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民族史志历史与民族:中国边疆的政治、社会和文化

历史与民族:中国边疆的政治、社会和文化

历史与民族:中国边疆的政治、社会和文化

定 价:¥39.00

作 者: 罗贤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编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丛书 民族学人类学系列
标 签: 人口学

ISBN: 9787801904638 出版时间: 2005-03-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541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今民族历史悠久,内容繁复、载籍浩瀚,堪称知识的渊薮,资源的海洋和学术的殿堂。它不仅需要专家学者进行精深的研讨,大众也应对此有所了解,以全面把握中国历史的大势、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从心灵感受民族历史发展的脉动。这部文集的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实证的方法和辨证的思维,对中国民族史的一些学术问题爬梳剔抉,着力探索、多有创获。本书前言前言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绵邈悠长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民族史是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它包括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族别通史以及中国民族关系史、地区民族史、断代民族史、少数民族专题史、华夏汉族史、中华民族形成史与民族地区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自有文字以来,浩瀚的中国文献典籍就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族史资料。在《左传》、《史记》等早期史籍中就已重视对各民族与民族关系的记载,这一史学传统,两千余年来不绝如缕,一直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及至20世纪初叶,梁启超等一些具有近代意识的专家学者倡导新史学,民族史科目在新史学中占有显著的位置,开始受到史学界普遍的重视。自此以后,中国民族史研究渐次展开,研究领域愈益拓广,逐渐形成为一门饶具特色的独立学科。全面开展中国民族史研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新中国民族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尤其重视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民族观指导研究工作,也获得了可观的效果。只是后来在“左”的思潮泛滥成灾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恣意地曲解,民族史研究与其他学术研究一样,受到严重的破坏与冲击。自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大好形势下,中国民族史研究获得空前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中国民族史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迎来了新的研究高潮。此一时期,研究队伍不断成长壮大,资料的调查、收集与整理工作卓有成效,学术机构与学术团体逐渐建立并完善,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与此同时,在有关民族史研究的一些重大问题上,也取得了比较符合历史真实的认识。这些理论上的共识,遂成为科学地深入研讨民族历史的出发点。广大民族史学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中,坚持唯物史观和民族平等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对民族历史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而使中国民族史学跃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构成中国现代史学及民族学一个特色鲜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创办于1958年,是一个专门从事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基层研究单位。长期以来,本室的研究人员潜心钻研、辛勤笔耕,在学术研究中建树卓著,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近20多年来,本室研究人员撰写出版了一批学术论著,如《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历代民族史》(八卷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等数十部学术专著及大型工具书;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本室的不少研究成果,以其较高的学术水准赢得广泛好评,曾分别获得中国社会科学基金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多种奖项。2002年8月6日,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务会议批准,中国民族史学科被确定为“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这既是对我们以往所取得成绩的认可与肯定,也为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推动本室的研究工作,促进学科的发展,我们决定编辑出版这部民族史专题研究论文集,名为《历史与民族——中国边疆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学术的要义在于创新,因循守旧反映的是思维的僵化和智力的枯竭。为此,开展民族史专题研究十分必要。只有在专题研究深入的基础上,我们的学术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新的发展。中国民族史的点滴进步都是建立在已有创新性成就基础之上的。进行专题研究,就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要扎扎实实,言之有物,不务空言,有所创见;文章出来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至少应在某一方面,较之前人的研究前进了一步,为学术的发展有所贡献。本书所收辑的论文,都是属于中国民族史专题研究的范围。这些论文有些是未曾发表的新作,有些是刊载过的文章,但在选编时都作了或多或少的补充与修改。作者皆为我所从事民族历史研究的人员,其中以中青年学者为主,包括汉、藏、蒙古、土、壮、苗等民族。这些论文所涉及的内容颇为广泛,既有对文献资料的揭橥,也有对历史人物的评骘;既有对民族关系的阐述,也有对重大事件的剖析;既有对制度、名物、地望的考释,也有对基本史实的论定。总之,内容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民族历史中的各种问题。尽管文章论题比较驳杂、篇幅长短有异,作者学力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论点也不无可议之处,但都具有自己的一得之见,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作者对问题审视和思考的深度,显示出其在学术上的探索精神。这些论文的结集出版,可以从一个侧面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近年来我们在民族史专题研究上的部分成果,现谨奉献给学界与广大读者,敬请批评指正。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片汪洋大海,浩淼幽远,深不可测;民族史学研究,任重道远而又充满艰辛。在这个学术领域内,尚有许多问题需要阐幽著微、探颐抉隐,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许多重要史料也有待进一步发掘整理。民族史学工作者还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将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辛劳的耕耘必将带来丰硕的收获。超越前贤、启示当代、遗惠后世是人文学者的最高追求,我们将沿着这个方向开拓前进,为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作出积极的有益的贡献。

作者简介

  罗贤佑,1945年出生,祖籍河北广宗,汉族。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研究员。主要著述有:《元代民族史》、《北疆通史》(合著)、《中国边疆经略史》(合著)、《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合著)、《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合著)等专著及论文数十篇。

图书目录

前 言 罗贤佑
清代台湾原住民之民族志
  ——《番俗六考》 郝时远
论宋代在黎族地区的羁縻之治 卢 勋
天地会在壮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方素梅
隋唐以前的云南稻作 管彦波
论西南民族地区集贸市场的历史形成与特征 万 红
基督教循道公会在石门坎传播的社会分析
  ——近代西方宗教势力对华“文化侵略”的反思  石茂明
~年英国政府向西藏地方当局供应武器的政策 伍昆明
颇罗鼐平息不丹内乱始末 扎 洛
世纪初西藏的政局及五世达赖喇嘛的历史功业述略 东主才让
从经营川边看清末治藏政策的演变 卢 梅
“披楞”考
  ——年以前中国对英国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活动的反应 李晨升
畏兀儿文化与蒙古汗国 罗贤佑
准噶尔汗国末年和卓家族的活动与西域形势的演变 刘正寅
新疆三区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刘文远
明代甘宁青地区的汉族移民及民族融合述论 秦永章
“匈奴屠各”考 陈 勇
论曹魏统一北方边疆地区的策略 彭丰文
从佛、道之争看蒙元统治者的宗教政策 蔡志纯
《汪国钧本蒙古源流》评介 乌 兰
自然灾害与古代北方游牧民社会关系刍议 梁景之
金代前期重臣乌林答赞谟探赜 周 峰
关于清代的永定河道 邸永君
从万里长城到避暑山庄
  ——中央王朝与游牧民族关系模式的转换 易 华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