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刑法证券期货犯罪比较研究

证券期货犯罪比较研究

证券期货犯罪比较研究

定 价:¥56.00

作 者: 顾肖荣,张国炎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刑事法律科学文库 当代新型犯罪比较研究
标 签: 刑事法

ISBN: 9787503643194 出版时间: 2003-1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3cm 页数: 769 字数:  

内容简介

  总序现代化的国家是法治国家。现代文明进步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及其贯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至关重要。勿庸置疑,现代刑事法治在现代化法治国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刑事法律学科也相应地为国家所重视,成为公认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繁荣最为显著的主要法学学科领域之一,并被首批纳入建设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之规划。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刑事法学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更为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是以刑事法律学科为研究领域的国家重点学术研究机构,系1999年12月首批建立的15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学学科的部分专家学者为专职研究人员,同时聘请国内外一些知名刑事法专家学者作为兼职研究人员。中心主任为著名中青年刑法学者赵秉志教授,中心执行主任为知名中青年刑法学者卢建平教授,中心副主任为知名中青年刑事法学者何家弘、甄贞、郑定、黄京乎教授,中心顾问为著名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暨中央政法机关几位专家型领导同志。在学术研究范围和布局上,中心以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刑法学科为龙头,涵盖古今中外刑事法学之主要学科和研究领域。中心下设四个研究机构和研究方向:第一研究室以中国刑法为研究方向;第二研究室以刑事诉讼法暨刑事侦查、刑事物证技术为研究方向;第三研究室以中外刑事法律史为研究方向;国际刑法研究所以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为主要研究方向。刑事法学相关学科的有机结合和研究队伍的合理组合,乃是中心鲜明的优势互补之特色。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中心应当是具有明显科研优势和特色的国家级刑事法律重点研究基地,并经过努力使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刑事法学学术界亦享有较高声誉。为达此目标和地位,中心要以学术研究为核心,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实行全面开放,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学术交流,引导和促进刑事法律学科的发展与完善,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名副其实的刑事法律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基地。

作者简介

暂缺《证券期货犯罪比较研究》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上篇 证券犯罪概论
 第一章 证券犯罪概论
  一、证券违法犯罪概述
  二、证券犯罪
  三、证券违法
  四、证券犯罪立法及实现情况
 第二章 违反信息披露(情报公开)义务
  一、概述
  二、英国的违反情报公开义务
  三、美国的违反情报公开义务
  四、德国的违反情报公开义务
  五、日本的违反情报公开义务
  六、香港工地区的违反情报公开义务
  七、我国台湾地区的违反情报公开义务
  八、中国内地的违反情报公开义务
  九、对防治证券虚假陈述有效性的思考
  十、证券虚假案例
 第三章 操纵证券交易价格
  一、禁止证券市场的意义
  二、美国的操纵证券交易价格
  三、日本的操纵行情
  四、香港、台湾地区的操纵证券市场
  五、关于非法卖空证券
  六、中国内地的操纵证券交易价格
  七、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案例
 第四章 内幕交易(内部人交易)
  一、禁止内幕交易的意义
  二、各国在内幕交易犯罪化方面的动向
  三、美国的内幕交易
  四、日本的内幕交易
  五、欧盟对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
  六、香港、台湾地区对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
  七、中国内地对内幕交易行为的处罚
  八、对惩治证券内幕交易有效性的思考
  九、证券内幕交易案例
 第五章 证券欺诈
  一、证券欺诈的概念和特征
  二、欺诈客户的类型
  三、欺诈客户的法律责任
  四、几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五、欺诈客户的案例
 第六章 其他证券违法犯罪行为
  一、概述
  二、其他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要类型
  三、其他证券违法犯罪的案例
 第七章 证券法律责任和证券监管
  一、证券法律责任概述
  二、证券民事责任
  三、证券刑事责任
  四、证券行政责任
  五、证券监管
下篇 期货犯罪
 第八章 操纵期货价格
  一、操纵期货价格概述
  二、操纵期货市场方式
  三、禁止操纵期货市场立法
  四、操纵期货市场界定
  五、操纵期货价格的行为要素
  六、操纵期货价格实例
  七、防止操纵期货价格犯罪
 第九章 期货内幕交易
  一、期货内幕交易性质理论
  二、期货内幕消息的实质
  三、期货内幕交易立法起源
  四、我国有关期货内幕交易的解释
  五、知情人员定义有其范围
  六、期货内幕交易犯罪认定及司法解释
  七、内幕交易损害补偿标准
 第十章 期货欺诈交易(一)
  一、概述
  二、禁止期货欺诈与诈欺立法
  三、期货欺诈种类及手法
  四、期货欺诈行为后果及处理
 第十一章 期货欺诈(二)——欺货欺诈行为的内函及界定要点
  一、概述
  二、期货欺诈行为的内涵或界定要点
 第十二章 非法从事期货交易
  一、禁止从事非法交易期货或设立场所的立法例
  二、非法从事交易期货或设立场所——罪与非罪
  三、非法提供场所或提供服务的实例评判
 第十三章 预防期货交易犯罪
  一、重新认识期货市场功能
  二、发展期市迎接入世挑战
  三、重整期货市场法律规范
  四、期货犯罪范围
  五、处罚与防止期货犯罪
  六、科学立法阻止期货犯罪
  七、加强后续处罚力度以防止期货犯罪
  八、避免不确定因素以防止期货犯罪
  九、加强国际司法(监管)合作以防范期货犯罪
  十、防范期货犯罪与监管的应尽义务
 第十四章 期货犯罪监管
  一、概述
  二、期货管理委员会的监管实践
  三、期货交易所监管期货犯罪的实践
  四、期货协会的监管功能
  五、预防期货犯罪的实质手段——财务监管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