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帕金森病临床新技术

帕金森病临床新技术

帕金森病临床新技术

定 价:¥38.00

作 者: 陈生弟主编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丛编项: 瑞金医院继续医学教育丛书 临床新技术著作系列
标 签: 震颤性麻痹

ISBN: 9787801574503 出版时间: 2002-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7cm 页数: 254页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介绍帕金森病临床诊疗新技术为主的临床参考书,是国家级继续教育系列参考书之一。全书共分26章,基础理论部分介绍了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及其与帕金森病的关系,帕金森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神经生化学、遗传学,临床部分介绍了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痴呆、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各项临床指标,帕金森病的左旋多巴替代治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治疗、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治疗等多种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治疗、康复治疗、基因治疗、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等,并介绍了国内外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本书是在现代临床医学迅速发展,医生需要不断补充新理论、掌握新技术、接受高层次继续教育的形势下,由上海瑞金医院及全国长期从事神经科医教研工作、有学术专长的多位专家、教授编写而成的。本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反映了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可供从事神经内科以及相关学科工作的临床医生、研究生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帕金森病临床新技术》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基底节的解剖与生理
...第2章 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
...第3章 脑内多巴胺系统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第4章 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5章 帕金森病的病理学
...第6章 帕金森病的神经生化学
...第7章 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及遗传学
...第8章 帕金森病痴呆
...第9章 帕金森病症候学与诊断
...第10章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第11章 帕金森病的神经显像检测研究
...第12章 帕金森病的左旋多巴替代治疗
...第13章 帕金森病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
...第14章 帕金森病的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治疗
...第15章 帕金森病的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治疗
...第16章 左旋多巴治疗对黑质细胞神经毒作用的探讨
...第17章 帕金森病的左旋多巴治疗的副作用、并发症及其对策
...第18章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研究
...第19章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
...第20章 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
...第21章 帕金森动物模型
...第22章 帕金森病的神经组织移植
...第23章 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
...第24章 帕金森病的神经营养因子治疗
...第25章 中国帕金森病的研究发展史
...第26章 国外帕金森病研究发展史
...附录:帕金森病的分类及临床分级评分量表适用读者范围 本书可供从事神经内科以及相关学科工作的临床医生、研究生参考。前言 本书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组织编写的大型多卷本参考书“临床新技术著作系列?瑞金医院继续医学教育丛书”中的一卷。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趋严重,该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以及神经影像学、神经药理学、手术技术等的发展和创新,在帕金森病的基础与临床方面已有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我科是国内最早系统地开展帕金森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单位之一,历经20余年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我科成功举办共五期“帕金森病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的基础上,由我科为主体,并诚挚地邀请了国内多位著名专家共同编著了本书。 全书共26章,从基础到临床、从发病机制到治疗、从国内到国外,基本反映了国内外帕金森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概貌和进展,内容力求新颖、实用,希望本书能对神经内、外科及内科其他科室医师提高业务水平有所帮助。 囿于本书主编的水平,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挚地祈望同道不吝指正,以便日后修订、完善。片断 (三)DA受体的药理作用特性 1.DA受体自身、突触前和突触后DA受体的功能突触后DA受体存在于非DA能神经元上,包括D1样和D2样受体亚型。药物通过它们调节锥体外系运动、精神活动、认知、情绪、内分泌激素释放、呕吐等生理生化反应。 DA能神经元的胞体、树突和末梢等均存在自身受体。位于神经末梢又称为突触前DA自身受体,可以影响DA的生物合成、释放以及更新;而位于胞体、树突部位的自身受体,可以影响DA能神经元放电。DA自身受体为D2受体(或D3受体)。 自身受体与突触后受体的药理作用敏感性有差异。自身受体对于DA和APO的敏感性比突触后受体高5-10倍。因此,低剂量DA受体激动剂优先兴奋自身受体,通过突触前或胞体、树突的自身受体,产生负反馈效应,降低DA能神经元活性;增加剂量,突触后受体同时被激活,通过长反馈环路的作用,增强DA能神经元的活性。有些DA受体药物能选择性作用于自身受体,如3-PPP、EMD23-448、(+)-AJ76、(+)-UH232等。这类药物是D2自身受体激动剂或部分激动剂,对突触前和突触后两种受体的不同选择性有应用前景。 DA受体亚型的作用有三种方式:D1和D2受体可表现独立的专一作用,如D2受体激动表现的致呕吐、突触自身受体的负反馈效应、抑制高催乳素血症等功能,D1受体激动表现的理毛行为和不正常的嘴部运动等。D1和D2受体功能可相互协同完成,如定型活动、旋转行为等。另外,D1和D2受体功能也可表现为相互拮抗,如D1受体激动引起的不正常的周期性嘴部运动和四肢的紧张活动,可被D2受体激动剂所减弱。 2.激动剂、部分激动剂和拮抗剂的概念 激动剂(agonist)拥有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affinity)和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竞争性拮抗剂(antagonist)只有与受体的亲和力,但没有内在活性。亲和力的大小可由解离常数(Kd,占领50%受体所需的药物浓度)表示,内在活性的强弱则由药物所产生的最大效应(Emax)表示。部分激动剂(partial agonist)指具有激动剂的内在活性,但其最大效应低于完全激动剂。完全激动剂的内在活性为1,拮抗剂的内在活性为0,部分激动剂的内在活性介于0和1之间。高效能的激动剂仅需占据少量受体即可产生最大效应,其余大部分受体称为备用受体(spare receptor),低效能的部分激动剂则需要占据大部分或全部受体才能产生最大效应,因此很少或没有备用受体。 3.DA受体亚型的药物 DA是内源性DA受体激动剂,去水吗啡(apomorphine,……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