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教育管理思想道德修养:学生用书

思想道德修养:学生用书

思想道德修养:学生用书

定 价:¥12.00

作 者: 刘书林主编;陈沁[等]编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ISBN: 9787302046295 出版时间: 2001-08-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1cm 页数: 24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以高职学生为对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专用教材,是一本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教材。本书的主要内容由人生观、道德观和心理健康等三个方面构成,分为十个章节,具体阐述了学习和成才、人生理想和人的价值、道德修养、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恋爱与爱情、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等专题。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本书特别对高职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方法、高职学生的自我认识以及毕业以后的职业选择等问题,作了具体的论述。为了切合高职院校学制短、重实践能力及主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本书在编写上也不同于一般普通高校的同类教材,在内容上力求简捷而精练,在理论阐述上力求浅显而明快,在行文上,则力求轻快、活泼和生动。为了方便教师在教学时能尽快进入主题,本书在每个章节之前安排了相关内容的“主题前导”。更具有创新意义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能作进一步思考,在每个章节之后,各提供了一则或几则意味隽永、启人深思的“阅读资料”。

作者简介

暂缺《思想道德修养:学生用书》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两课”新体系与思想道德修养课1
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性质和任务3
三、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4
四、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和方法9
思考题10
第一章 人生发展的新历程11
第一节 自觉把握大学生活的新特点11
一、由以家庭为依托变为独立参与学校集体生活11
二、由一般的简单记忆和反复训练转变为专业性
的系统学习和独立研究12
三、由遥遥领先的先进地位转变为平淡无奇的
一般状况13
四、由熟人社会的交往转变为生人社会的交往14
五、由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想象转变为单调紧张
的现实生活14
第二节 全面把握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15
一、合格的政治素质15
二、科学的思想素质19
三、良好的道德素质22
四、健康的身心素质25
五、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26
六、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28
第三节 积极把握人生新历程的主动权31
一、自觉缩短“理想间歇期”,确立新的发展目标31
二、正视自我、正视现实、加强意志磨炼32
三、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33
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33
思考题34
第二章 人的本质和人生价值观35
第一节 科学认识人的本质35
一、人性是人类共有的、多种属性的总和35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38
三、驳“人的本质自私论”41
第二节 人生及人生价值观44
一、人生观与世界观45
二、人生价值的取向与实现47
三、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人生价值的定向和定位55
四、实现人生价值的两个主体条件58
五、在承担责任中体现人生价值的意义60
第三节 人生价值的评价63
一、人生价值评价及其意义63
二、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和基本原则65
三、析“金钱万能论”68
思考题70
第三章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71
第一节 社会、集体和个人的概念71
一、个人是社会的细胞71
二、集体是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组成细胞72
三、社会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关系的总体74
第二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77
一、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统一77
二、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现实运作80
第三节 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84
一、集体主义的形成与发展84
二、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86
三、集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87
第四节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利他主义简析93
一、个人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内容93
二、个人主义的其他表现形式95
三、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96
思考题98
第四章 道德及道德品质99
第一节 道德及道德评价99
一、道德及其本质99
二、道德评价及其方式101
三、道德评价的根据和标准104
第二节 道德品质107
一、道德品质及其构成107
二、道德品质的特征及作用108
三、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111
第三节 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112
一、孝敬父母、尊重师长113
二、谦虚礼让、团结和睦114
三、勤奋学习、学会学习116
四、律己宽人、诚实守信117
五、公正无私、见义勇为118
第四节 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119
一、立志与力行120
二、内省与慎独120
三、改过与知耻121
思考题122
第五章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124
第一节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认知124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定义124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127
三、人际交往的方式及要素131
第二节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135
一、增进人际交往的因素135
二、阻碍人际交往的因素138
三、人际交往中的角色因素139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改善140
一、认识人际关系的特点与类型140
二、掌握成功交往的原则与方法142
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45
思考题148
第六章 身心健康与心理调适149
第一节 注重身心健康149
一、树立现代健康观念149
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151
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52
第二节 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155
一、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156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58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61
第三节 提高心理调适能力165
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165
二、提高挫折承受能力167
三、加强自我心理保健170
四、寻求专业机构的指导172
思考题174
第七章 友谊、爱情与事业175
第一节 友谊与爱情的联系与区别175
一、友谊及其意义175
二、爱情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178
三、友谊与爱情的联系与区别180
第二节 友谊的获得与发展181
一、有利于建立友谊的个性特点182
二、不利于建立友谊的个性特点183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185
一、爱情的基础185
二、摆正爱情的位置187
三、爱情的社会性、阶级性和民族性189
第四节 恋爱与道德191
一、恋爱的道德要求192
二、经得起失恋的考验193
思考题194
第八章 崇高理想与科学信念196
第一节 理想的概念及其对人生的作用196
一、什么是理想196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199
三、理想与人生202
四、理想与现实203
第二节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205
一、共同理想205
二、最高理想206
三、正确处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207
第三节 坚定的理想信念209
一、信念的涵义、特征与本质209
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210
思考题211
第九章 做坚定的爱国者213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13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213
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爱国主义221
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21
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222
第三节 做坚定的爱国者226
一、育爱国之情226
二、立报国之志227
三、成建国之才229
四、履效国之行,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230
思考题232
后记23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