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第9卷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神经病学(第9卷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神经病学(第9卷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定 价:¥60.00

作 者: 王新德总主编;吕传真主编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丛编项: 神经病学
标 签: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ISBN: 9787801575371 出版时间: 2002-08-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0cm 页数: 331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概述了脑、脑膜和脑脊液的解剖生理、中枢神经感染源及入侵途径等知识,详细阐述了细菌、病毒、真菌感染的病源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预防与治疗等内容。

作者简介

  吕传真,1938年生,浙江省天台县人。i96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于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1989年晋升为教授,1992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起担任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WHO神经科学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国家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华山医院神经科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药典委员会委员,新药评审委员,《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总编辑。1999年起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0年起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2002年起任复旦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主任。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免疫病、脑血管病,特别是重症肌无力等研究,先后在《中华神经病学杂志》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编写《骨骼肌疾病》、《神经疾病基础与临床》、《临床神经免疫》等著作5部。获卫生部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多年来,已培养博士后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6名。现在读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3名。丛书主编简介:王新德,1924年11月生于浙江上虞,1950年上海医学院毕业,1956年苏联医学科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副博士学位。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卫生部北京医院脑系科副主任、主任,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华医学会第20~22届理事会理事,中华神经病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医学学会前主任委员,全国脑血管病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成员,《中华神经科杂志》名誉主编和常务编委,《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主编,世界《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杂志》编委,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研究委员会委员等。从事神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近50年,对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老年神经病学和神经心理学有较深的研究。其中“汉语失读症、失写症、镜像书写及失语症的研究”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参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临床记忆量表”的制订,获中国科学院技术进步三等奖;“帕金森病临床研究”获局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代表性著作有《脑血管疾病》、《老年神经病学》等。国内外发表论文110余篇,主要有《复发性脑局部缺血发作》、《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和《我国失语症患者的失写症研究》等。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脑、脑膜与脑脊液
第一节 脑和脊髓
一、脑
二、脊髓
第二节 脑膜与脊膜
一、硬脑膜与硬脊膜
二、蛛网膜
三、软脑膜与软脊膜
第三节 脑脊液循环
一、脑脊液的产生
二、脑脊液的循环
三、脑脊液的化学成分和功能
第四节 血-脑-脑脊液屏障
一、血-脑-脑脊液屏障的形态学基础
二、血-脑-脑脊液屏障的理化性质和生理
三、病理状态下血脑屏障的改变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源及侵入途径
第一节 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
一、急性脑膜炎的病原
二、脑炎的病原
三、亚急性脑膜炎的病原和病因
四、脑脓肿的病原
五、硬脑膜下脓肿的病原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
一、脑膜炎病原的侵入途径
二、脑脓肿病原的侵入途径
三、硬脑膜下脓肿病原的侵入途径
四、硬脑膜外脓肿病原的侵入途径
五、颅内化脓性血栓静脉炎病原的侵入途径
第三章 神经系统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第一节 生物病原体的实验室诊断
一、镜检
二、培养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一、细菌的免疫学检查
二、病毒的免疫学检查
三、钩端螺旋体的免疫试验
四、隐球菌的免疫学诊断
第三节 聚合酶链反应的应用
一、原理
二、PCR在病毒诊断中的应用
三、PCR在细菌诊断中的应用
四、PCR在螺旋体诊断中的应用
第四节 脑脊液诊断
一、细胞学检查
二、生物化学检查
三、免疫学检查
第五节 神经影像学诊断
一、细菌感染
二、颅脑结核
三、病毒感染
四、寄生虫感染
五、真菌感染
六、螺旋体感染——颅内梅毒
七、结节病
第四章 神经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 抗菌药物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二、头孢菌素类
三、氟喹诺酮类
四、氨基糖苷类
五、氯霉素类——氯霉素
六、大环内酯类
七、多肽类
八、磷霉素
九、抗结核类
十、磺胺类
十一、硝基咪唑类
十二、抗真菌药
第二节 神经系统感染抗菌药物的选择
一、选用杀菌药物
二、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三、鞘内给药适应证
四、选择恰当的用药方案
五、疗程因病原菌和临床疗效而异
六、经验用药
七、各种脑膜炎的抗菌治疗
第三节 抗病毒药物
一、抗疱疹病毒类药物
二、抗艾滋病药物
三、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
四、其他
第四节 抗寄生虫药物
一、抗原虫药物
二、抗蠕虫药物
第二篇 生物原体直接感染
第五章 中枢神经细菌感染
第一节 细菌性脑膜炎概论
一、病原体和病死率
二、细菌入侵途径
三、易患因素
四、并发症
五、诊断
六、治疗
第二节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
第三节 肺炎球菌脑膜炎
第四节 流感杆菌脑膜炎
第五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
第六节 肠杆菌脑膜炎
第七节 绿脓杆菌脑膜炎
第八节 李司忒菌脑膜炎
第九节 链球菌脑膜炎
第十节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
一、结核性脑膜炎
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结核
第十一节 硬脊膜外脓肿
第十二节 硬脊膜下脓肿和脊髓内脓肿
一、硬脊膜下脓肿
二、脊髓内脓肿
第六章 病毒感染
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二、病毒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乙型脑炎
第三节 森林脑炎
第四节 疱疹病毒脑炎及脑膜炎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
二、HHV一6与中枢神经感染
三、EB病毒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四、巨细胞病毒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五、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脑膜炎和脑炎
第六节 脊髓灰质炎
第七节 其他肠道病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柯萨奇及埃可病毒所致脑膜炎
二、肠道病毒71型所致脑膜炎及脑炎
第八节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第九节 狂犬病
第十节 逆转录病毒感染
一、艾滋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二、热带痉挛性轻截瘫
第十一节 虫媒病毒脑膜炎
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
第一节 隐球菌感染
第二节 念珠菌感染
第三节 曲霉病
第四节 其他真菌感染
第八章 螺旋体感染
第一节 神经梅毒
第二节 莱姆病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
第一节 阿米巴原虫感染
一、自由生活阿米巴脑部感染
二、溶组织阿米巴脑病
第二节 脑弓形虫病
第三节 脑型疟疾
第四节 锥虫病
二、与皮肤带状疱疹感染、药物滥用、淋巴瘤及淀粉样血管病变
并发的原发性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三、伴有系统性疾病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第二节 蛛网膜炎
一、脑蛛网膜炎
二、脊髓蛛网膜炎
第三节 色素层炎
一、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二、嗜人工型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
三、结节病
四、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第十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炎性疾病
第一节 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
一、非病毒性无茵性脑膜炎
二、非感染因素的无菌性脑膜炎
第二节 脑脓肿
第三节 神经系统肉芽肿
一、脑结核瘤
二、脑梅毒性肉芽肿
第四节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
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