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民族史志彝人的信仰世界:凉山彝族宗教生活田野报告

彝人的信仰世界:凉山彝族宗教生活田野报告

彝人的信仰世界:凉山彝族宗教生活田野报告

定 价:¥24.50

作 者: 巴莫阿依著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 西部田野书系
标 签: 人口学

ISBN: 9787219047156 出版时间: 2004-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2cm 页数: 133 字数:  

内容简介

  想必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田野”的涵义,但学术界常用的“田野研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田地”“山野”研究,而更充满着独特的文化意蕴,正如台湾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所指出的:“广义而言,所有的实地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各种问卷测验的施行、考古学实地发掘、民族学调查考察等都属之。”因此,所谓的“文化田野”,主要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过程和结果。文化乃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虽然成为一个“地球村”,但文化上的隔膜却依然存在。因此,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之间所存在的碰撞和整合,使得对于文化特别是底层文化的关注、跨文化生存和跨文化思考成为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主题。不少学人多年来一直坚持进行以文化为主题的田野考察研究,并希望能有机会把自己在田野考察研究过程中的文化思考和生命感悟表达出来,恰好广西人民出版社亦有同样的出版意向,于是,经过交流和讨论,一套《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就得以问世了。《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采用学术随笔的写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来自田野的文化信息。在注重细节真实和情节生动的同时讲求文字简洁流畅;对图片的处理,力求用有形的设计来表现无形的语言,使图片和文字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统一。本丛书讲述的是在田野考察中发生的故事与感受,记录的是在田野考察中采访的人和事。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让田野中的人与物活起来,让田野中的景和情动起来,读者听到的不再是调查者个人的独白,还能听到来自访谈对象的声音;读者了解到的不仅是调查者考察的结果,还能看到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在考察中的互动与交流,并带给读者许许多多来自田野的文化信息以及强烈的心灵共鸣,从而使读者能够跟随作者一起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鉴于内容的丰富多彩,根据丛书的具体情况,我们把其分为国内及海外两大部分,其中国内部分又分为“东部”和“西部”,这样,就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西部田野书系》、《文化田野?嘉南盗写允椤ざ刻镆笆橄怠泛汀段幕镆巴嘉南盗写允椤ずM饩迪袷橄怠贰?用我的脚你的眼,用你的心我的心,走进田野,感触文化。巴莫阿依,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她与同是研究生、博士生的另外两姊妹组成的“巴莫姊妹彝学小组”将本民族的文化介绍给世界。巴莫阿依在无数次的田野调查中一定会像她所记录的那样,对一个个灰蒙的村寨和纯朴、厚道的彝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愿望。她在《与美国木嘎做田野调查》中就向世界介绍凉山的今天与未来。巴莫阿依选择的是让世界了解凉山、了解彝人的道路。阿依说起初对彝族文化也并不了解,是父亲帮助她们选择了这条道路,她至今还记得父亲说过的那句改变她命运的那句话:“在把西昌建设成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还要把西昌建设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新型的现代化城市。”巴莫阿依的父亲巴莫尔哈曾经做过凉山州的副州长,他对凉山州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对子女的期望也不同于一般家长。大女儿巴莫阿依和二女儿毕业以后都分配回凉山州的政府部门工作,按理说,80年代初,彝族女性大学生还比较少,从政是完全可能的,可巴莫却对她们说:我们彝族不缺几个处长局长,缺的是专家学者和教授。于是已经工作的两个女儿又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去年双双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1991年,巴?止睦雠橹鹆恕鞍湍⒚靡脱∽椤薄<改曛校忝冒仙缴嫠髁舜罅恳妥迕袼椎鞑椋闯隽诵矶嘧ㄖ0湍⒁阑故堑诙旃室脱Щ嵋榈姆⑵鹑酥唬堑谌旃室脱Щ嵋榈闹葱兄飨H绻瞪细鍪兰桶司攀甏笠脱а芯砍侍咸洗蠛又疲敲矗湍脱ф⒚眯∽槭瞧渲兄匾牧α恐弧?巴莫阿依说,传统是条流动的河。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发展、壮大,既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扬弃、吸纳的过程。要有开放的心态拥抱中国的、世界的先进文化,而不是固步自封。因为只有在比较的视野中,才能更彻底了解自己。位于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群山绵延,峡谷纵深,不仅形成了峻厉的自然景致,更孕育出一幅壮美的文化景观。本书作者以散记的笔法与随文配图的形式,再现凉山彝人祭祀祖先神灵、禳除魔鬼邪怪的心性信仰与仪式画卷,展示独特的仪式经书和精美的宗教法具,传递祭司毕摩招魂祈福的诵经声和萨满苏尼送鬼治病的击鼓声。书中还生动地记录了作者16年来多次长期在家乡进行宗教田野考察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与深切的感受。《彝人的信仰世界》将为您展现一个独特民族的独特的信仰的世界。

作者简介

  巴莫阿依,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她与同是研究生、博士生的另外两姊妹组成的“巴莫姊妹彝学小组”将本民族的文化介绍给世界。巴莫阿依在无数次的田野调查中一定会像她所记录的那样,对一个个灰蒙的村寨和纯朴、厚道的彝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愿望。她在《与美国木嘎做田野调查》中就向世界介绍凉山的今天与未来。巴莫阿依选择的是让世界了解凉山、了解彝人的道路。阿依说起初对彝族文化也并不了解,是父亲帮助她们选择了这条道路,她至今还记得父亲说过的那句改变她命运的那句话:“在把西昌建设成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还要把西昌建设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新型的现代化城市。”巴莫阿依的父亲巴莫尔哈曾经做过凉山州的副州长,他对凉山州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对子女的期望也不同于一般家长。大女儿巴莫阿依和二女儿毕业以后都分配回凉山州的政府部门工作,按理说,80年代初,彝族女性大学生还比较少,从政是完全可能的,可巴莫却对她们说:我们彝族不缺几个处长局长,缺的是专家学者和教授。于是已经工作的两个女儿又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去年双双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1991年,巴莫又鼓励三个女儿组织起了“巴莫姊妹彝学小组”。几年中,三姐妹跋山涉水作了大量彝族民俗调查,写出了许多专著。巴莫阿依还是第二届国际彝学会议的发起人之一,是第三届国际彝学会议的执行主席。如果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彝学研究呈滔滔大河之势,那么,巴莫彝学姊妹小组是其中重要的力量之一。巴莫阿依说,传统是条流动的河。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发展、壮大,既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扬弃、吸纳的过程。要有开放的心态拥抱中国的、世界的先进文化,而不是固步自封。因为只有在比较的视野中,才能更彻底了解自己。

图书目录

总序
一、踏上遥遥田野路
1 回归凉山
 2 走进田野
 3 生育魂的震撼
 4 夜宿羊圈楼
 5 与跳蚤“搏斗”
 6 加入哭丧行列
 7 忘情银厂
 8 忧虑
二、寻听喃喃诵经声
 1 与妹妹访萨达
 2 毕摩世家的传人
 3 毕摩阿史拉则的法具
 4 幸存的白布经书
 5 甘洛学毕情愫
 6 做一回仪式主人
 7 活丧礼上“历险”记
 8 著名苏尼维古的故事
 9 人血咒书之谜团
三、追随毕摩游毕忙
 1 “底毕”毕摩吉克涅杜
2 关于“游毕”的对话
3 “毕”来的妻子
4 尔伙的治病仪式
5 咒鬼治病的程序
6 毕摩也有狼狈时
7 平川游毕感怀
四、送灵回归祖源地
1 人死归祖
2 送灵毕摩
3 “马都果”把灵做灵
4 “特依聂”纸祭
5 送灵牺牲
6 神枝的仪式
7 祛病祓祟度祖灵
8 求育与交媾巫术
9 送灵
10 魂兮归来
五、访毕深入毕源头
1 嘎多尔姑访尔莫
2 打牛的礼遇
3 瓦莫村的吉克毕摩们
4 毕摩的女儿晚过门
5 诅咒名毕的利舌
6 电报约请毕摩
7 小毕徒拉吉
8 利木美姑毕源头
后记 【媒体评论】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