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贸易经济特别301条款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

特别301条款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

特别301条款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

定 价:¥26.00

作 者: 李明德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21世纪法学文库
标 签: 知识产权

ISBN: 9787801493712 出版时间: 2000-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420页 字数: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美国依仗其雄厚的国内经济实力,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贸易中也积极奉行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在关贸总协定(GATT)的框架下,努力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谈判,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关贸总协定前后共进行了八个回合的谈判,其中第五轮谈判通称为“迪龙回合”(美国谈判代表的名字),第六轮谈判通称为“肯尼迪回合”、第七轮谈判又称“尼克松回合”(当时美国总统的名字),也反映了美国在这些谈判中的重大作用。此外,为了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美国还以“普惠制”(GSP)和“最惠国”(MFN)待遇等贸易优惠政策为基点,为他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然而,自6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再加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现,美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开始逐渐下降。一方面是美国的对外出口额迅速下降,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外国商品涌入美国市场。美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美国的国际贸易收支也不断恶化。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从贸易自由主义转变为贸易保护主义或贸易对等主义。1974年,美国修订其《贸易法》,制定了旨在保护其贸易利益的“301条款”。此后,该条款又经过了一系列修改,使之完善为保护美国贸易利益的强有力的武器。 “301条款”的核心是以美国市场为武器,迫使其他国家接受美国所认可的国际贸易准则,从而保护美国的贸易利益。按照“301条款”,如果其他国家想让自己的商品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就必须以同等条件向美国商品开放其市场。一但美国认为哪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政策、法规和做法不符合美国所认可的标准,阻碍了美国商品的输入或损害了美国的贸易利益,美国就会以征收高额关税或限制进口等方式,强迫贸易伙伴改变其政策、法规和做法。 此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此相应,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为例,其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技术、信息、服务等产业,而不是依赖于农业和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版权、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成了重要的财产形式,体现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了重要的社会财富。同时,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体现知识产权产品的复制极为简单快捷,而且成本很低。因此,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防止他人偷窃自己的财富,就成了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简介

  李明德,甘肃省武威市人。1978年10月考入北京大学,先后在历史系和法律系攻读中国史、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陆军做访问学者,研究美国知识产权法。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知识产权法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法和法律史学,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译文1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合著、合译)6部。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法律的社会特征》(合著)、《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合译)等。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
第一节 “301条款”的立法概况
一、“301条款”的立法概况
二、美国贸易代表
第二节 “一般301条款”的内容
一、法定制裁标准
二、自由裁量制裁标准
三、制裁措施
四、定义
第三节 “301条款”的程序
一、调查的发起
二、与外国的磋商
三、制裁对象的确定
四、制裁措施的实施
五、对外国的监督
六、制裁措施的修正与终止
七、索取信息
八、行政管理
第四节 “一般301”,“特别301”,“超级301”及其他
一、“一般301”,“特别301”,“超级301”及其他
二、“超级301条款”(Super 301)
三、“电信301条款”(Telecommunications 301)
四、“外国政府采购做法”(Tittle VII)
第五节 “301条款”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程序
一、“301条款”产生的必然性
二、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三、“301条款”与争端解决程序
第二章 “特别301条款”
第一节 “特别301条款”的背景
一、知识产权与美国经济
二、“特别301条款”与TRIPS协议
第二节 “特别301条款”的内容
一、制裁标准
二、定义
三、文化产业
第三节 “特别301条款”的程序
一、确定“重点外国”
二、调查的发起
三、磋商
四、制裁与否的确定
五、监督
六、程序的特点
第四节 “特别301条款”的发展
一、立法由来
二、“重点外国”与“重点观察名单”及“观察名单”
三、“特别提及”“其他观察”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发展”
四、“不定期审查”
五、“306条款监督”
六 TRIPS协议审查
第五节 美国的产业界与“特别301条款”
一、产业界与“特别301条款”
二、知识产权协会
第三章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
第四章 “特别301条款”与其他国家和地区
第五章 结论
附录一:美国贸易法“301条款”
附录二:“301条款”的程序
附录三:美国贸易代表“特别301”名录(1989~1999)
附录四:“301条款”案例表
附录五:中美知识产权协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