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网络组建与管理计算机连网技术大全

计算机连网技术大全

计算机连网技术大全

定 价:¥39.00

作 者: (美)MarkA.Sportack等著;袁兆山等译
出版社: 西蒙与舒斯特国际出版公司
丛编项: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系列丛书
标 签: 计算机网络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1069027 出版时间: 1998-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37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分五个部分,共26章以及一个附录。书中全面介绍了网络基础、建立局域网、建立广域网、网络操作和网络技术术语等主题知识。在讨论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与应用技术,讨论局域网的组成与建造的同时,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因特网、内因网和外因网,网络性能管理,网络故障排查,数据安全等最先进的网络技术介绍给读者。本书是从事和打算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人员的非常有价值的资料,也是大专院校师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暂缺《计算机连网技术大全》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网络基础
    第1章 网络入门
    1.1网络发展史
    1.2标准化组织
    1.2.1ANSI
    1.2.2IEEE
    1.2.31S0
    1.2.4IEC
    1.2.5IAB
    1.30SI参考模型
    1.3.1第1层:物理层
    1.3.2第2层:数据链路层
    1.3.3第3层:网络层
    1.3.4第4层:传输层
    1.3.5第5层:会话层
    1.3.6第6层:表示层
    1.3.7第7层:应用层
    1.3.8模型的应用
    1.4网络基础
    1.4.1硬件部件
    1.4.2软件部件
    1.4.3用部件组装网络
    1.5小结
    第2章 局域网类型和拓扑结构
    2.1局域网附属设备
    2.1.1服务器类型
    2.1.2文件服务器
    2.1.3打印服务器
    2.1.4应用程序服务器
    2.2网络类型
    2.2.1对等网络
    2.2.2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2.2.3组合网络
    2.3局域网拓扑结构
    2.3.1总线型拓扑结构
    2.3.2环型拓扑结构
    2.3.3星型拓扑结构
    2.3.4交换式拓扑结构
    2.4 复杂的拓扑结构
    2.4.1菊花链
    2.4.2分层拓扑结构
    2.4.3分层的环型拓扑结构
    2.4.4分层的星型结构
    2.4.5分层的组合拓扑结构
    2.5局域网功能域
    2.5.1站点连接
    2.5.2服务器连接
    2.5.3广域网连接
    2.5.4主干连接
    2.5.5串行主干
    2.5.6分布式主干
    2.5.7层叠式主干
    2.5.8平行主干
    2.6小结
    第3章 物理层
    3.1 第一层:物理层
    3.1.1物理层功能
    3.1.2信号编码
    3.1.3带宽
    3.2距离限制
    3.2.1衰减
    3.2.2失真
    3.3物理传输介质
    3.3.1同轴电缆
    3.3.2双绞线
    3.3.3光缆
    3.4小结
    第4章 无线局域网
    4.1电磁频谱
    4.1.1频谱特性
    4.1.2带宽和频谱
    4.1.3研究电磁频谱的目的
    4.2无线局域网
    4.2.1无线站点连通性
    4.2.2无线对等连通性
    4.2.3无线集线器互连
    4.2.4无线网桥
    4.2.5无线传输技术
    4.2.6扩频无线电频率
    4.2.7单频带无线电频率
    4.2.8红外线传输
    4.2.9LASER传输
    4.3IEEE802.H标准
    4.3.1介质访问
    4.3.2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
    4.4小结
    第5章 数据链路层
    5.10SI第2层
    5.2帧
    5.3专用帧结构的发展
    5.3.1Xerox的PARC以太网的帧
    5.3.2DIX以太网的帧
    5.4IEEE802
    5.4.1IEEE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5.4.2IEEE802.2子网协议(SNAP)
    5.4.3IEEE802.3以太网帧
    5.4.4IEEE802.5令牌环
    5.5FDDI
    5.5.1FDDI的LLC帧结构
    5.5.2FDDI的SNAP帧结构
    5.6介质访问控制
    5.6.1基于竞争的介质访问
    5.6.2请求优先权介质访问
    5.6.3基于令牌的介质访问
    5.6.4802.5令牌环介质访问
    5.6.5FDDI介质访问
    5.7选择一个局域网技术
    5.7.1802.3以太网
    5.7.2802.5令牌环
    5.7.3FDDI
    5.7.4802.12VG-AngLAN
    5.8小结
    第6章 介质访问机制
    6.1介质访问
    6.1.1基于竞争的介质访问
    6.1.2半双工与全双工的比较
    6.1.3基于令牌的介质访问
    6.1.4请求优先权介质访问
    6.1.5在交换式局域网中的介质访问
    6.2小结
   第二部分 建造局域网
    第7章 以太网
    7.1以太网的发展
    7.2分层功能
    7.2.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7.2.2物理层功能
    7.3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
    7.3.110Base2
    7.3.210Base5
    7.3.310BaseT
    7.3.410BaseFL
    7.3.510BaseFOIRL
    7.3.6混合介质类型
    7.3.7IEEE802.3Ethernet帧
    7.4延迟预算
    7.4.1估算传输延迟
    7.4.2计算延迟
    7.5小结
    第8章 快速以太网
    8.1快速以太网
    8.1.1快速Ethernet的介质选择
    8.1.2100BaseTX
    8.1.3100BaseFX
    8.1.4100BaseT4
    8.1.5信号传输模式
    8.1.6网络最大直径
    8.1.7快速Ethernet小结
    8.2千兆位Ethernet
    8.2.1物理接口
    8.2.2还需要哪些新的内容
    8.2.3千兆位Ethernet能成为现实吗
    8.3小结
    第9章 令牌环网
    9.1概述
    9.2令牌环网的帧结构
    9.2.1令牌帧
    9.2.2数据帕
    9.2.3MAC管理帧
    9.2.4异常终止帧
    9.2.5填充序列
    9.3令牌环网
    9.3.1硬件
    9.3.2令牌环网的拓扑结构
    9.3.3动态的令牌环成员关系
    9.3.4现行监控器
    9.4令牌环的发展
    9.4.1交换机和专用令牌环
    9.4.2增加传输速度
    9.4.3它会工作吗
    9.5小结
    9.5.1令牌环的优点
    9.5.2令牌环的局限性
    第10章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10.1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概述
    10.1.1FDDI概述
    10.1.2FDDI的组成
    10.2建造FDDI网络
    10.2.1端口类型与连接方式
    10.2.2有效连接
    10.2.3FDDI的拓扑结构及其实现
    10.2.4网络规模
    10.3FDDI帕
    10.3.1数据帧
    10.3.2LLC数据帧
    10.3.3LLCSNAP数据帧
    10.3.4令牌帧
    10.3.5SMT帧
    10.4F0DI机制
    10.4.1站点初始化
    10.4.2环初始化
    10.5小结
    第11章 异步传输模式(ATM)
    11.1异步传输模式基础
    11.1.1ATM的虚拟连接
    11.1.2ATM的连接类型
    11.1.3八TM的传输速率
    11.1.4ATM的拓扑结构
    11.1.5ATM接口
    11.2八TM的参考模型
    11.2.1ArM的物理层
    11.2.2ArM适配层
    11.2.3ATM层
    11.2.4信元
    11.3局域网仿真
    11.4小结
    第12章 网络协议
    12.1网络协议概述
    12.2Internet协议,版本4(IPV4)
    12.2.1剖析TCP/IP
    12.2.2典型的IP操作
    12.2.3IP编址方案
    12.2.4IPv4小结
    12.3Internet协议 版本6(IPv6)
    12.3.1IPv6单点传送地址结构
    12.3.2IPv6过渡型单点传送地址结构
    12.3.3IPv6任意传送地址结构
    12.3.4IPv6多点传送地址结构
    12.3.5Ipv6小结
    12.4N0vell的IPX沼PX
    12.4.1剖析IPX/SPX
    12.4.2数据链路层和介质访问层
    12.4.3IPX编址
    12.4.4IPX/SPX小结
    12.5Apple公司的AppleTalk网络协议
    12.5.1剖析AppleTalk
    12.5.2A即1eTalk的编址方案
    12.5.3A即leTalk小结
    12.6NetBEUI
    12.7小结
   第三部分 建造广域网
    第13章 广域网
    13.1广域网技术
    13.2传输设备
    13.2.1电路交换设备
    13.2.2分组交换设施
    13.2.3信元交换设备
    13.2.4异步传输模式(ArM)
    13.3通信硬件的选择
    13.3.1用户提供的设备(CPE)
    13.3.2约定边缘媒介
    13.4互联网寻址
    13.4.1保证寻址的唯一性
    13.4.2带不同协议的网络互联
    13.5使用路径选择协议
    13.5.1距离向量路径选择
    13.5.2链接状态路径选择
    13.5.3混合路径选择
    13.5.4静态路径选择
    13.5.5选择协议
    13.6广域同的拓扑结构
    13.6.1对等型拓扑结构
    13.6.2环型拓扑结构
    13.6.3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13.6.4全网状拓扑结构
    13.6.5局部网状拓扑结构
    13.6.6.两层拓扑结构
    13.6.7三层拓扑结构
    13.6.8混合拓扑结构
    13.7设计广域网
    13.7.1广域网的性能指标
    13.7.2广域网的费用
    13.8小结
    第14章 租用线路
    14.1租用线路概述
    14.1.1多路复用技术
    14.1.2租用线路的优缺点
    14.1.3租用线路的拓扑结构
    14.2数字信号标
    14.2.1ANSI数字信号层
    14.2.2ITU的数字信号层
    14.2.3S0NET的载波系统
    14.3T-carrier系统
    14.3.1T-carrier服务
    14.3.2线路编码
    14.3.3帧格式
    14.4小结
    第15章 电路交换传输设备
    15.1交换56
    15.1.1交换56的一般用途
    15.1.2交换56技术
    15.2帧中继
    15.2.1帕中继与租用线路的比较
    15.2.2扩展型帧中继
    15.2.3持久虚拟电路与交换虚拟电路
    的比较
    15.2.4基本帧中继的格式
    15.2.5设计帧中继网络
    15.2.6UNI与NNI比较
    15.2.7CIR简介
    15.2.8帧中继网中的流量控制
    15.2.9语音传输帧中继(VoFR)
    15.2.10专用网、公用网和混合同
    15.2.11以ATM实现网络互连
    15.3异步传输模式(ATM)
    15.3.1异步传输模式(ATM)的历史
    15.3.2ATM的本质
    15.3.3八TM的连接
    15.3.4服务质量
    15.3.5信令
    15.3.6ATM电路的准备
    15.3.7迁移到ATM
    15.4小结
    第16章 分组交换传输设备
    16.1X.25协议
    16.1.1X.25的历史
    16.1.2X.25优缺点
    16.1.3X.25的应用
    16.1.4X.25与OSI参考模型的比较
    16.1.5几种不同类型的网络
    16.1.6X.26标准(REC1356)
    16.1.7迁移X.25
    16.2小结
    第17章 调制解调器和拨号技术
    17.1调制解调器工作原理
    17.1.1比特和波特
    17.1.2调制解调器的调制类型
    17.1.3异步与同步
    17.2标准调制解调器接口
    17.3ITU-T(CCITT)调制解调器标准
    17.4调制解调器和Micros0ft网络
    17.5小结
    第18章 远程访问服务
    18.1远程访问的历史
    18.1.120世纪70年代
    18.1.220世纪80年代
    18.1.390年代的主要趋势
    18.2建立远程连接
    18.2.1开发协议标准
    18.2.2AT指令系统
    18.2.3RAS连接协议
    18.2.4会话的建立
    18.2.5TCP/IP访问协议
    18.3远程访问传输服务
    18.4WindowsNT的RAS功能
    18.4.1LAN中作为网关/路由器使用
    的RA3
    18.4.2使用RAS为拨号入网用户
    提供Internet访问
    18.5N0vell公司NetWare连接软件
    的RAS功能
    18.6Banyan系统的RAS功能
    18.7RAS的安全问题
    18.7.1口令保护
    18.7.2拨号装置
    18.7.3回叫系统
    18.8小结
    第19章 内因网和外因网
    19.1内因网
    19.1.1Web的特点
    19.1.2什么是内因网
    19.2外因网
    19.2.1开放型协议存在的问题
    19.2.2无连接协议中存在的问题
    19.2.3开放型协议和外因网存在
    的问题
    19.2.4外因网的安全规则
    19.2.5我是否在浪费时间
    19.3虚拟专用网
    19.3.1由通信公司提供的VPN
    19.3.2建立隧道
    19.4小结
   第四部分 网络操作
    第20章 网络操作系统
    20.1网络操作系统的历史
    20.1.1Novell统领网络市场
    20.1.2新的竞争对手
    20.1.3Micros0ft开始掌握大局
    20.1.4目前的情况
    20.1.5网络操作系统的传统服务项目
    20.2Banyan网络操作系统
    20.2.1VINES的应用和服务
    20.2.2VINES支持的标准
    20.2.3VINES的优缺点
    20.3Novell的NetWare
    20.3.1NetWare的特点
    20.3.2NetWare支持的标准
    20.3.3NetWare的优缺点
    20.4Micr0s0ftWindowsNT
    20.4.1WindowsNT的特点
    20.4.2WindowsNT支持的标准
    20.4.3WindowsNT的安全性
    20.4.4WindowSNT的优缺点
    20.5 小结
    第21章 网络管理
    21.1什么是网络管理
    21.2网络帐号管理
    21.2.1用户帐号
    21.2.2用户组帐号
    21.2.3多次注册
    21.3资源管理
    21.3.1硬件资源
    21.3.2磁盘容限
    21.3.3文件和目录
    21.3.4软件安装和升级
    21.3.5网络打印
    21.4管理工具
    21.4.1Microsoft的网络管理工具
    21.4.2零管理
    21.4.3Microsoft管理控制台
    21.5小结
    第22章 网络性能管理
    22.1潜在的网络性能问题
    22.1.1物理层的问题
    22.1.2网络通信问题
    22.1.3地址解析问题
    22.1.4网络互连问题
    22.2工具和技术
    22.2.1Ping工具
    22.2.2Tracer0ute工具
    22.2.3WindowsNT性能监控器
    22.2.4网络分析器
    22.2.5硬件故障诊断
    22.3小结
    第23章 数据安全性
    23.1网络和数据安全规划
    23.1.1安全性等级
    23.1.2安全策略
    23.1.3工作组、域和托管
    23.1.4四种域模型
    23.1.5Windows95下的安全性设置
    23.1.6口令的共享
    23.1.7对WindowsNT下的安全性
    设置
    23.1.8C2标准
    23.1.9审核
    23.1.10无盘工作站
    23.1.11加密
    23.1.12病毒防护
    23.2小结
    第24章 数据完整性
    24.1保护操作系统
    24.1.1安装过程
    24.1.2维护技术
    24.2硬件的保护
    24.2.1不间断供电
    24.2.2环境因素
    24.2.3物理安全性
    24.2.4 硬件冗余
    24.3保护用户数据
    24.3.1备份数据
    24.3.2冗余磁盘存储
    24.4实现数据完整性计划
    24.5关于数据完整性的一封短信
    24.6小结
    第25章 问题预防
    25.1预防性网络控制操作
    25.1.1预防性网络控制操作的
    应用程序
    25.1.2同络测试、基线和监视
    25.1.3优化现有的网络控制操作
    25.2预防性网络灾难操作
    25.2.1预防性网络灾难操作的应用
    25.2.2测试灾难恢复操作和策略
    25.2.3优化现有网络灾难后的
    恢复操作
    25.3小结
    第26章 故障排查
    26.1逻辑故障分离
    26.1.1确定优先权
    26.1.2收集有关信息
    26.1.3确定可能的原因
    26.1.4单元测试和分离
    26.1.5研究和评价结果
    26.1.6记录结果和过程
    26.2常见的联网问题
    26.2.1物理介质
    26.2.2网络接口卡(NIC)
    26.2.3网络接口卡NIC配置参数
    26.2.4网络协议失配
    26.2.5网络拥挤
    26.2.6广播风暴
    26.2.7电源问题
    26.2.8服务器问题
    26.3收集信息的工具
    26.3.1数字电压表
    26.3.2时域反射计
    26.3.3示波器
    26.3.4高级电缆测试器
    26.3.5协议分析器
    26.3.6网络监视器
    26.3.7性能监视器
    26.4帮助性资源
    26.4.1销售商技术的支持
    26.4.2Internet新闻组和邮件发送清单
    26.4.3下载站点
    26.4.4杂志和技术期刊
    26.4.5MicrosoftWindowsNT硬件软件
    兼容性清单
    26.4.6Micros0ft技术信息网
    26.4.7Microsoft联机知识库
    26.4.8WindowsNT服务器资源
    工具包
    26.5小结
   第五部分 附录
    技术术语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