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化学导论

环境化学导论

环境化学导论

定 价:¥24.80

作 者: 王麟生等编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561723203 出版时间: 2001-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231 字数:  

内容简介

  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环境化学主要包括环境分析化学,大气、水体、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等。《环境化学导论(第2版)》主要阐述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影响的化学物质在大气、水和土壤中的产生、迁移、转化、积累和毒害,主要环境污染物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扼要论述了污染防治化学的一些内容,介绍了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的基本原理;而对于环境分析化学这部分内容,因另有较多的专著和教材论及,《环境化学导论(第2版)》限于篇幅,基本上就不涉及了。《环境化学导论(第2版)》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介绍自然圈层、环境生态和物质循环等基本概念,同时介绍了当今世界和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环境中的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以及污染防治的基本对策,特别是介绍了绿色化学的概念;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介绍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和转化规律,尤其是对人体危害严重的各种烟雾和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危害,二氧化碳增多形成的温室效应和地球臭氧层的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简单介绍了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防治;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在溶液平衡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重金属、化学农药等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存在、化学转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介绍了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迁移、转化和归宿以及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效应及其处理。环境保护意识,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有的社会意识和科学意识。环境教育已经成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刻不容缓。《环境化学导论(第2版)》的主要对象是高等学校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可以作为广大中学教师和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环境化学虽然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近年来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我们力求在《环境化学导论(第2版)》中对此有所反映。

作者简介

暂缺《环境化学导论》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化学和环境
1.1 环境的化学污染
1.2 化学污染物的危害
1.3 绿色化学及其研究
第二节 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和特点
第三节 环境生态学基础和物质循环
3.1 环境的自然圈层
3.2 环境生态学基础
本章思考题和练习题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1.1 大气的组成
1.2 大气的结构
1.3 大气能量吸收与发射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与污染源
2.1 大气污染源
2.2 大气污染物
第三节 大气光化学反应
3.1 光子的能量与分子能级
3.2 光化学反应原理
3.3 污染大气中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第四节 污染大气中的自由基反应
4.1 自由基的形成和反应
4.2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的来源
第五节 气溶胶化学
5.1 气溶胶的定义
5.2 气溶胶的分类
5.3 气溶胶污染的危害
第六节 大气硫氧化物化学
6.1 大气中的硫氧化物
6.2 二氧化硫的均相氧化
6.3 二氧化硫的非均相氧化
第七节 氮氧化物的化学
7.1 大气中的N20
7.2 N0的产生
7.3 NO2的形成和光解
7.4 HN03和HN02的形成
第八节 光化学烟雾
8.1 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
8.2 臭氧和光化学氧化剂
8.3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化学特征
8.4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反应机制
8.5 光化学烟雾的控制
第九节 酸雨
9.1 降水的酸度
9.2 酸雨的形成
9.3 降水的化学组成和离子平衡
9.4 酸雨的危害
9.5 酸雨的防治
第十节 大气中的碳化合物
10.1 一氧化碳
10.2 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
10.3 其他温室气体和地球气候的变化
第十一节 平流层化学
11.1 卤素及其化合物
11.2 大气污染物对平流层臭氧层的破坏
11.3 南极臭氧洞的成因
第十二节 室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护
第十三节 大气污染的防治
13.1 大气质量标准
13.2 空气污染预报
13.3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本章思考题和练习题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一节 天然水体的组成和性质
1.1 地球上的水资源
1.2 我国水资源及其利用中的问题
1.3 水的组成和结构
1.4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5 天然水的分类和成分
第二节 水体污染和污染物
2.1 无毒污染物
2.2 有毒污染物
2.3 污染物质在天然水中的运动过程
第三节 天然水的酸碱平衡
3.1 天然水的pH
3.2 天然水体的碳酸平衡
3.3 天然水的碱度和酸度
第四节 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
4.1 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存在和影响
4.2 重金属污染元素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
第五节 几种重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的水环境化学
5.1 汞
5.2 镉
5.3 铅
5.4 铬
5.5 砷
第六节 水体的氮、磷污染和富营养化
6.1 引起富营养化的物质
6.2 氮和磷在水体中的存在及其形态
6.3 氮和磷的发生源
6.4 氮、磷污染的危害性
6.5 富营养化的防治
第七节 有机污染物的水环境化学
7.1 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7.2 有机物的化学降解反应
7.3 有机物的生化降解反应
7.4 有机物的光化降解反应
第八节 水污染防治
8.1 水质量标准
8.2 控制水体污染
8.3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8.4 水污染处理基本工艺流程
本章思考题和练习题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和性质
1.1 土壤的形成
1.2 土壤的组成
1.3 土壤的性质
第二节 土壤的化学污染
2.1 土壤污染源和土壤污染物
2.2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
2.3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行为
2.4 固体废弃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5 稀土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效应
第三节 土壤污染的防治
3.1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3.2 增加土壤环境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3.3 其他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本章思考题和练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