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建筑史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

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

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

定 价:¥18.30

作 者: 戴志坚著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211043743 出版时间: 2003-01-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1cm 页数: 320页 字数:  

内容简介

  《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包括南方民系与闽海系民居建筑、自然条件对闽台民居建筑的影响、闽台社会形态与闽台民居建筑的关系、闽台民居建筑的类型与流派、泉州民居建筑与台湾泉州派民居、漳州民居建筑与台湾漳州派民居、客家民居建筑与台湾客家派民居、台湾原住民居建筑、闽台民间匠师与民居建筑工艺等九章内容。《闽台关系文化丛书》是一部工程浩大的丛书,是由福建人文科学界专家学者撰写,由台湾文化研究专家、福建社科院博士生导师刘登翰研究员、福建师大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林国平教授主编,并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套丛书共有十一本,包括《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先民文化探源》、《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闽台教育的交融与发展》、《闽台民间民俗》、《闽台民间信仰源流》、《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闽台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变迁》、《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闽台闽南语民歌研究》等十一本,共长达三百多万字。该丛书立足闽台文化,放眼两岸关系和中华文化,是以闽台为中心,以文化为重点,来论析两岸关系的一套系列著作。唐树备指出,由于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了半个世纪之久,尽管台湾文化由于历史原因受欧美等西方文化影响,但根是中华文化,也是福建传过去的文化。他说,这套系统研究闽台文化的丛书,突出了闽台文化关系中的“源”和“缘”,通过揭示“闽台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根共源”的密切亲缘关系,以更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作者简介

  戴志坚,男,1956年1月出生,文化程度大学,中共党员,历任蓬莱县下乡知青、园艺场工人,部队战士、副班长,蓬莱纺织机械厂工人、一中教师、市委党史办干事,烟台市委办秘书、副科级秘书、副科长、科长,市保密局(保密办)局长(主任),市委办副主任,2000年12月任中共烟台市委副秘书长,拟兼任烟台市档案馆(局)党组书记。

图书目录

结论
第一章 南方民系与闽海系民居建筑
第一节 民系、南方民系、闽海系
一 民系
二 南方民系
三 闽海系
第二节 闽台民居建筑分类
一 研究民居建筑分类方式的原因
二 闽海系民居建筑分类
三 客家系民居建筑分类
第三节 闽海系各区建筑文化与特色
一 闽南区建筑文化与特色
二 莆仙区建筑文化与特色
三 闽东区建筑文化与特色
四 闽北区建筑文化与特色
五 闽中区建筑文化与特色
六 台湾区建筑文化与特色
第二章 自然条件对闽台居建筑的影响
第一节 地理条件与闽台民居建筑
第二节 气候条件与闽台民居建筑
第三节 地方建筑材料与闽台民居建筑
一 木材
二 泥土
三 石材
四 砖
第三章 闽台社会形态与闽台民居建筑的关系
第一节 闽台家族社会形态分析
一 家族概念与家族形成渊源
二 形成家族制度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福建派风水理论形成及其对闽台民居建筑的影响
一 风水学上的两大流派
二 福建派风水理论
三 风水理论对闽南民居建筑的影响
四 风水理论对台湾民居建筑的影响
第四章 闽台民居建筑的类型与流派
第一节 闽台民居建筑类型构成的要素
一 厅堂
二 住房
三 庭院
第二节 福建汉人民居建筑主要类型
一 “一明二暗”型
二 “四合中庭”型
三 “三合天井”型(三间两廊)
四 “方圆土楼”型
五 “土堡围屋”型
六 “竹筒屋”型
第三节 台湾汉人民居建筑主要类型
一 一条龙式
二 单伸手式
三 三合院式
四 四合院式
五 多护龙式
六 多院落式
七 街屋式
第四节 台湾民居建筑的流派
一 台湾民间匠师来自闽粤
二 泉州、漳州、客家各派建筑的区别
第五章 泉州民居建筑与台湾泉州派民居
第一节 泉州人过台湾
第二节 泉州原乡民居建筑
一 泉州亭店杨阿苗宅
二 泉州老范志吴宅
三 南安官桥蔡资深宅
四 南安石井中宪第
五 泉州后城蔡宅
六 惠安山腰黄素石楼
七 泉州中山路骑楼
第三节 台湾泉州派民居建筑
一 台北林安泰厝
二 台北大龙峒陈悦记
三 台南麻豆林宅
四 彰化鹿港街屋
第六章 津州民居建筑与台湾漳州派民居
第一节 漳州人过台湾
第二节 漳州原乡民居建筑
一 漳浦提督府蓝宅
二 漳浦赵家城
三 华安二宜楼
四 漳浦锦江楼
第三节 台湾漳州派民居建筑
一 台中雾峰林宅顶厝
二 台中雾峰林宅下厝官保第
三 台中吴宅
四 竹山林宅敦本堂
五 板桥林本源旧大厝
六 板桥林本源五落新大厝
七 板桥林本源庭园
第七章 客家民居建筑与台湾客家派民居
第一节 客家人过台湾
第二节 客家原乡民居建筑
一 福建客家土楼
二 客家围垅屋
三 闽西“九厅十八井
第三节 台湾客家派民居建筑
一 台湾客家民居建筑特点
二 台湾客家民居建筑实例
第八章 台湾台湾原信民民建筑
第一节 原住民民居建筑概论
第二节 九族的建筑
一 雅美族的建筑
二 阿美族的建筑
三 排湾族的建筑
四 布农族的建筑
五 邹族的建筑
六 泰雅族的建筑
七 赛夏族的建筑
八 鲁凯族的建筑
九 卑南族的建筑
第九章 闽台民间匠师与民居建筑工艺
第一节 台湾民间建筑匠师
一 台湾石匠师
二 台湾剪粘与交趾陶匠师
三 两岸匠师的竞技——对场
第二节 台湾民居建筑的著名匠师
一 泉州派大木匠师——王益顺
二 漳州派大木匠师——陈应彬
第三节 闽台民居建筑的主要工艺
一 石雕
二 木雕
三 泥塑
四 剪粘
五 交趾陶
六 水车垛
附录一 一座传统建筑的建造过程
附录二 民居建筑基本构成名词
附录三 台湾省主要民居及祠堂简况
附录四 台湾民居建筑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