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作品集中国文学作品集宋之的代表作

宋之的代表作

宋之的代表作

定 价:¥29.00

作 者: 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宋时编选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标 签: 文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8016238 出版时间: 1999-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449 字数:  

内容简介

  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

作者简介

  宋之的小传宋之的,原名宋汝昭。1914年生于河北丰润宋家口头村。著名剧作家、戏剧活动家、报告文学家。1930年因家贫辍学,赴北平寻找出路。5月28日以宋之的为名在《新晨报》副刊发表处女作《黎曙》,结识进步同学,参加左翼剧团呵莽剧社的反帝公演。1932年与于伶组织苞莉芭剧社(俄文“斗争”的音译),并经于伶介绍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盟,主编剧联机关刊物《戏剧新闻》。1933年白色恐怖加剧,宋之的被迫赴沪,参加左翼剧联并领导新地剧社、大地剧社以及参加夏衍领导的左翼影评小组,在《民报》副刊“影谭”上撰写影评。1935年赴太原任西北影业公司和西北剧社编剧,创作话剧《罪犯》、电影剧本《无限生涯》。1936年初,阎锡山公开迫害进步人士,宋之的被迫重返上海。9月20日报告文学《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于《中流》创刊号发表,引起文坛极大反响,被誉为我国早期报告文学佳作。冬加入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创作话剧《武则天》,演出极为轰动。1937年抗战爆发后,宋之的曾组织并率领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在中原城、镇的街头、工厂、农村、兵营作宣传演出;组织并领导上海业余剧人协会赴川公演;作为副团长率文协作家战地访问团赴晋东南抗日前线访问;皖南事变后奉周恩来指示赴香港参与组织旅港剧人协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渝参与组织领导中国艺术剧社。抗战时期的报告文学《新生活》、《长子风景线》、《墙》不仅歌颂了军民奋起抗战的英雄业绩,还生动形象地报告了普通百姓精神的觉醒。《一个相识者的死》则及时披露国民党残酷制造綦江惨案的真相。这时期创作的话剧有《雾重庆》、《刑》、《祖国在呼唤》、《春寒》;与老舍合作《国家至上》,与夏衍、于伶合作《戏剧春秋》等。其中《雾重庆》1940年12月26日由中国万岁剧团在重庆国泰大戏院上演,盛况空前,从此雾重庆成为国民党陪都的代名词。抗战胜利后,宋之的奉党指示赴沪,后进入苏北解放区转赴哈尔滨,参加东北文协工作。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南下直至海南岛。新中国成立后,宋之的历任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处长、《解放军文艺》总编、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国剧协常务理事。宋之的积极提倡并实践对京剧、地方剧种与传统剧目的改革,创作新编历史京剧《皇帝与妓女》、改编《西厢记》为越剧;他密切关注现实生活,迅速反映时代脚步,创作话剧《爱国者》,表现解放战争期间的军民鱼水情;话剧《控诉》揭露资本家的五毒罪行,反映三反五反斗争;话剧《保卫和平》表现抗美援朝期间中朝军民携手击败南韩白虎团的可歌可泣的伟迹;他更重视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激励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出版报告文学集《沿着红军战士的脚印》。1956年4月17日宋之的因病逝世。茅盾在遗体安葬仪式上致辞,称宋之的为“忠于祖国、忠于共产党、忠于文艺”的“杰出的戏剧家”、“共产党的优秀的文艺战士”。

图书目录

     目录
   话剧
    武则天
    雾重庆
    群猴
   小说
    黎曙
    孩子回来了
    一四一七
    一场热闹
    论演剧运动
    今后戏剧运动的路
    抗战前的演剧运动
    战地演剧观感
    《清明前后》演出前后
   报告文学散文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在国防前线的西安
    新生活
    新芽
    长子风景线
    墙
    小夫妻
    一个相识者的死
    忆邓中夏同志
    宋之的小传
    宋之的主要著作书目
   

本目录推荐