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文化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3~2004)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3~2004)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3~2004)

定 价:¥580.00

作 者: 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编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互连网络 研究报告 中国 2003~2004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5123572 出版时间: 2004-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7cm 页数: 914 字数:  

内容简介

《报告》显示,2003年我国互联网行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势头趋于强劲。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核心网络技术以及关键网络设备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取得一系列突破,网络经济出现重大转机。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朝着积极、稳健、务实的方向大踏步迈进。本年度《报告》分为发展环境篇、应用篇、资源篇、技术篇、统计报告篇和附录篇共6篇30章,包含近50份专题研究报告,共计140万字。《报告》对2003年度我国互联网发展环境、互联网应用与服务、互联网信息资源建设、互联网技术创新等各大领域的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和介绍。“环境篇”包括2003年我国互联网发展趋势、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规划、政府与互联网、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分析、网络设备与产品、互联网服务的管理、互联网标准、网络知识产权共8章;“应用篇”包括企业信息网络化、农业信息网络化、网上银行建设与应用、证券业信息网络化、网络出版、互联网内容服务、网络媒体、互联网域名服务与管理、互联网其他应用与管理(包括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网络教育、网上采购、网上人才中介、电子邮件服务、反垃圾邮件行动等)共9章;“资源篇”包括互联网资源开发共享与管理状况、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网上博物馆、信息网络专门人才培养与需求、管理状况共4章;“技术篇”包括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互联网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状况2章;“统计报告篇”包括200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互联网信息资源调查报告、区域互联网发展状况分析报告、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以及港、澳、台三地的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共7章;“附录篇”包括200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新颁布的互联网政策法规、2003年我国电信业竞争力报告、通信行业发展状况及主要统计指标、国外信息网络行业发展概括及统计指标等内容。与第一卷相比,本年度《报告》内容更加新颖、更加丰富,有一半的章节是新增内容,如2003年互联网发展趋势、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规划、政府与互联网、互联网标准、网络知识产权、农业信息网络化、网上银行建设与应用、证券业信息网络化、网络出版、互联网域名服务与管理、互联网资源开发共享与管理状况、网上博物馆、信息网络专门人才培养与需求、我国区域互联网发展状况分析、全球信息网络行业发展概括及统计指标等内容。同时本年度《报告》包含的信息总量也有大幅度增加,仅统计和分析图表就达900多份,资料更加丰富详实,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进一步提高。来自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许多机构的专门人士共60多人参与了本《报告》的编写。《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是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年度报告,该《报告》第一卷于2003年8月出版,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有关互联网的综合性专门研究报告。该《报告》可以用作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的参考,用作国内IT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更加有助于国内外投资机构准确判断我国互联网产业市场发展趋势和进行市场定位,还有助于国内外IT技术研究人员或信息网络专业的高层专业人士全面深入认识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各个方面的总体状况。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3~2004)》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篇环境篇
第1章200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特点 3
1.1宽带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3
1.2网站短信服务--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 5
1.3门户等网站盈利,互联网资本市场复苏 7
1.4架构产业链,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 9
1.5互联网和电信的融合 10
1.5.1即时通信(InstantMessaging) 10
1.5.2可管理的IP网和NGN 11
1.5.3CNGI工程 12
1.5.4互联网和电信网经营理念的差异和融合 12
1.6小结 13
第2章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规划与CNGI 14
2.1IPv6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 14
2.2下一代网络实验环境和标准化研究 19
2.3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试验网和示范网项目 19
2.3.1IPv6试验床 21
2.3.2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DRAGONTAP 22
2.3.3学术性下一代互联网NSFCNET 23
2.3.4中日IPv6试验网IPv6-CJ 24
2.3.5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2 24
第3章政府与互联网 26
3.1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26
3.1.1政府是推动中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 26
3.1.2政府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26
3.1.3政府积极推动和引导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28
3.1.4致力于中国互联网络安全方面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29
3.2互联网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 30
3.2.1互联网的发展为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0
3.2.2互联网发展对政府管理模式提出的挑战 32
3.3国外政府与互联网的发展与规范 33
3.3.1国外政府与互联网的利用 33
3.3.2国外政府对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支持 35
3.3.3国外政府对互联网新业务的管制 36
3.3.4国外政府对于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范和管理 37
3.4芜湖市政府网站"市民心声"栏目催生电子"政务" 40
第4章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44
4.1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 45
4.2网民特征结构 52
4.3网民上网途径 62
4.4网民上网行为 67
4.5非网民状况 73
4.6网民和非网民对互联网的看法 77
第5章互联网设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82
5.1互联网设备研发.生产及技术水平 82
5.1.1服务器产品 83
5.1.2路由器产品 84
5.1.3高性能计算机 86
5.1.4网格技术 86
5.1.5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及设备需求 88
5.2中国网络设备的销售和市场 88
5.2.1服务器产品 89
5.2.2路由器产品 92
5.2.3以太网交换机产品 96
5.2.4PC机产品 98
5.2.5手机产品 102
5.2.6其他网络产品 104
5.3未来中国互联网设备产业发展趋势 107
5.3.1宏观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107
5.3.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成为网络设备市场增长的推动力量 108
5.3.3电信行业仍将保持网络设备的投资主体 108
5.3.4技术创新与突破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08
5.3.5重点行业对网络设备市场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 109
第6章互联网服务发展与管理状况 110
6.1互联网服务基本类型 110
6.2互联网内容服务市场准入与管理状况 111
6.3互联网服务质量标准 113
6.3.1因特网拨号接入业务的服务标准 113
6.3.2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的服务标准 114
第7章互联网标准建设状况 116
7.1国际互联网标准体系构架 116
7.2国际互联网标准体系内容 116
7.2.1IP网络基本协议 117
7.2.2多媒体信息传送协议 119
7.2.3安全协议 121
7.2.4路由协议 123
7.2.5网管协议 124
7.2.6IPv6协议族 124
7.3中国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127
7.4中国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129
7.5国外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状况 131
第8章中国网络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137
8.1中国网络知识产权政策发展 137
8.1.1网络知识产权的产生背景 137
8.1.2中国网络知识产权政策发展 138
8.2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状和存在问题 139
8.2.1与著作权相关的问题 139
8.2.2网络与商标 146
8.2.3网络与专利 147
8.2.4网络与反不正当竞争 148
8.3网络知识产权案例分析 148
8.3.1瑞得(集团)公司诉宜宾市翠屏区东方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148
8.3.2刘京胜诉搜狐爱特信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149
8.3.3"safeguard.com.cn"域名纠纷案 150
8.4国外网络知识产权管理状况 151
8.4.1著作权 151
8.4.2专利权 153
第二篇应用篇
第9章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157
9.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及其实施状况 157
9.2企业信息化概述 159
9.2.1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59
9.2.2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与存在问题 161
9.2.3国外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先进经验 162
9.3中国企业上网发展状况综述 164
9.3.12003年企业上网的特点 164
9.3.2企业上网规模状况 167
9.3.3企业上网内容状况 167
9.42003年大型企业上网发展状况 168
9.4.1企业内联网(Intranet) 168
9.4.2互联网(Internet)接入与应用 170
9.4.3企业外联网(Extranet)建设与应用 172
第10章中国农业信息网络化发展状况 174
10.1农业信息网络的发展现状分析 174
10.2中国农业信息网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76
10.3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 176
10.4中国农业信息网络的发展目标分析 178
10.5未来农业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发展趋势 178
10.6"金农工程"与农业信息网络化发展 179
10.7农业领域"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 180
10.8未来农业信息网络应用网格技术的趋势 181
第11章中国网上银行的建设与应用状况 182
11.1网上银行的概念与类型 182
11.1.1网上银行的概念 182
11.1.2网上银行的类型 183
11.2国外网上银行的最新发展 183
11.3中国网上银行的现状 185
11.3.1中国网上银行发展概况 185
11.3.2中国网上银行的基本业务 186
11.3.3国有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 186
11.3.4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 187
11.3.5城市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 188
11.3.6城市和农村信用社的网上银行业务 189
11.4中国与发达国家网上银行的差距 189
11.4.1网上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仍待加强 189
11.4.2网上银行业务创新不足 189
11.4.3网上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薄弱 190
11.4.4网上银行发展的相关配套体系不健全 190
11.5中国发展网上银行的对策 190
11.5.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 190
11.5.2加强网上银行的业务创新 191
11.5.3注重客户关系管理 191
11.5.4加快配套法律法规建设,建立统一的信用体系和认证体系 191
11.5.5利用网上银行实现渠道的有效整合 191
第12章中国证券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192
12.1中国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192
12.2中国证券信息化的现状 193
12.3中国证券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194
12.4证券市场的发展对中国证券信息化提出的挑战 196
12.5中国证券行业标准化现状 197
12.6网上交易带动的服务创新热潮 197
12.7稳步促进集中交易 198
12.7.1建立新一代交易系统 199
12.7.2建立新一代登记结算系统 200
12.8丰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200
12.9小结 201
第13章互联网出版发展与管理状况 202
13.1互联网与互联网出版 202
13.1.1互联网出版的概念 202
13.1.2互联网出版是传统出版的延伸和发展 203
13.1.3互联网出版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的重要部分 203
13.2互联网出版产业的发展概况 204
13.2.1互联网出版的基本状况 204
13.2.2互联网文献出版已具规模,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205
13.2.3互联网游戏出版成为互联网出版业的"经济发动机" 206
13.2.4互联网教育出版正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 206
13.2.5互联网音像出版在部分地区和领域有一定的发展 207
13.3互联网出版的社会效益和作用 207
13.4互联网出版政策与法规建设 208
13.5互联网出版的监管状况 209
13.6互联网出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1
第14章互联网内容服务管理状况 213
14.1互联网内容服务业务类型 213
14.22003年互联网内容服务发展及管理的状况 215
14.3收费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发展状况 216
14.3.1窄带收费内容服务状况 216
14.3.2宽带收费内容服务状况 217
14.4互联网内容服务发展与管理趋势 219
14.5互联网内容服务的管理发展趋势 220
14.6国外互联网信息内容服务发展与管理状况 220
14.6.1主要的互联网服务内容 221
14.6.2内容服务的管理与政策 222
第15章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状况 224
15.1新闻网站的影响力和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224
15.2网络媒体的经营业绩进一步好转 225
15.3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网络媒体界共识 225
15.4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行业的自律取得实质性进展 226
第16章中国域名服务与管理 227
16.1域名基本知识 227
16.2域名政策与法规建设 229
16.3域名的管理机构 234
16.4域名注册服务体系 236
16.5域名发展和域名经济 238
16.6国外域名发展与管理现状 242
第17章互联网应用服务与管理状况 245
17.1互联网应用服务(ASP)发展与管理状况 245
17.2网络广告服务与管理状况 247
17.2.1国内网络广告服务业发展概况 247
17.2.2国内网络广告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249
17.2.3网络广告服务业管理现状 250
17.2.4网络广告法律环境现状与展望 251
17.3网络教育发展与管理状况 252
17.3.1网络教育发展状况 252
17.3.2网络教育管理状况 257
17.4网上采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59
17.4.1网上采购与传统采购方式的比较 259
17.4.2政府实施网络采购的意义 260
17.4.3国内网络采购的现状 261
17.4.4网络采购的"三大"难题 262
17.4.5网上采购是大势所趋 262
17.5网上人才中介服务与管理状况 263
17.5.1全球网上人才中介服务状况 263
17.5.2中国网上人才中介服务状况 264
17.5.3中国网上招聘市场整体规模 264
17.5.4中国网上人才招聘网站情况 265
17.5.5中国主要几家专业招聘网站服务状况 266
17.6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状况 267
17.6.1网络游戏相关定义 267
17.6.2网络游戏市场现状 268
17.6.3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 273
17.6.4网络游戏发展趋势 275
17.7电子信箱及收费邮件服务 276
17.7.1电子邮件的特质:互联网第一应用 277
17.7.2中国特色的电子信箱发展之路 277
17.7.3收费电子信箱出现的前提 278
17.7.4收费电子信箱的发展方向 279
17.8反垃圾邮件状况 279
17.8.1各国对垃圾邮件的治理 280
17.8.2中国垃圾邮件现状 282
17.8.3我国反垃圾邮件行动与进展 284
17.8.4国内反垃圾邮件技术手段 285
17.8.5反垃圾邮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86
17.8.6反垃圾邮件大事记 287
17.8.7小结 288
17.92003年搜索引擎服务 288
第三篇资源篇
第18章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与管理状态 293
18.1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状态 293
18.2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及其管理状态 294
18.3互联网信息资源库建设与管理状态 296
18.4国外互联网信息资源开发.共享与管理状态 298
第19章科技信息资源建设 300
19.1中国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300
19.1.1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现状 300
19.1.2科技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301
19.1.3数据库资源引进与开发现状 302
19.1.4网络资源发展状况 303
19.2科学数据资源建设规划要点 303
19.2.1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目标 303
19.2.2数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结构 303
19.2.3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主要任务 304
19.2.4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305
19.2.5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305
19.2.6科学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布局 306
19.2.7实施阶段与试点 306
19.3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306
19.3.1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相对滞后 307
19.3.2科技信息资源总量仍然不高 307
19.3.3科技信息资源采集.加工.服务技术落后 307
19.3.4科技信息产业化水平低 307
19.3.5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低 308
19.3.6国家投入不足 308
19.3.7网络环境不能满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 309
19.4国外科技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 309
19.4.1政府主导的科技信息资源建设 309
19.4.2政策.体制保证的科技资源建设 309
19.4.3积极应用市场机制鼓励和扶植企业参与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 311
19.5小结 311
第20章网上博物馆建设现状 313
20.1网上博物馆发展状况 313
20.1.1网上博物馆发展意义 313
20.1.2国外网上博物馆建设计划与经验 315
20.2中国网上博物馆建设状况 318
20.2.1传统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318
20.2.2网上虚拟博物馆建设 323
20.3网上博物馆的关键技术 327
20.3.1数据标准规范 327
20.3.2数据描述语言 328
20.3.3人机交互技术 329
20.3.4虚拟现实技术 330
20.3.5多媒体数据管理 330
20.3.6内容采编检索管理 331
20.3.7网上数据版权保护 332
20.4网上博物馆应用与运营 333
第21章信息网络专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状况 335
21.1信息网络人才需求变化趋势 335
21.2中国信息网络人才需求变化状况 336
21.3信息网络人才现状及其结构状况 337
21.4中国信息网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状况 339
21.5国外信息网络人才供求与培养状况 344
第四篇技术篇
第22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349
22.12003年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概况 349
22.1.1国外发展概况 349
22.1.2国内发展概况 349
22.22003年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主要事件 350
22.2.12003年网络安全的主要事件 350
22.2.2个人计算机安全越发依赖终端安全防护工具 351
22.2.32003年CNCERT/CC处理的主要安全事件 351
22.3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状况 355
22.4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措施 357
22.4.1国外采取的主要措施 357
22.4.2国内采取的主要措施 359
22.4.3政策措施 361
22.4.4今后的工作重点 361
第23章互联网新技术研发状况 363
23.1中国互联网新技术最新进展综述 363
23.1.1高性能路由器技术 363
23.1.2移动IP技术 364
23.1.3网络管理技术 368
23.1.4大规模组播视频技术 374
23.2中国信息网络技术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分析 374
23.2.1路由器技术方面的差距 375
23.2.2移动IP技术方面的差距 375
23.2.3网络管理技术方面的差距 375
第五篇统计篇
第24章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79
24.1调查背景 379
24.2相关说明 379
24.3调查结果 380
24.3.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 380
24.3.2互联网用户行为意识调查结果 387
第25章200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 402
25.1调查背景 402
25.2调查说明 402
25.3调查结果 403
25.3.1域名.网站数及地区分布 403
25.3.2网站性质及服务内容 405
25.3.3网页数量及性质特征 436
25.3.4在线数据库数量及性质 439
25.3.5小结 447
第26章中国区域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455
26.1分析背景 455
26.2相关说明 455
26.3分析结果 456
26.3.1北京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456
26.3.2天津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463
26.3.3河北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471
26.3.4山西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478
26.3.5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486
26.3.6辽宁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493
26.3.7吉林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501
26.3.8黑龙江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509
26.3.9上海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516
26.3.10江苏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524
26.3.11浙江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532
26.3.12安徽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540
26.3.13福建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547
26.3.14江西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555
26.3.15山东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563
26.3.16河南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570
26.3.17湖北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578
26.3.18湖南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586
26.3.19广东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593
26.3.20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601
26.3.21海南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609
26.3.22重庆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616
26.3.23四川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624
26.3.24贵州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632
26.3.25云南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639
26.3.26西藏自治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647
26.3.27陕西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654
26.3.28甘肃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662
26.3.29青海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669
26.3.30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677
26.3.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684
26.4中国区域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692
第27章香港地区互联网使用现状统计报告 710
27.1概念说明 710
27.2调查结果 710
27.2.1香港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 710
27.2.2网民行为意识调查结果 711
27.2.3非网民概况 717
第28章我国澳门地区互联网使用现状统计报告 720
28.1概念说明 720
28.2调查结果 720
28.2.1澳门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 720
28.2.2网民行为意识调查结果 721
28.2.3澳门地区非网民概况 725
28.2.4网民与非网民对互联网的看法 726
第29章我国台湾地区宽带互联网使用状况 728
29.1个人与家庭网络及宽频使用行为推估 728
29.1.1台湾地区民众网络及宽频使用人数推估 728
29.1.2家庭网络及宽频使用户数推估 742
29.2上网人口分析 749
29.3家庭上网分析 758
29.4小结 766
29.4.1台湾地区民众网络.宽频.无线及行动上网使用人数分析 766
29.4.2个人网络行为分析 768
29.4.3家庭网络及宽频使用户数分析 769
29.4.4家庭网络使用及拥有计算机情形 769
第30章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 771
30.1调查背景 771
30.2调查说明 771
30.3调查结果 772
30.3.1内容摘要 772
30.3.2网站短信息服务 773
30.3.3宽带服务 782
第六篇附录篇
附录A200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797
附录B政策法规 799
司法解释 79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解释 79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
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800
行政规章 801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801
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 804
铁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办法 808
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 811
关于重新调整《电信业务分类目录》的通告 811
附件:电信业务分类目录 812
电信业务分类目录 812
信息产业部关于加强我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工作的公告 822
信息产业部关于从事域名注册服务经营者应具备条件法律适用解释的通告 823
信息产业部关于公布符合从事.cn域名注册服务条件的域名注册服务
机构的通告 824
附件:符合从事.CN域名注册服务条件的机构及其相关信息 824
文化部关于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管理的通知 826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关于全国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单位
审批情况的通告 829
附:获准开展全国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筹建业务的10家
单位名单 829
文化部关于实施《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829
国家版权局关于对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问题的意见 831
附件:关于杭州××电脑控制设备厂计算机软件是否侵权等问题的请示 831
附录C2003年电信行业发展回顾 833
附录D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对策 837
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837
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优劣势分析 839
全面提升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的十大战略对策 841
附录E2003年中国信息通信行业主要指标 847
2003年通信行业主要业务完成情况 847
2003年电话用户数.互联网用户数分省情况 848
2003年通信水平分省情况 849
2003年通信行业主要通信能力一览 850
附录F国外互联网行业发展概况 852
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原则宣言》 852
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行动计划》 859
全球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状况指标分析 872
国际互联网名字与编号分配机构普通会员(ALS)组织建设和管理状况 882
2003年美国IT产业发展状况综述 885
美国IT产业发展状况统计指标 89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