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育儿/成长家庭教育教孩子学会学习:对孩子自立学习的指导

教孩子学会学习:对孩子自立学习的指导

教孩子学会学习:对孩子自立学习的指导

定 价:¥15.00

作 者: (日)野濑宽顕著;史艳玲,张如意译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自学

ISBN: 9787208041813 出版时间: 2002-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9cm 页数: 260 字数:  

内容简介

  第一章教育与学习方法的关系第一节探索教育1.以往对教育的认识以授课为中心的教育当被问到教育是什么时,如文字所示或许大都回答为“教和育”。一般情况下,“教”成为中心,而“育”成为附加物。当今这种以教为中心的教育观仍占主导地位。并且人们曾把授课活动划分为讲课、训练和管理三个方面。其中心为讲课。为了教学能按预定计划顺利进行,需调整周围的状态,这称之为管理。此外,要求在这种管理下保持所形成的状态,这被称为训练。在这种观点下,对教育进行系统性的顺序排列、学术性地探讨的始祖被公认为是赫尔巴特(1776—1841)。但是赫尔巴特派的人士们认为仅仅教并不够,即便增加知识量,如若不提高其质量,则不能培养开拓新的文化的能力,这样在以教为中心的19世纪教育学的观点中产生了不仅要增加知识量,而且必须培养文化开拓能力的想法。开拓能力的教育进入20世纪,出现了迫使以往的教育观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教育理论,这对社会也产生了影响。杜威(1859—1952)在《学校和社会》一书中提倡教育“翻天覆地的转换”(岩波文库版第45页)。“传统教育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重力中心存在于孩子之外。重力的中心存在于教师、课本及其他方面,总之存在于孩子自身直接本能的活动之外。……当今我们的教育面临的变革是转移重力中心。就像天体中心由地球转变为太阳时一样。由于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的变革和革命势在必行。孩子成为太阳,教育的诸多工作围绕在孩子周围。孩子是中心,诸项工作围绕其中心运转。”可以说今天新的教育观并不是把教师教的活动视为中心,而是把孩子自身的活动放在首位加以考虑,组织孩子活动,从而开发孩子的能力。2.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含义“教”一词的词源据词典解释为“爱护”。即教授行为是基于爱护发生的。此外,“育”一词来源于“添充”。把两个字连在一起就成为“在爱的基础上教育”,令人觉得的确如此。从词源可以推想到教育在人类社会诞生的根源。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无论是谁都终,将死亡,但是人类却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思议地生存着。疼爱孩子的父母心就是如此。正因为生活在有限的世界中,对孩子幸福的祈祷(父母的慈爱)无限地扩展。教育难道不是人类同仁为解决此矛盾而诞生的吗?在教育的根源中存在着人间关爱,不过,今天父母慈爱这种人间最高的爱情似乎慢慢地淡漠了。父母慈爱是温和加严厉的爱,即“父母殷切盼望子女长大”。这正是教育的生命,正因为有了这种父母关怀,培养才成为可能。教育的生命教育中必须包含“会爬就站”的深切希望和“能站就走”的严格要求,即合二为一的人间至诚的精神。最近经常有人说“教育消亡了”,“学校消亡了”,这大概是对此种精神衰退的担忧吧。教育必须是师徒二人共同前进。教师要和孩子一起协调步伐前进,这才是永存的充满热情的教师心理。第斯多惠(1790—1866)曾说过“只有自己不断进步,才能教育他人。”的确,自身没有进步,得不到陶冶的人是不能让他人进步、教育他人的。从这句名言中我们应感悟到教育的生命。第二节学校中培养学习方法的基本设想1.学习的行为化问题关于学习的行为化正如先前所述,在这里,在制定长期计划之际,想把此问题再次提出来重新审视。众所周知,人的行为是通过目的、计划、实行、反思这样一连串的周期而展开的。但是把它作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主干,改变以往教室中的授课,在家庭中进行的学习并不一定局限于对单一的课堂中所学知识的掌握,而要提升到终身学习的高度,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长期计划。培养学习方法作为培养人的一环,应考虑到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在长远目标下一步一步寻求比较正确的行为状态和不断积累的教育。从学习方法的计划这一立场来看,会发现以往的学校课程计划大多是以教材为中心。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即便是所学教材内容已达到相当高度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如果看一下他们的学习方法,就会发现大部分人最终还是为作业或为考试而学习的表面形式的学习,并没有自己主动学习,或者说没有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最近各地都在就这种倾向进行批评。在铲学习”的构造》(佐伯胖著,东洋出版社)中举出了不会学习的三种人,即“无心思学习的人,死抠课本的人,耍小聪明学习的人”,可以说这全都是今天推行教材第一主义教育的结果。如果从这个观点观察一下迄今为止的一般上课方式,就会发现最关键的“学习目的”的讲授方法也只是教师在刚一上课,先在黑板的右上方写上本课时的目的,即便是在对比较性研究很积极的学校,虽然也讲“导人”,但仍然未从外界强加的做法中摆脱出来。所以,尽管已经是学习内容有相当难度的初中生,却仍然还是佐伯先生所说的“不会学习的人”。就连“行为化”中的实施方法,都不能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而只是重复过去的错误。更何况“行为化”中的“制定计划的学习”、“反省”学习结果等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呢,这些在中小学里基本上没有进行指导。因此,今后要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订立学习计划,使课堂授课向着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方向,发生质的变化。2,活用课本的方法有了学习行为化的目标之后,在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的计划”中应该考虑如下两个问题,首先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课本,其二是如何开展针对儿童的综合性学习。在此,应明确一个基本立场,即:应把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统一起来。其中,必须把教课本和用课本来教进行对比。我们应该考虑学习方法的计划是让学生学习课本呢,还是让学生用课本来学习呢。如果不是学习课本,而是站在用课本学习的立场上的话有必要做到:(1)不仅要充分利用书本的题材,也要积极地利用与之相关的生活事实、图书、地区存在的问题、与季节相关的事项等等。(2)对于书本中的每个题材都要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并制定今后的学习计划。为此,需准备好已经学过的上一学年的课本和本学年的课本,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回忆学过的内容,设想以后的题材。通过这样有效地利用课本就可以做到系统性学习,培养逻辑性兴趣,提高用课本来进行学习的能力。笔记本在自学中占有中心的位置,但在以往的学校里对笔记本使用方法的指导是极不充分的。梅棹忠夫所著《知识的生产技术》(岩波新书)一书,就笔记本的使用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技术,向高中生和大学生做了详细讲解,对以往学校教育作了如下正确的批评:“有人说学校教授事物过多。但恰恰相反,学校也有严重‘吝惜教授’的一面。在某些方面,学校丝毫没有教授给我们真正想学的东西。“什么东西教授过多,哪一点又吝惜教授呢?简单地说知识是教给我们了,但知识的获取方法并未充分教给我们。这不只是初中、高中,令人遗憾的是在作为学问之府的大学也是同样情况。人们常说‘大学不是教授学问的地方,而是教授获取学问的方法的地方。’但实际上在大学里与教授获取学问的方法相比,还是更热心于教授学问的成果。“说起获取学问的方法等等,人们很容易就方法论说这说那,但在这里所提出的问题与那种高深莫测的话题不同。它是立志做学问的人应该而且必须要掌握的极其基础的研究方法。这些对于研究者虽然是极为普通的问题,例如,怎样观察和记录现象、如何构成并展开自己的设想等,但学校却很少教给我们这些东西。“我常年来往于学校,我觉得教师们只在教授学问的内容,而不管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在学习方法这一点上,结果是出奇的秘密主义。例如,关于记笔记的方法,在我的记忆中老师并未直接教给过我。连文献卡的制作方法也没有教过。全都是在‘看’和‘模仿’中走过来的。”……

作者简介

暂缺《教孩子学会学习:对孩子自立学习的指导》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序章
第一章教育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第一节探索教育
第二节教育使人性复活
第三节探索学习方法
第二章新学习指导的两个重点
第一节学习指导的发展
第二节什么是学习步骤
第三节什么是学习的行为化
第三章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第一节探讨井然有序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什么是学习方法的教育
第三节培养学习方法的班级现状
第四章培养学习方法的实例
第一节入学前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学校中培养学习方法的基本设想
第三节培养学习方法的授课过程
第五章学习方法的培养与使用笔记本的新方法
第一节学习方法和笔记本的有效利用
第二节笔记学习的实例
第三节学习评价与笔记本学习
第四节年级的发展与笔记学习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