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刑法法治的界面:北京大学法学院刑事法论坛暨德恒刑事法论坛

法治的界面:北京大学法学院刑事法论坛暨德恒刑事法论坛

法治的界面:北京大学法学院刑事法论坛暨德恒刑事法论坛

定 价:¥28.00

作 者: 陈兴良主编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法理学

ISBN: 9787503640711 出版时间: 2003-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467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法治的使命》之后,刑事法论坛第二部结集出版的实录性著作,名日《法治的界面》。本书收录的是刑事法论坛的第13-24次活动的内容。从论题中可以看出,随着刑事法论坛的不断举办,我们开始深入的讨论一些涉及刑事法治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就如同电脑中的一个个界面,反映出我们对刑事法治的进一步思考。随着《法治的使命》一书的出版,这种论坛形式,尤其是实录以后形成口述式著作所具有的新颖性与活泼性,都引起了学界同仁的关注。当然,论坛的内容更是人们所关注的。受到这种鼓励,从2001年4月到2002年6月,我们又继续举办了12次刑事法论坛活动,现在结集出版,把它献给更多的读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空相隔的听众。记得贺卫方教授将他的一本书命名为《具体法治》。确实,法治不应当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宏大叙事,而且应当是具体的,有着润物细无声的那种细腻。收入本书的刑事法论坛,就讨论了一些具体的法律制度,诸如沉默权、劳动教养、严打、口供等。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中,引发了我们对刑事法治的关切。通过这些讨论使我们认识到,法治,包括刑事法治虽然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但它又必须从一些细微处着手,通过一些具体制度的设置,使人们感觉到法治就在我们身边。是的,法治不再是一种热盼,一种期许,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垂手可及的具体法治。本书就给读者展示了具体法治的某些界面,我相信它对法治建设是有种益的。本书的出版同样要感谢许多人。首先需要感谢的是各次论坛的主讲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思想;还要感谢评论人,他们精当的点评和精彩的叙说,使刑事法论坛为之增色;我还要感谢与我共同主持刑事法论坛的陈瑞华教授、白建军教授、梁报林副教授,是我们的共同努力使刑事法论坛活动得以续办;我们同样还要感谢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博士和李贵方博士,他们不仅慷慨资助刑事法论坛,而且还多次担任刑事法论坛的评论嘉宾,既出钱又出力,令人感动。最后,我还要感谢刑事法论坛的学术秘书付立庆同学,他每次事前为刑事法论坛张罗,事后又组织人将录音整理成文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许永安、方鹏、周折、王亚凯等同学参与了本书的录音整理工作,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刑事法论坛到现在已经持续三年,我想还要办下去,争取再出一本书,书名就叫做《法治的言说》,由此形成法治三部曲。我坚信,这一目标是可以达到的。陈兴良2002年7月12日谨识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作者简介

  陈兴良,男,1957年3月21日生,浙江义乌人。1977年12月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1981年12月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1987年12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干事、中国比较法研究会干事、北京市刑法学研究会常委理事兼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成果:个人专著《正当防卫论》、《共同犯罪论》、《遗传与犯罪》等;主编《刑法全书》等20多部;合著《刑法学原理》等30多部;合译《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等4部。

图书目录

卷首语
第十三讲 沉默权
第十四讲 劳动教养制度
第十五讲 律师伪证罪:存与废
第十六讲 受贿罪法网的漏洞及其补救
第十七讲 司法案例与学术研究
第十八讲 严打的刑事政策分析
第十九讲 刑法的宪政基础
第二十讲 超期羁押的法律分析
第二十一讲 刑事证据立法的基本方向
第二十二讲 刑法不典型
第二十三讲 认真对待口供
第二十四讲 刑法的公众认同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