和画面的结构应该能够表达出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技术很好,但是没有思想、没有内容,就像是一盘没有肉的鱼骨头,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东西。摄影家不应该受技术的支配,技术只是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它应该很简单,很朴素。在摄影采访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是不是对生活十分敏感。你第一个看到了,立刻就拍下来,这就是胜利。”布列松一再强调要尊重摄影的真实性。我们应该拍摄人们发自内心的真笑,而不是那种皮笑肉不笑的假笑。如果我们所拍的东西是经过改装的,那就不真实。不应该根据公式和教条来拍照。布列松毫不含糊地反对摆布,反对那种事先安排的拍照。他说:"安排出来的照片是没有生命力的,很容易被人们遗忘。如果你忠实于生活,你就能得到胜利。"布列松说他"感到最大的愉快"就是"人家看了他的照片感到真实。”

作者简介

  布列松生平概要1908年8月22日:生于法国香特洛浦(Chantelop)。1922-23年:上中学时对绘画产生浓厚兴厚,每周师从科特纳特(Cottnct)学画一次。1927-28年:师从安德列·洛特(AndreLhote)学习绘画。1931年:第一批照片在纽约尤利恩·李维画廊展出。1934年:作为摄影师参加一个人种考察团前往墨西哥。1935年:住在美国,师从保罗·斯特兰德(PaulStrand)学习拍摄电影。1936-39年:担任电影导演让·雷诺阿的助手。1937年:在西班牙共和国的一家医院里拍摄了一部纪录片。1940年:在二次大战中被德军俘虏,两次逃跑失败后第三次获得成功。1943年:积极参加一个代号为"MNPGD"的地下组织专门援救战俘和逃亡者,同年开始为著名艺术家、画家和作家拍摄肖像。1944-45年:参加专业摄影师群体拍摄法国被占区和巴黎的解放。拍摄了一部战俘归国的纪录片。1946年:到美国协助完成一次他个人的"遗作展",因为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以为布列松已在二战中"消失"。1947年:与罗伯特·卡帕、大卫·西摩尔和乔治·罗杰尔共同成立合作性质的"玛格纳"(Magnum)图片社。1948年-50年:用三年时间到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和中国进行采访。他还采访了刚刚独立的印度尼西亚。所摄甘地之死组照获海外新闻俱乐部奖。1952-53年:在欧洲摄影采访。1954年:被允许进入苏联采访,所摄照片获海外新闻俱乐部年度最佳报道奖。1958-5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际,到中国进行了为时三个月的采访,所摄照片获1960年度最佳报道奖。1960年:到古巴和加拿大采访,再到墨西哥进行为时三个月的采访,古巴照片获1964年度最佳报道奖。1965年:到印度采访六个月,然后到日本采访三个月。1966年:离开玛格纳,但同意这个图片社继续出版单位供应他拍摄的照片。1969年:用一年时间筹办他将于1970在巴黎展出的个人影展,为CBS拍摄了两部纪录片。1973年:主要从事绘画,有时也拍摄照片。1975年:获牛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图书目录

暂缺《布列松:摄影史上的一道门》目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