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文书写作法律意见书的研究与制作(律师业务必备)

法律意见书的研究与制作(律师业务必备)

法律意见书的研究与制作(律师业务必备)

定 价:¥48.00

作 者: 张庆,刘宁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法律综合

ISBN: 9787503646928 出版时间: 2004-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310 字数: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上编法律意见书的定义及制作意义一、法律意见书的定义1(一)介绍几种提法1(二)阅读几篇例文3(三)进行几点议论26(四)辨析几种文书29(五)归纳几个要素30(六)提出一个定义31二、法律意见书的制作意义32(一)对委托人的意义32(二)对律师事务所的意义32中编法律意见书的制作一、法律意见书的样式33(一)首部341标题342主送对象343案由344审查材料345调查活动35(二)正文部分361本案当事人362基本事实383法律分析384解决方案395结论39(三)尾部391声明392署名403成文日期40二、法律意见书事实部分的制作41(一)内容完整421运用背景材料422显示因果关系463注明真假虚实464剔除多余事项49(二)表述完备541不要漏掉必要情节542写出争议焦点所在563重点写清关键细节604无可奈何的不完备62(三)时间为序631按不同来源的材料分别表述642按不同性质的材料分别表述683按不同事实的材料分别表述724按不同时段的材料分别表述735以委托人现有意向起始表述76(四)特别交待781某一事件纵向发展中的横向关系782某一当事人纵向发展中的自身变化823关键材料置于特殊位置加以提示85(五)详略得当一871把握表述重点872注意重点变化903注意选材、剪裁934力求行文简约97(六)叙引结合1001运用“引用”叙述事实1002“引用”须讲规范1031、法律意见书法律分析部分的制作106(一)严格依法1081不无原则地迎合委托人心理1092要为委托人着想1133注意宣传法律知识117(二)法律分析之前提1231明确重要概念1232明确法律适用1273明确分析范围132(三)分析方法1401抓准关键,重点分析1402分清主次,先后分析146(1)先实体问题后程序问题146(2)先程序问题后实体问题1523理顺关系,全面分析155(四)论证的方法与层次1591论证方法159(1)演绎法160(2)归纳法164(3)因果论证法164(4)类比论证法164(5)对比论证法1642论证层次164(1)“总提分论”或“分论综合”165(2)并列1703层层推进或以退为进176(五)关于假设分析1811假设须有基础1822假设分析须有倾向186(六)法律分析中的失误1911掉以轻心,用语武断1912“旁征博引”,节外生枝1993“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205下编法律意见书的分类制作一、审查类法律意见书――不同审查对象的法律意见书2071合同(协议)审查法律意见书2082方案审查法律意见书2123项目审查法律意见书232二、刑事案件法律意见书――不同身份委托人的法律意见书2401受犯罪嫌疑人或其近亲属委托出具的法律意见书2402受刑事案件被害人、被害人家属和被害单位委托出具的法律意见书252三、民事案件法律意见书――不同诉讼程序的法律意见书2571诉讼程序启动前出具的法律意见书2582第一审程序中出具的法律意见书2673第一审程序后出具的法律意见书2714第二审程序中出具的法律意见书2825第二审程序后出具的法律意见书2896再审程序后出具的法律意见书2997执行程序中出具的法律意见书307四、行政案件法律意见书――不同范畴案件的法律意见书3181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的法律意见书一3182国家赔偿案件的法律意见书323五、复杂案件法律意见书――不同性质交叉案件的法律意见书3401民事案件与行政案件交叉的法律意见书3412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交叉的法律意见书352附带评析:1“重复”辞格,成功运用452相互关系,有欠交待453言多语失,节外生枝584情况了解不够,行文事倍功半595繁筒得当,重点突出716首“尾”呼应,以利分析787运用“顶针”,风格明快928紧扣案件事实,把握叙述起点1039既“在其位”,必“谋其政”10310对比论证,是非分明14511遣词要准,造句要通15212法理、事实,紧密结合15913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序16914重点问题,一以贯之17515选好角度,增强气势18016首尾呼应,强化论点18117数字使用,需要规范21118认真审核,杜绝笔误25219措辞平和,稳定情绪29920有呼无应,留下遗憾32321说明有力,利于议论33922未作交待,文气大减339

作者简介

  张庆律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1986年取得律师资格并开始从事兼职律师工作;自1994年7月开始从事专职律师工作,现为北京市公元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律师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公司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校外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联合导师。张庆律师擅长公司法、破产法和合同法等律师业务,主持并参与过众多涉及投资、证券、金融、并购等项目的法律服务及相关法律业务,并曾代理过大量民事、经济案件和其他有重大影响的诉讼案件。张庆律师曾于1984年至1994年间就职于司法部公证律师司,曾任副处长、处长;并于2001年至2005年间任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

图书目录

上编 法律意见书的定义及制作意义
 一、法律意见书的定义
  (一)介绍几种提法
  (二)阅读几篇例文
  (三)进行几点议论
  (四)辨析几种文书
  (五)归纳几个要素
  (六)提出一个定义
 二、法律意见书的制作意义
  (一)对委托人的意义
  (二)对律师事务所的意义
中编 法律意见书的制作
 一、法律意见书的样式
  (一)首部
   1.标题
   2.主送对象
   3.案由
   4.审查材料
   5.调查活动
  (二)正文部分
   1.本案当事人
   2.基本事实
   3.法律分析
   4.解决方案
   5.结论
  (三)尾部
   1.声明
   2.署名
   3.成文日期
 二、法律意见书事实部分的制作
  (一)内容完整
   1.运用背景材料
   2.显示因果关系
   3.注明真假虚实
   4.剔除多余事项
  (二)表述完备
   1.不要漏掉必要情节
   2.写出争议焦点所在
   3.重点写清关键细节
   4.无可奈何的不完备
  (三)时间为序
   1.按不同来源的材料分别表述
   2.按不同性质的材料分别表述
   3.按不同事实的材料分别表述
   4.按不同时段的材料分别表述
   5.以委托人现有意向起始表述
  (四)特别交待
   1.某一事件纵向发展中的横向关系
   2.某一当事人纵向发展中的自身变化
   3.关键材料置于特殊位置加以提示
  (五)详略得当
   1.把握表述重点
   2.注意重点变化
   3.注意选材、剪裁
   4.力求行文简约
  (六)叙引结合
   1.运用“引用”叙述事实
   2.“引用”须讲规范
 三、法律意见书法律分析部分的制作
  (一)严格依法
   1.不无原则地迎合委托人心理
   2.要为委托人着想
   3.注意宣传法律知识
  (二)法律分析之前提
   1.明确重要概念
   2.明确法律适用
   3.明确分析范围
  (三)分析方法
   1.抓准关键,重点分析
   2.分清主次,先后分析
    (1)先实体问题后程序问题
    (2)先程序问题后实体问题
   3.理顺关系,全面分析
  (四)论证的方法与层次
   1.论证方法
    (1)演绎法
    (2)归纳法
    (3)因果论证法
    (4)类比论证法
    (5)对比论证法
   2.论证层次
    (1)“总提分论”或“分论综合”
    (2)并列
   3.层层推进或以退为进
  (五)关于假设分析
   1.假设须有基础
   2.假设分析须有倾向
  (六)法律分析中的失误
   1.掉以轻心,用语武断
   2.“旁征博引”,节外生枝
   3.“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下编 法律意见书的分类制作
 一、审查类法律意见书——不同审查对象的法律意见书
  1.合同(协议)审查法律意见书
  2.方案审查法律意见书
  3.项目审查法律意见书
 二、刑事案件法律意见书——不同身份委托人的法律意见书
  1.受犯罪嫌疑人或其近亲属委托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2.受刑事案件被害人、被害人家属和被害单位委托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三、民事案件法律意见书——不同诉讼程序的法律意见书
  1.诉讼程序启动前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2.第一审程序中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3.第一审程序后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4.第二审程序中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5.第二审程序后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6.再审程序后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7.执行程序中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四、行政案件法律意见书——不同范畴案件的法律意见书
  1.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的法律意见书
  2.国家赔偿案件的法律意见书
 五、复杂案件法律意见书——不同性质交叉案件的法律意见书
  1.民事案件与行政案件交叉的法律意见书
  2.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交叉的法律意见书
 附带评析:
  1.“重复”辞格,成功运用
  2.相互关系,有欠交待
  3.言多语失,节外生枝
  4.情况了解不够,行文事倍功半
  5.繁简得当,重点突出
  6.首“尾”呼应,以利分析
  7.运用“顶针”,风格明快
  8.紧扣案件事实,把握叙述起点
  9.既“在其位”,必“谋其政”
  10.对比论证,是非分明
  11.遣词要准,造句要通
  12.法理、事实,紧密结合
  13.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序
  14.重点问题,一以贯之
  15.选好角度,增强气势
  16.首尾呼应,强化论点
  17.数字使用,需要规范
  18.认真审核,杜绝笔误
  19.措辞平和,稳定情绪
  20.有呼无应,留下遗憾
  21.说明有力,利于议论
  22.未作交待,文气大减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