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交换式以太网原理、技术及实现

交换式以太网原理、技术及实现

交换式以太网原理、技术及实现

定 价:¥23.00

作 者: 沈鑫剡编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115079640 出版时间: 1999-01-01 包装:
开本: 26cm 页数: 211页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交换式以太网工作原理、最新技术及各种规模网络的实现方法作了全面的叙述,主要内容包括:以太网协议、交换机结构及工作原理、最新交换式以太网技术、3Com交换式以太网产品及各种规模交换式以太网的实现方案。该书以3Com交换式以太网产品为例,全面叙述了交换式以太网的最新技术及这些新技术对网络应用的影响,提供了运用这些新技术来设计不同应用的网络的方法。全书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反映了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和产品的现状,适合于从事网络设计、安装、调试、管理及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参考书和相关培训班的教材。

作者简介

暂缺《交换式以太网原理、技术及实现》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以太网发展概述
1.2网络参考模型
1.2.1OSI参考模型
1.2.2TCP/IP参考模型
1.3集线器.交换式集线器与交换机
1.3.1集线器
1.3.2交换式集线器
1.3.3交换机
1.4从共享到交换
1.5交换机和路由器
1.6交换式以太网和ATM网
1.7统一网络,
第二章以太网协议
2.1物理层协议
2.1.1传输介质
2.1.2以太网分类及信号编码
2.2链路层
2.2.1MAC子层
2.2.2LLC子层
2.3Internet网络层协议
2.3.1Internet协议(IP)
2.3.2IP地址
2.3.3子网
2.3.4Internet控制协议
2.3.5路由协议
2.3.6无类域间路由(CIDR)
2.4运输层
2.4.1TCP报文段格式
2.4.2TCP著名端口地址
2.4.3UDP报文格式
第三章交换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3.1网桥工作原理
3.1.1网桥功能
3.1.2网桥协议结构
3.2网桥路由
3.2.1固定路由
3.2.2生成树路由
3.3交换机结构
3.3.1基于总线结构
3.3.2共享存储器结构
3.3.3点—点连接交换机结构
3.3.4星型点—点连接交换机结构
3.4一个交换式集线器设计实例
3.4.1交换式集线器的体系结构
3.4.2系统数据流
3.4.3对连接请求信号的处理
3.53Com交换机结构
3.5.1BRASICA芯片系列介绍
3.5.2BRASICA芯片系列结构
3.5.3BRASICA芯片系列功能描述
第四章交换式以太网技术
4.1虚拟网技术
4.1.1VLAN的实现
4.1.2CoreBuilder3500虚拟网技术
4.1.3VLAN功能
4.1.4VLAN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4.2多媒体技术
4.2.1PACE技术
4.2.2信息流优先级
4.2.3组播技术
4.2.4资源预留协议(RSVP)
4.3三层交换与三层交换机
4.3.1FastIP技术
4.3.2第三代第三层交换机
4.4远程监测
4.4.1RMON
4.4.2RMONMIB
4.4.3RMON2MIB
4.4.4交换式网络中RMON的实现
4.4.53ComRMON实现技术
4.5网络安全
4.5.1网络设备访问控制
4.5.2数据访问控制
4.6策略驱动网络
4.6.1简易目录访问协议(LDAP)
4,6.2策略驱动网络
4.6.33Com策略驱动网络技术
4.7网络容错
4.7.1网络接口卡
4.7.2边缘交换机
4.7.3核心交换机
4.8吉比特以太网
4.8.1吉比特以太网性能优势
4.8.2吉比特以太网技术
第五章3Com网络接口卡
5.13Com网络接口卡技术
5.1.1网络接口卡对构建现代交换式网络的作用
5.1.2ParallelTasking:3Com提高NIC性能的专利技术
5.23Com网络接口卡(NIC)产品
5.2.1FastEtherLink—10/100BASE—TNIC
5.2.2FastEtherLinkXL和EtherLinkXL
5.2.3FastEtherLinkXLServerNIC
5.2.4GigabitEtherLinkServerNIC
第六章3Com以太网交换设备
6.1SuperStackIISwitch1100,3300
6.1.1产品概述
6.1.2产品功能
6.1.3网络控制
6.1.4RMON
6.1.5支持多媒体应用
6.1.6网络容错
6.1.7冗余电源连接
6.1.8安全
6.1.9设备升级及相应模块
6.2SuperStackIISwitch3900
6.2.1产品概述
6.2.2性能特性
6.2.3交换能力
6.2.4带宽管理
6.2.5管理
6.2.6Switch3900吉比特以太网扩展模块
6.2.7冗余电源
6.3SuperStackIISwitch9000
6.3.1产品概述
6.3.2性能特点
6.4SuperStackIISwitch9300
6.4.1产品概述
6.4.2性能特性
6.4.3交换能力
6.4.4带宽管理
6.4.5网络管理
6.4.6三层交换
6.5三层高性能交换机————CoreBuilder3500
6.5.1主要优势
6.5.2容易扩充性能并支持对不断增长着的网络的管理
6.5.3CoreBuilder3500交换机结构
6.5.4CoreBuilder3500特性
6.5.5网络互连
6.5.6CoreBuilder3500接口模块
6.5.7网络管理
6.5.8TranscendWare
6.6企业级交换机CoreBuilder9000
6.6.1企业级交换机CoreBuilder9000简介
6.6.2CoreBuilder9000结构概述
6.6.3新一代管理功能
6.7CoreBuilder9400
6.7.1性能特性
6.7.2多点链路合并(MPLA)技术
6.7.3传输距离
6.7.4GBIC扩展模块
6.8ATM网连接设备
6.8.1局部网仿真(LANE)
6.8.2ATM网连接设备
第七章交换式以太网设计实例
7.1交换式以太网设计原则
7.2校园网设计中的两种结构
7.2.1单个路由器结构
7.2.2多路由器结构
7.3工作组级交换式以太网方案
7.4校园网设计方案
7.5吉比特以太网设计方案
7.5.1工作组级吉比特以太网设计方案
7.5.2吉比特以太网校园网方案
7.6企业网设计方案
7.7一个实际校园网设计方案
7.7.1功能说明
7.7.2方案设计
7.7.3方案性能综述
7.8一个容错网络实例
7.8.1功能要求
7.8.2网络拓扑结构
7.8.3性能说明
7.9交换式以太网和ATM网互连方案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